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含答案)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含答案)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学习目标】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利用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图,分析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地
【合作探究】
1、平原地区一定都是聚落密集区吗?为什么?
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亚马孙平原地区)
2、为什么在河流的上游,聚落的位置一般在地势较低的地方,而在河流的下游则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河流的上游海拔高,平坦地形较少,聚落靠近河流分布,取水较方便。

河流下游海拔较低,聚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可避免洪水威胁等。

3、河流流经弯道时,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①信息,分别在图②、③、④上合适位置上写出a 和b
【思维导图】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侵蚀类型与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B .向下侵蚀——使河谷不断向下游方向伸长
C .向河谷两岸侵蚀——谷底后退,谷坡展宽,河流向横向发展
D .向下侵蚀——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解析] 向下侵蚀使河流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
发展;向河谷两岸侵蚀使河谷展宽,谷坡后退,河
流向横向发展。

[答案] A
(2009年湖南师大附中联考)瀑布,地质学上叫作跌
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流动的河
水突然地、近于垂直地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了瀑布。

瀑布地带河流中断。

这种瀑布主要是以内力河 流 地 貌 的发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以河谷为例
以冲积平原为例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

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另一种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

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刨蚀也可造成瀑布。

结合下图回答
4~5题。

4.材料中说:“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D.全球气候变暖
5.有利于图中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
①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②断层构造带③河流径流季节变化④褶皱起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瀑布是由于流水流经地区下游岩性较弱易受侵蚀造成,但随着流水下蚀及溯源侵蚀瀑布最终会消失,瀑布易发生在落差大且易受侵蚀河段。

[答案] 4.C 5.A
(2009年枣庄质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B.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D.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特点分析和读图能力。

①处为断层处,不易建水电站,故A项是错误的。

②处为冲积扇,是河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故B项是错误的。

由于该区域基带为落叶阔叶林,且有针叶林,应在中高纬度地区,而梅雨是在中纬度的长江流域,故C项是错误的。

D项,山上为针叶林,山下为阔叶林,是由于热量变化引起的垂直地域分异,故选D。

[答案] D 11.在图中⑤河段,较符合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的图形是(D)
[解析]⑤河段位于河流下游,河面广阔,河床呈槽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岸(右岸)侵蚀较北岸强烈,河床较深。

C项为“U”型谷,属冰川侵蚀地貌。

[答案] D
【拓展训练】
下图为我国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其地形剖面图。

据此完成2~3题。

2.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由北向南流B.由南向北流C.由东向西流D.由西向东流
[解析]根据图中AA′、BB′、CC′地形剖面图和河床的海拔,可知河流的流向。

[答案] A 3.图中河曲(河流弯曲状况)发育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B.河谷地势平坦C.泥沙淤积D.地质作用
[解析]河流弯曲,说明河流侧蚀作用强,该地地势平坦。

[答案] B
(2010年广东高三质量评估)下图表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

据此回答6~8题。

6.该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
A.冲积平原B.山麓冲积扇C.沙洲D.三角洲
7.该河流的丰水期一般在()
A.夏秋两季B.春夏两季C.秋冬两季D.冬春两季
8.在b处向下钻探,发现由黏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岩
层,并含有大量芦苇化石,该地层中的岩石最可能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C.页岩D.变质岩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位于中国的南方地区,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在夏秋季节,所以丰水期也主要为夏秋季节,河流流出山口形成山麓冲积扇。

河水在北半球右偏,且该河段为曲流,因此,b处堆积作用强,而对岸侵蚀作用强。

沉积岩中的页岩组成颗粒较细,往往在河边形成,且含有古生物化石。

[答案] 6.B7.A8.C 9.(2010年广州模拟)“逆水行舟,船靠岸边行;顺水行
舟,船在中央行”,下图为河流剖面等流速分布图,据
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d B.河底和河岸附近的流速最大
C.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小,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增加D.流
速从河底向水面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C
12.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图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岸,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右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型谷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
(4)A、B、C三点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________。

(5)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答案](1)乙溯源侵蚀下蚀
(2)D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C(4)C (5)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岸相连。

13.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图中的比例尺是1∶2 000 00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可能会形成冲积扇平原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2)请根据图中等高线与等潜水位线的特征,分别说明甲、乙两处的河流特征。

(3)判断图中A区地形,并说明其在防洪方面的作用。

[解析]河流堆积地貌一般是在河流的出山口和河流的入海口,图中四点中,②地位于河流的出山口,易形成冲积扇平原,③④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流的侵蚀作用大于堆积作用。

甲、乙两地由于所处地形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A为湖泊,对河流径流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答案](1)B (2)甲: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无支流汇入;乙:位于山谷中,水流急,支流多,水量大。

(3)湖泊或洼地。

作用:分洪、蓄洪。

如何根据河流的流向、水文形状和水文特征判断地形特征
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
2.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1)若水系为向心状,该地形为盆地。

(2)若水系为辐射状,该地形为山顶。

3.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1)含沙量大,则说明河流上游植被覆盖不良,水土流失严重。

(2)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3)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也出现两次汛期。

4.根据河流的河床宽度可判断地形
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

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