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RE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尽管各地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当做一项重要的“三农”工作来抓,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整治后再现脏乱差的现象还在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长效管护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
当前,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管护机制,才能保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正常运行、成果得以巩固并长期发挥作用。
一、与“高效农业”、
“三大合作”并驾齐驱——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步入快车道
2006年以来,江苏省扬州市加大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把它与发展高效农业和农村“三大合作”一起作为农业农村“三项”重点工作,连续出台多个指导意见,并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督查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势,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是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大。
各地普遍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护工
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的组织、协调、督查和考核;并召开专题
会议,全面部署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长效管护工作;结合学习靖江市和扬州
市杭集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经验做
法,制定出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
管护的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明确全年
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目标和要求,把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分解落实
到各相关部门、各乡镇,作为评先评优
的重要内容。
二是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宝应县
财政每年筹措15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
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四位一体”
长效管护工作;高邮市实行“政府引导,
部门包干,乡镇主体,统一考核”的推进
机制,在明确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
标、工作要求的同时,明确相关部门和
单位职责;江都市决定对考核合格的
镇,由市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经费
补助,不合格的镇,按比例扣发一定的
补助资金。
邗江区安排400万元,专项
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管护以奖代
补。
高邮市车逻镇坚持多方投入、分级
负担的原则,采取“向上争取、部门整
合、村级自筹、财政兜底”四种途径,确
保每年筹集管护资金70万元以上。
三是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
各地采
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农村环境卫
生集中整治活动的目的意义,宣传文明
卫生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
方式,注重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
性。
仪征市原计划打造三个试点镇,现
在是自加压力,增加到5个。
四是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
按照
“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县
(市、区)普遍建立村庄、河道、公路、绿
化“四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制定下发
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组
建配备保洁队伍,建立完善管护制度。
高邮市把河道管护、道路养护、村庄保
洁、绿化维护、治安联防等有机结合起
来,实行“五体一位”管护模式。
宝应县
泾河镇张北村三星组成立新农村建设
理事会,自2008年4月成立以来,先后
构建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薛钰吴兆明
新农村建设
59
2010/06总第300期
JSRE
10多次组织村民开展村庄卫生环境整治活动,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
“摁下葫芦浮起瓢”——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必须打破的怪圈
扬州市农村环境整治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整治后再现脏乱差的反弹现象时有发生,长期看还需改进和完善。
一是群众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少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加之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造成了宣传力度不够,措施不力,没有真正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现象依然存在,彻底解决乡村脏乱差问题任务艰巨。
二是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
不少地方注重集中整治,轻视长效机制的建立,农村环境反弹现象严重;有的地方仍存在乱搭乱建、店外经营、广告牌不统一和广告牌破旧等问题;特别是部分绿化带内垃圾杂物依然存在、村庄内部及交通沿线两侧的整治任务较大。
三是整治与管护资金比较缺乏。
由于市、县财力安排不足,以及镇村两级财力所限,致使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垃圾中转站、区域供水等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镇村环卫事业发展缓慢,环卫保洁力量不足,已不能满足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
有些地方尚未安排综合整治和长效管护专项配套资金。
三、
“村容整洁”,非一日之功——
—加快构建农村环境整治的长效管护机制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必须着力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一个涵盖组织
领导、多元投入、部门协作、农民主体、督
促检查、考核奖惩等有机结合的农村环境
综合整治的长效管护机制,才能持续推进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坚持加
强组织领导,着力抓好责任落实。
各地
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
程,作为惠民行动、民生工程的重要内
容,作为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一项长
期工作来抓,加大组织协调和落实推进
力度,从经费保障、人员配备上给予支
持,主动解决在工作开展中的问题和矛
盾,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护
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建议由
市、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
组及其办公室,统筹负责农村环境综合
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工作。
同时,健全镇(街道)、村两级管理网络,
充实管理力量,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
作步入规范、科学、长效管理的轨道。
坚
持突击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建立健
全领导干部包干联系制度。
2、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
要充分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逐步建立“政府补
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农民自助”的
多渠道投入机制,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
保障。
一是要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
机制。
各级财政要按照新增财力着重支
持“三农”的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对农村
环境综合整治及长效管护工作的投入,
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二是要加快
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投入机
制。
要充分发挥市场“无形巨手”的作
用,创新筹资方式,扩大融资渠道,以经
营的理念组织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三是要探索建立村民共建共享新农村
的投入机制。
农村环境整治的落脚点,
是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体现广大
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此,我们要立足自
力更生,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经济
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
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农民自力
更生与政府政策扶持的关系,健全农民
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和组
织农民依靠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
件,把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农民自主
投入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
性,形成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的良性互
动。
用足“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增
加农民的自主意识;吸纳社会资金、慈
善资金,动员企业捐资捐助。
3、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
充分发
挥部门职能作用,加强指导、检查、督
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按照农村环境
综合整治长效管护的总体要求和职责
分工,狠抓措施到位和工作落实,形成
合力,整体推动。
4、建立健全农民主体机制。
新农村
建设的主体是群众,只有群众的真正参
与,环境整治后的长效机制才能保障。
要运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宣传工具,
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
长效管护的重大意义,搞好宣传发动,
切实做好农民群众思想工作,教育引导
广大群众弘扬“勤劳、勤勉、自助”精神,
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农村环境
综合整治和长效管护的热情。
5、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
制定落
实考核办法。
从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措
施落实、整治成果、长效管护和经费筹
措等方面对县(市、区)和市开发区定期
考核;并将考评结果列入市委、市政府
对各县(市、区)和市开发区新农村建设
“十大工程”工作目标任务考核的重要
内容,并与市政府下拨环境整治和管护
经费挂钩。
将综合治理责任纳入各级各
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
严格考核,推动工作落实。
□
[作者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新农村建设60
江苏农村经济·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