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系统分析---功能

交通系统分析---功能

交通系统功能分析大纲一、交通系统功能定义:(需要自行定义)二、交通系统功能的分类方法:(列举各种系统功能的分类方法,确定一种方法,给出交通系统功能的组成)1、分类方法简介2、系统分类法三、交通系统功能的组成(各子系统原理、实现途径、例子、子系统所衍生的系统、附属功能)1、交通系统运输功能(1)客运功能(2)货运功能(3)信息传递功能2、交通系统服务功能(1)停靠功能(停车场、飞机场、码头、车站)(2)收费功能(收费站)(3)后勤保障功能(加油站、维修站等)3、交通系统战备功能(1)应急起降功能(高速公路、快速路)(2)兵站服务功能(服务区、车站)(3)战储功能(交通枢纽)(4)防空功能(地铁、隧道)4、交通系统附属功能(1)美化功能(2)应急功能(3)促进功能(经济、科技)(4)引导功能(5)其他功能四、交通系统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子系统之间的关系:1、系统各功能之间的联系2、子系统各功能之间的联系3、系统各功能的相互影响4、子系统各功能的相互影响五、交通系统功能特性(优势、劣势、其它)1、交通系统功能的积极方面2、交通系统功能的消极方面3、交通系统功能的整体特性六、交通系统功能需求(智能、未来需求)1、智能化需求(智能公交、智能交通、智能汽车)2、物联网技术需求(物联网技术融入交通系统)3、文化建设需求(长久性、发展性)4、“绿色交通”需求正文一、交通系统功能定义:通过对文献检索及资料查询,目前针对交通系统功能的定义尚未给出比较明确的概念,只是泛泛的对某一方面的功能给出相关解释。

例如交通信息系统的功能是在进行交通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辅助交通参与者进行决策,以实现目标。

根据交通、系统功能的定义,结合交通系统的特性,对交通系统功能给出一种解释。

交通是指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包括运输和邮电两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

系统功能是泛指系统的整体表现。

从控制论的角度来说,系统功能是指系统的“输出”。

对无机系统来说,功能是指它们的性能;对生物系统来说是就是机能;而对社会系统应该用功效(功能和效益)更为确切。

因此,交通系统功能是指交通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行为。

二、交通系统功能的分类方法:交通系统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物质、能量、信息的转运传输功能,维系着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平稳运行。

针对系统分类的方法很多,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有决策树法、贝叶斯分类法、模式识别法、神经网络、系统论等分类法。

根据交通系统的特性及作用机理,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对交通系统功能进行分类。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团体等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情况来划分系统的类型。

按人类干预的情况可划分自然系统、人工系统;按学科领域就可分成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思维系统;按范围划分则有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按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就有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按状态划分就有平衡系统、非平衡系统、近平衡系统、远平衡系统等等。

此外还有大系统、小系统的相对区别。

总体来讲,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结构与功能(包括演化、协同和控制)一般规律的科学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功能是反映系统与外部环境关系,表达系统的性质和行为,分类从形式上区分产生互相对立的概念,分为重叠与非重叠分类,一元与多元分类,划分与聚合分类,系统与非系统分类。

运用系统分类法强调整体性和联系性,根据结构-功能原理,交通系统的结构决定交通系统功能。

根据系统性原理,不同的要素配置决定着不同的交通系统功能。

现将交通系统功能分为交通系统运输功能、交通系统服务功能、交通系统战备功能、交通系统附属功能四大部分。

各个大部分都包含相应子系统,子系统又具有相应功能,不同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三、交通系统功能的组成(各子系统原理、实现途径、例子、子系统所衍生的系统、附属功能)1、交通系统运输功能(1)客运功能(一)城市的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轨道交通基本功能是承担城市交通运输任务,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广州地铁线网从最早的1条线5个车站发展到2011年的9条线146个车站,日客运量达到638.8万人次,占广州市内交通客运量近40%。

轨道交通的运输功能不断强大,未来城市的交通系统一将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模式,而轨道交通系统则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其庞大的运输功能不容忽视。

(2)货运功能(3)信息传递功能2、交通系统服务功能(1)停靠功能(停车场、飞机场、码头、车站)(2)收费功能(收费站)(3)后勤保障功能(加油站、维修站等)3、交通系统战备功能(1)应急起降功能(高速公路、快速路)(2)兵站服务功能(服务区、车站)(3)战储功能(交通枢纽)(4)防空功能(地铁、隧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14 条明确规定:“城市的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他地下工程的建设,应当兼顾人民防空需要。

”2010 年,国务院批复了22 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到2016 年,将新建轨道交通线路89 条,总长达2500 公里。

