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永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文本(草案)

永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文本(草案)

永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文本(草案)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3)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一节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5)第二节县域人口与城镇化 (6)第三节县域城镇体系结构 (6)第四节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7)第五节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8)第六节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9)第七节县域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2)第八节县域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13)第九节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14)第十节县域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14)第四章县城总体规划 (17)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17)第二节县城用地发展方向与增长边界 (17)第三节县城总体规划布局 (17)第四节县城产业布局规划 (18)第五节县城中心城区村庄建设规划 (19)第六节县城综合交通规划 (20)第七节县城住房发展与居住区规划 (21)第八节县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2)第九节县城绿地系统规划 (25)第十节县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6)第十一节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26)第十二节县城土地开发控制规划 (27)第十三节县城公用设施规划 (28)第十四节县城环境保护规划 (29)第十五节县城综合防灾减灾体系规划 (30)第十六节县城郊区规划 (32)第十七节县城城市建设用地时序安排 (33)第十八节县城近期土地利用规划 (33)第十九节县城中期土地利用规划 (35)第二十节县城远景规划设想 (36)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和政策建议.................................. 37第六章附则. (39)附表: (40)第一章总则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适应永丰县新的发展需要,更好地指导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对永丰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2条规划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原建设部令第145号,2005)(5)《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原建设部令第144号,2005)(6)《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原建设部令第119号,2003)(7)《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原建设部令第112号,2002)地方规定、文件、相关规划(1)《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0)(2)《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3)《吉安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2002)(4)《江西省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10年版)》(5)《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6)《江西省统计年鉴》(2011)(7)《吉安市统计年鉴》(2011)(8)《永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9)《永丰县志》(10)《永丰县统计年鉴》(2002-2011)(11)永丰县各有关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1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13)《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14)《吉安市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15)《吉安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16)《永丰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17)《永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18)《永丰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第3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年-2030年。

其中: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远景为2030年以后。

第4条规划范围1、县域永丰县行政辖区,县域总面积2710km2。

2、县城规划区范围为包含恩江镇镇区及佐龙乡政府所在地周边的区域。

北至聂家村,南抵抚吉高速,西自坑田马围,东界佐龙西塘,总用地105km2。

第5条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按照总体规划要求,由永丰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

第6条文本中加粗加下划线条文为强制性内容。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要求,结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规章、规范,提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规定,作为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监督实施的基本依据。

对于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第7条城市发展总目标开放的市场——充分发挥高品位矿产资源、交通区位、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优势,采用多元投资方式,形成开放型市场,壮大城市经济。

繁荣的园区——产业集聚,配套完善,打造繁荣园区。

秀美的家园——继承历史传统,弘扬历史文化,继往开来,形成具有文化特色和多元包容的文化大县,提高城市品位,建设秀美家园。

幸福的生活——城乡统筹,创建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创造幸福生活。

第8条分项发展目标本次规划分项发展目标分为近、中、远三个阶段,该指标体系共分为经济发展、社会人文、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四大类,具体内容详见下表:表2-1 永丰县近、中、远期规划目标一览表第9条发展战略(1)城乡统筹战略统筹城乡土地;统筹城乡产业;统筹城乡交通;统筹城乡基建;统筹城乡服务;统筹城乡制度。

(2)新型工业化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大力发展碳酸钙及新型材料、有色金属、医药化工、绿色食品产业,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攻关,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

以循环经济为抓手,增强产业可持续能力。

在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3)特色精品战略生态优先,构建生态网络。

以恩江和山体作为生态本底,以各组团间的生态绿廊为骨架,形成城市网络生态格局,城市中各功能组团成为掩映在生态框架之中的有机斑块。

划定建设控制区,保持城市生态底线,防止城市的无序蔓延。

显山露水,彰显山水特色。

以山为景,以水为媒,以绿为带,运用城市设计的理念将山水特色融入城市。

保留城市建成区内的山体,对区内的河涌水系进行适当改造,打造城市绿色廊道,形成城市热岛导风廊。

通过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土地价值。

文化传承,打造人文精品。

挖掘城市历史文化特色,重点打造下西坊历史街区、古城墙遗址公园、滨江公园、城市中轴线文化景观带等区域,将以欧阳修文化为主的多彩永丰文化融入到重点区域的景观构筑、空间布局及功能安排中,运用多种手段展示永丰独特文化魅力,打造城市历史文化精品。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第10条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发展城乡经济——壮大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优化第一产业提升城乡形象——城镇精致化、乡村特色化改善城乡生活——改善居住、完善配套、提高保障第11条城乡统筹发展规划(1)县域层面统筹发展路径统筹城乡土地,构建高效合理的开发模式统筹城乡产业,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统筹城乡交通,构建快速高效的交通网络统筹城乡基建,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统筹城乡服务,提供城乡合理的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制度,构建城乡和谐的体制机制(2)县城层面基本方法城市建设“两转变一优先”;两转变:将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将农民自建建筑逐步转化为城市建筑。

