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克的“如实之说”与历史哲学摘要:兰克作为近代史学最重要的史学家,其主要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的“如实之说”的治史理念和研究型讨论班级的教学模式。
对于“如实之说”所外延出来的历史哲学思想,我们也要加以讨论。
本文试图简单的找出兰克的史学外延。
关键词: 如实之说、史料、历史哲学列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是十九世纪的德国历史学家。
他对整个历史学界而言,其影响与作用是怎么形容都不会过分的。
他所创立的兰克史学又被称为客观主义史学,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他所倡导的撰史原则仍为今天的史学界所遵循,多年以来人们一直给兰克很高的评价。
一、兰克与史学专业化史学专业化的前提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应当划清界限,这并不是一个十分顺利的过程,更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兰克时代之前的史学家往往还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史学家,他们一般都是一身几任,当时的史学实际上被视为文学或者历史哲学的附庸。
这种状况阻碍了史学的进一步发展,更使得它无法赢得独立的学术地位。
如何使史学赢得自己的地位,特别是有没有可能获得像自然科学那样崇高的学术地位,到了19世纪已经成了史学家们面前一个突出的也是现实的问题。
对于历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而言,大学的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在大学复兴之前也有不少学者对于历史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是零星的、孤立的,始终未能成为一种大的气候,历史学也就谈不上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
历史学要想乘着大学复兴这股东风为自己赢得独立的学科地位,进而与其他的社会科学尤其是文学和哲学划清界限,就必须让历史学朝着专业化的道路发展。
兰克在德意志莱比锡大学,兰克接触到了许多当时著名学者的著作,在广泛涉猎知识的过程中,他读到了当时很著名的史家尼布尔的著作,他对尼布尔的思想和治史方法非常的仰慕。
他当时就断言在近代社会中,历史学是可以有地位的。
这里稍微插入一点尼布尔主要著作是《罗马史》。
他当时在柏林大学开罗马史的讲座,不仅学生听,而且他的同事、普鲁士的官员们也积极的听。
尼布尔主张写历史应该从批判前人入手,不要过分迷信前人的成果。
历史要建立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尼布尔认为包括李维和马基雅维利在内的史家作品都不是非常严谨。
正是这些思想对兰克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毛奇曾经评论尼布尔:用解剖刀把传说中的杜撰的肉通通割去,留下赤裸裸的历史真相的骨架。
显然,尼布尔的史学思想对兰克影响很大。
【 1 】史学专业化外部表现就是各个大学普遍设立历史系,历史课成为大学学生的必修课.研究历史的学者有自己公开的学术刊物,历史学家成立自己的组织如历史学会等。
兰克重新确立了史学的研究范围。
兰克将史学的研究范围限制在政治军事领域。
之所以说兰克是重新确立了史学的研究范围,因为就西方史学而言,早在西罗多德写史的时候,已经向后世的史学家树立了一个范本,在希罗多德看来,所有人类的功业都是值得叙述的,而后的修昔底德则只注重政治和军事史,到了中世纪,神学史学家们都只是将史学当作一门证明上帝无所不能的辅助学问。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史学家们对于史学研究的范围并设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而兰克将史学的研究范围定为政治和军事领域,尽管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倒退,但是如果没有这一步的话,20世纪的历史学就不可能在兰克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兰克史学之所以在19世纪风行一时,即便进入20世纪甚至到了今天,它在史学上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不得不归结于兰克致力于大量地培养史学研究的人才,将自己的衣钵传诸后人。
兰克将他的学术方法发扬光大的法宝就是在柏林大学采用研讨班的方法来培养史学研究的专门人才。
兰克的研讨班里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史学家,事实上兰克的弟子几乎人人于史学造诣颇深。
兰克通过诸多弟子将自己的史学思想发扬光大,并且通过诸多弟子又培养了更多的再传弟子,就这样,在19世纪中期形成了一个雄居史坛、名闻遐迩的兰克史学。
在兰克的研讨班中研习历史的不仅有德国人,也有法国学者,英国学者,甚至还有美国学者,通过这些外国学者兰克的史学思想与治史方法叉传到欧美其他国家。
兰克时代,各国大学纷纷创办了历史系,开始开设了历史课程。
他的众多弟子在德国及其他国家多所大学中执掌历史课的教鞭,与此同时,各个国家的历史研究者纷纷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即历史学会,也就在这个时代,历史学者们也先后创办起了自己的学术刊物,刊发历史研究方面的文章。
兰克学派形成之后,史学就真正地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人们甚至将19世纪称为历史学的世纪,这些足以说明兰克史学在当时的影响尤其是在西方的影响。
兰克史学兴起之后就为以后的史学研究确立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天地。
二、兰克的如实之书1824年,奥德河法兰克福高级中学的一位年轻的教师,在其处女作的前言这样写道:“历史学向来被认为有评判过去、指导现在、以利于将来的职能。
对于这样的重任,本书不敢企望。
它只不过是说明事情的本来面目而已。
【 1 】历史研究的对象是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然而绝大多数研究者无法亲眼目睹过去的一切,而只能依据前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文字记录来了解过去,这些文字记录也就成为历史研究的基础与前提。