届时,中国的城市地铁轨道交通里程将成为世界之最。

莫斯科早期修建的地铁由于考虑防核生化袭击,修建得很深,最深处达100 多米,有的车站分为上下4 层,地下车站都充当了防空设施。

日本于1927 年12 月30 日在东京建成第一条地铁,开创亚洲城市地铁建设的纪元。

至今,日本已有9 座城市(东京、大贩、名古屋、横滨、扎幌、仙谷、京都、神户、福冈)共建有600多公里地铁,是亚洲目前拥有运营地铁线路最长的国家之一。

二战中,日本的东京地铁用作市民防空袭掩蔽部。

而大阪地铁则被军需部门征用,改建成军需品的储备仓库,直至二战结束后,方恢复原有的地铁功能。

1969 年10 月1 日,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北京地铁1 号线建成通车。

这是新中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管理的第一条城市地下铁路。

由于属于民防工程,1 号线在通车后很长时间内不对公众开放,需凭介绍信参观和乘坐,直到10 年后,北京地铁才正式对外运营。

在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地铁民防工程建设更是摆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深圳地铁设防标准相当严谨,每个车站均预留了民防通道,并设计有人员疏散预案,备有专门的水电供应系统,以及其他一些专用设施,在战时,地铁车站部分掩体将作为人员隐蔽部,地下铁路隧道则作为人员疏散通道。

成都市地铁 2 号线,每一个供列车进出的隧道口都装上了厚重的防护门。

据悉,这种密闭防护门高约4.5 米,关闭后能有效隔离核辐射、冲击波、洪水等,为地铁站内的避灾群众提供安全保护。

无锡市区已建11 处大型避难所,正在建设中的地铁全部兼顾民防工程功能,市民防部门全程参与到地铁一期工程全部车站的初步设计审查中。

以上海杨高路车站为例,该地铁枢纽站位于上海浦东世纪大道终端的浦东新区中央广场下。

该车站有机结合了地下商场、下沉式广场、地下汽车库、地下自行车库、下立交、规划地铁线、公交站等。

所开发的地下空间面积达 6 万平方米(不含车站面积),大大超过了车站本身的地下空间面积。

虽然给车站施工带来难度,但对地铁车站与周边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是个极好结合,是城市容量向地下扩展的方向。

北京地铁最早的设计方案在1953年诞生,人防战备是当时地铁设计的主要功能之一。

1999年9月2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要求,广州地铁在广州市建委的领导下研究制定了“广州地铁二号线地下段兼顾人民防空技术要求”的规范,按照人防战术技术标准建设了广州地铁二号线。

伴随着各条线路的开通,如今广州地铁隧道就是广州市区内最大的防空洞。

4、交通系统附属功能(1)美化功能交通设施是人类实现交通目的的物质载体,它由交通设施实体、城市空间和道路绿化等要素构成,它们的合理|生组织是交通设计和规划的主要目标取向。

同时,在交通的发展过程中,设施环境以其独特的设计成为不同历史阶段交通发展的文化形态。

小巷窄路、石板路是传统的交通文化形态,地铁、轻轨、立交桥和高速路则代表着现代化的交通文化形态。

一个合理有序、设计优美的交通设施不仅凝聚了人类智慧的光芒,还为自然生态环境提供了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

武汉长江大桥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他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

全桥总长1670米。

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两端桥头堡,以及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个大桥异常雄伟瑰丽。

站在大桥公路桥桥面,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使人浮想联翩。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不仅是南北经济发展的动脉,更是江城一道永恒的风景。

然而,交通行业毕竟是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型行业,交通系统发展必然需要利用环境资源,并向环境排放一定数量的污染物。

在人类生存、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不致受损失的前提下,某一交通环境所能容纳交通系统排放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其利用环境资源的最大使用量为环境容量。

交通发展不能突破环境容量,突破了环境容量,意味着生态资源的严重破坏,因而存在着一定时期内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规模上限。

如何让交通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使人类生存、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不受损失,就必须运用生态交通的发展理念,把促进生态环境友好和发展,作为交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前提和道德价值。

生态交通要求交通发展不能突破这个上限。

要追求人类的交通活动会改善而不是降低自然环境质量,人类交通建设应该有意去接近、塑造自然环境的优美。

所谓的生态交通是指按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经济生态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由交通网络、交通具和交通环境组成的生态型复合交通系统。

是通过对交通和生态环境有关的环节进行系统地研究、规划、管理,使交通不仅具有输送人流、物流、信息流,支撑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而且具备改善、美化、促进和优化周围环境生态条件的功能。

生态交通应具备适应性、超前性和进化性。

不难看出,生态交通,和以往的“交通”相比已有质的变化。

因为,以往的交通,总会对环境产生一些负效应。

比如:产生的噪声、排出的废气、侵占的土地等。

在人们的理念上,认为这是必然的,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充其量也只是我们注意点、治理一下而已。

而按“生态交通”的理念,则一方面要完成作为“交通”的特有功能,另一方面要克服交通负效应,而成为对周围生态环境具备改善、美化、促进和优化的交通。

生态交通不再是只可以拉动经济,还是资源高效的、能源清洁的、环境友好的、生态健康的、行为文明的和景观美化的交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