一优先:采取“先建后拆”的模式,优先建设安置房。

经济发展“三集聚一主动”;三集聚:二产向园区集聚、三产向商贸物流集聚、一产向城郊规模集聚。

一主动:为所有的产业工人主动提供职业技术培训。

第12条区域协调发展规划(1)永丰县与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区的的协调发展:①基于永丰县“三纵三横两联”骨架公路网及永丰县十二五重点公路项目建设,依托吉泰工业走廊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系统,通过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省道等多方面交通对接,实现永丰与吉泰工业走廊的区域交通协调发展。

②以需求为导向,研究碳酸钙产业链条,提供多样化的碳酸钙产品,无缝对接吉泰工业走廊的产业发展,实现双赢。

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积极配套吉泰工业走廊的机械制造、现代电子等产业,使自己的产业、产品具有更好的针对性。

绿色食品产业充分发掘自身特色,寻求与周边区域的食品产业错位发展。

(2)永丰县与乐安县的协调发展①主要依托抚吉高速、未来建设的衡茶吉铁路东沿线等线路实现交通对接。

尽快完成抚八公路的改造升级,完善两县县道、乡道对接,消除断头路。

②两县合力打造沿抚吉高速公路的工业发展带。

注重错位发展、集聚发展、配套发展。

③旅游品牌共同建设、旅游资源整体打包、旅游配套互为补充、旅游发展沟通协作(3)永丰县与周边区域在生态上的协调发展①以恩江为主轴,构筑永丰县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标尺。

②以茂密广布的山地森林构筑永丰县域天然生态屏障。

③以山川大势和地貌形态组合为基础,构筑永丰县区域生态环境的大背景。

④以森林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众多水库为中心建立区域生态节点。

⑤一江两岸(城镇内)、铁路(包括未来建设)、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和县道两侧各设置防护林带,县城中心区的主干路和次干路两侧规划防护绿地,构建绿色生态走廊。

第二节县域人口与城镇化第13条县域人口规模规划2015年县域总人口47万人,2020年50万人,2030年54万人。

第14条县域城镇化水平2015年永丰县城镇化水平为42%;2020年永丰县城镇化水平为50%;2030年永丰县城镇化水平为60%。

第三节县域城镇体系结构第15条城镇空间发展模式强化中心大力发展永丰县城,重点培养城市职能,引导人口与产业向中心城市集聚,加强县城在整个永丰县城镇体系中首位城市的凝聚力。

优化结构优化城镇体系的结构,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建制镇”的城镇体系结构,确定藤田镇、沿陂镇和沙溪镇三个中心城镇,加大对中心镇的扶持力度,使之成为承上启下的必要环节,提高整体系统的运作效率。

第16条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以县城为“月”,重点镇为“主星”,其他一般乡镇为“次星”的“星月型”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1)“月”——“县城”:永丰县城通过产业、人口集聚,形成县域极化中心,带动全县发展,最终发展成为吉泰都市区与昌抚大都市区连接的重要交通节点。

(2)“主星”——“三个重点发展镇”:藤田镇、沿陂镇和沙溪镇三个镇作为永丰县的中心镇,通过中心镇建设,壮大中心镇经济实力,带动周边一般乡镇的发展。

(3)“次星”——“四个一般镇”: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坑田镇、古县镇、瑶田镇、石马镇为永丰县域一般镇,引导镇域内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第17条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强化县城、调整空间结构,着重发展中心城镇、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一般城镇、加大集聚规模;构建“县城——中心镇——一般镇”的三级城镇体系等级结构。

同时选取藤田镇作为县域副中心城镇。

表3-1 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沙溪镇1.3平方公里。

第18条城镇职能结构表3-22030年永丰县各城镇主要职能和产业规划一览表第19条经济分区及经济空间布局本着“凸显特色、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全县分区南北两大经济发展区,其中;北部经济区:以永丰县城为中心,包括坑田、潭城、鹿冈、沿陂、八江、七都、古县七个乡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