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2022年高三二模考试理综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二模考试理综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二模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xx.5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6页,第Ⅱ卷6至16页,共3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 (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21小题。

每小题6分。

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32 Cr 5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定会进行基因的复制B.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C.一定有赤道板的出现D.可能有纺锤丝的出现2.下列关于胰岛B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发达的高尔基体B.都含有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C.都能转录出指导ATP酶合成的mRNA D.都能识别信息分子3.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过程中存在ADP与ATP的相互转化B.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部分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C.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细胞呼吸提供能量D.白天,若将黑藻遮光处理,则黑藻叶绿体中NADPH和NADP+的比值下降4.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的嘌呤碱基数多于嘧啶碱基B.密码子位于②上C.②的-OH部位为结合氨基酸的部位D.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均含①、②5.人类鸭蹼病是一种罕见的伴Y染色体遗传病。

下列关于鸭蹼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存在等位基因B.患者的子女患病的概率为1/2C.男性患者产生的精子均含有该病的致病基因D.各种产前诊断方法都能检测出该遗传病6.下列可“双向”进行的是A.金丝雀藕草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C.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间的碳元素传递D.垂体细胞与甲状腺细胞间的信息传递7.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B.该冶炼锌的方法属于热还原法C.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CD.冶炼Zn的反应方程式为:ZnCO3+2CZn+3CO↑8.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有机物X是按此规律排布的第20项,下列有关X的组成、性质的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①是戊酸②是戊醇③是乙酸丙醋④一定能发生酯化反应⑤一定能与钠反应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Mg、Al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导线上流过N A个电子,则正极放出H2的体积为11.2 LB.常温常压下,2.8g的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1N AC.常温下1 L 0.5mol/L NH4Cl溶液与2L 0.25mol/L NH4Cl溶液所含NH4+的数目均为0.5N AD.高温下,16.8 g Fe与足量水蒸气完全反应失去0.8N A个电子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11.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丁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

已知:甲+丙→丁+己,甲+乙→戊+丁;25℃时0.01mol·L-1己溶液的pH为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0L 0.1mo1·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B.W的简单离子半径大于Z的简单离子半径C.X与W构成的化合物、甲、戊、己均为离子化合物D.将足量甲加入到酚酞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12.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I:一段时间后,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并且a处溶液的pH增大,b处溶液的pH 减小B.实验Ⅱ: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无丁达尔效应C.实验III:微热稀HNO3溶液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IV: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13.已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I2。

在含3 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IO3溶液。

加入NaIO3的物质的量和析出的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不考虑I2+I-I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时消耗NaHSO3的物质的量为1.2 mol,得到的氧化产物为SO42-B.b~c段的反应可用如下离子方程式表示:IO3-+5 I-+6H+=3I2+3H2OC.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一直逆向移动。

D.从c点后所得混合液中分离出碘的操作为:加四氯化碳萃取分液,然后蒸馏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一物体受到恒定合外力作用而做曲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为圆B.在相等时间内合外力做的功一定相等C.该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之间的夹角越来越小D.该物体速度大小由v增加到2v和由2v增加到3v的两个过程中,合外力所做的功相等15.如图所示,一斜劈放在水平地面上,斜劈上的物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匀速下滑,斜劈始终保持静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劈不受地面的摩擦力B.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C.若F反向,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也反向D.地面对斜劈的支持力等于斜劈和物块的重力之和16.如图甲所示,有一质量为m=2kg的物块静置于x轴上的某位置(图中未画出),物块在,恒力作用下沿x轴开始运动,图乙为其位置坐标和速率平方关系图象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B.物块所受的合力为2NC.物块的初始位置坐标为x=0D.物块的初始位置坐标为x=-2m17.图甲为小型旋转电枢式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图,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OO’匀速转动,线圈的两端经集流环和电刷与电阻R连接,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10V。

图乙是穿过矩形线圈的磁通量Φ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A.0.005s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B.0.01s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零C.R两端的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D.R两端的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18.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M为磁场边界上一粒子发射源,可在纸面内向各个方向发射带电量为q、质量为m、速率相同的带电粒子,不计粒子重力,粒子射出磁场时的位置均处于磁场边界的某一段圆弧上,这段圆弧的弧长是磁场边界圆周长的。

则粒子从M点进入磁场时的速率为A.B.C.D.19.极地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南北两极(轨道可视为圆轨道)。

如图所示,若某极地卫星从北纬60°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第一次运行至北纬30°正上方所用时间为t。

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可看作球体),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以上条件可求得A.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为B.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为C.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D.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20.如图所示,一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处分别放有+q、-q、-q的点电荷,过顶点C作AB边的垂线,M、N、D是垂线上的三点,且MN=NO,则A.M处的场强小于N处的场强B.M处的电势低于N处的电势C.M、N间的电势差小于N、O间的电势差D.电子在M处的电势能大于在N处的电势能21.如图所示,相距为L、电阻不计的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导轨上固定有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的两根导体棒,导体棒MN 上方轨道粗糙,下方轨道光滑,整个空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将两根导体棒同时释放后,观察到导体棒MN下滑而EF保持静止,当MN下滑速度最大时,EF与轨道间的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棒MN受到的最大安培力等于mgsinB.导体棒MN的最大速度为C.导体棒EF与轨道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mgsinD.回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74分)本卷共21小题。

每小题6分,共126分。

第Ⅱ卷11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22.(6分)现要用伏安法描绘一只标称值为“2.5 V,0.6 W”小灯泡的I—U图线,有下列器材供选用:A.电压表(0~3 V,内阻约为)B.电流表(0~300mA,内阻约为)C.滑动变阻器(,2 A)D.滑动变阻器(,1.0 A)E.蓄电池(电动势4 V,内阻不计)(1)为满足实验要求,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用序号字母表示);(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图连接完整;(3)通过实验测得此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将该小灯泡与一电动势为1.5V,内阻为的电源相连,此时该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W。

23.(9分)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

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

B固定不动并通过光滑铰链连接一直杆,A可沿固定的圆弧形轨道移动,连接不可伸长的轻绳,轻绳另一端系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

该实验用同一钩码提供对O点竖直向下的拉力,实验时始终保持杆在水平方向。

操作步骤如下(取g=10m/s2,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①测量轻绳与水平杆的夹角;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③在O点悬挂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角。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

(1)根据表格数据可得,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______(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kg。

挂上钩码后,传感器A沿固定轨道移动过程中轻绳AO拉力的最小值为_____N。

(2)每次改变角后都要对传感器进行调零,此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

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D.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24.(12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足够长的木板,其质量M=5kg、以v0=7m/s 的初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