这种历史研究的基础——史料,“一旦人们错误地理解了它,那这种错误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发展下去。
历史真相就会在错误的伪装下变成谬误”【 2 】史料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不断地经人修改润色,其性质也因此而发生变化。
此外,史料本身也是有一定倾向性的,在反映历史事实方面只能是片面地、局部地反映部分真实情况。
所以,就历史研究而言,第一步就是要对史料的确切性进行研究,历史研究者必须确认一个个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透过正确的历史著作了解历史真相。
这是兰克必然提出“如实直书”的原因之所在。
那么,兰克的如实之书是怎么要求的呢?首先是前面提过的重视第一手史料,主要是指一些档案文献和事件当事人的信件。
兰克在这里强调的是“回到原始的第一手史料”,回到原始的史料,目的不是别的,正是帮助我们能够理解过去的历史,弄清楚历史的真相。
因为第一手史料是距离历史时间最近的资料,没有经过后人的加工和解读.回到第一手史料。
就可以绕过后来的人为因素对历史真相的干扰。
因此,回到第一手史料,是探寻历史真相的需要,也是“如实直书”原则的延伸。
他说,富有盛名的史著未必可靠,史著的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原始资【1 】汤普森著,孙秉莹、谢德风译:《历史著作史》(第三分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03页。
【 2 】【英】阿伦·布洛克著.董乐山译:《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生活·读书·新知I三联书店1997年,第129页。
料作为依据,一般的史著不能作为资料来源。
这些主张今天依然有价值。
兰克的这些史学观点得到了当时德国史学界的认可。
在柏林大学任教期间,兰克在柏林大学档案馆中又有新的发现,他发现了大量的17世纪末没有公布的关于威尼斯的外交文件。
总数有47卷之多。
他根据这些资料,很快写成了《奥斯曼人与16、17世纪的西班牙王国》,这本书无论在史料和整体结构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为此他获得了一笔高额的奖金。
先后到过维也纳、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海牙、都柏林等大都市,无论是在国家档案馆还是在私人藏书楼,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为了写教皇史,兰克查阅了96卷的帝国议会档案,为此还到布鲁塞尔和巴黎查阅史料。
其次,是对史料不做价值判断,兰克认为什么是历史的真实,需要由原始资料来说话,作为历史的研究者应该超然物外,失去自我。
在著作中看不到你的评价。
你把原始资料找出来,摆在那里就是历史的真实。
他管历史的真实叫如实之说。
从兰克的代表作《教皇史》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兰克曾自夸,没有人能够说《教皇史》是由教廷的一个仇人或者朋友写的。
兰克还创立了考证的科学,洋细论述历史家如何对待不同的史料,其意图和苦心不外如是。
兰克史学研究者易兰博士说:针对史学研究存在的主观性问题,兰克已经通过殳料考证方法.将史料编辑者的主观性排除在历史研究之外。
剩F 的问题,就是作为研究者本人的主观性这一问题了。
【 1 】如果说在史料考证阶段,客观是个肯定的概念,即:要运用主动性去寻找客观的史实,那么在历史撰写阶段,客观更多是个否定的概念。
客观就是“不主观”,主观的不作为,不主动,就是主观的自觉隐退。
那兰克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考证史料的呢?兰克提出了一个比前人更为合理的方法。
第一是重视目击者的记录,他认为史实的真实与否,要看这个史实离事件的远近程度。
离事件越近的材料,可信度就越高。
二是应用内证和外证相结合的方法,什么叫内证呢,就是考察这个史料的所有者在当时所处的环境,所站得立场是什么。
外证就是中国历史上也应用过得校勘学,也就是把这个史料与当时在另外文献中的记录相比较。
从内外来看史料的价值。
“如实直书”理论在整个兰克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具体说来,兰克史学的性质与特点,以及研究的任务等等内容都是由“如实直书”理论所决定的,或者由之而引发的。
三、如实之书下的历史哲学兰克认为,从本质上来看,历史哲学更像是一种哲学。
历史哲学是一些思想家从一种先验(a Priori)的观念出发,认定历史事物必定合符这一先验的观念,从而可以从这种先验观念中“得出事物必须是什么样的结论”【 1 】。
历史哲学关注的是历史事物的一般性知识,强调的是抽象一般。
它是通过一系列的概念体系来表述对历史事实的看法与观点。
在这其中,单个事实是什么,怎样出现,为什么出现等问题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抽象概括,从而构建一个能推导未来的概念体系。
这是一种哲学式的思维方式。
研究历史哲学的那些思想家建立概念理论体系就是为了演绎历史现象。
兰克认为,所有研究历史哲学的思想家们在演绎历史现象时,都像费希特所说的那样,这种演绎是按照研究者所预设的概念体系,依据由此概念体系而来的经验进行的;并且这种推论演绎根本不需要任何经验。
换言之,研究历史哲学的思想家们在演绎历史现象时,在历史哲学所限定的范围内具有绝对自由,不受任何经验的影响与限制,他能够依据历史哲学中先验的观念,来描述所有的时代以及所有可能的历史时期”。
【 2 】依据“如实直书”理论,历史研究是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开始的,它关注的是一种特殊性的知识。
而对历史哲学而言,具体的历史事实只是历史哲学的研究者用来构建概念体系的。
在兰克看来,历史研究中事实能够验证研究的正确与否,雨对历史哲学而言,历史事实“并不是为了验证历史哲学家的思想是对是错”。
这种事实对于历史哲学的意义,仅仅只是为了展现思想家们对人类事务的一般观念而已,历史哲学并不需要历史事实来进行验证。
在很多情况下,历史事实是与历史哲学的理论体系不一致的。
完全用历史事实来验证这种历史哲学将从根本上动摇历史哲学存在的基础。
事实上,思想家自己也承认,“历史的事实只在历史哲学范围内服从于他的思想观念”【 3 】对于那些不符合历史哲学概念体系的历史事实,思想家的一般做法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