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简史 下
米芾 初名黻,字元章,号火正后人、 襄阳漫仕。襄阳人。在书法方面,他 在宋四家中虽同为尚意,但更多的属 于传统尚法派,恪守晋法,自题斋号 为宝晋斋。崇尚二王,深得二王父子 笔意,尤其擅长临摹,人称其字为集 古字。同时他提倡在二王基础上概括 出来的平淡天真的意趣。代表作:《蜀
素帖》《苕溪诗卷》《珊瑚帖》《多景楼 诗》《虹县诗》《研山铭》《论书帖》 《元日帖》等。
中国书法简史 (下)
房彬
六、帖学大行的宋辽金书法
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 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 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 胜,皆是此意。 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宋代 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 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退笔如山未 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表现 自我的手段,而且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
《洞庭春色赋》 笔意雄劲,姿态闲雅, 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 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 体短肥”的特点。 王世贞云:“此不惟以古 雅胜,且姿态百出,而结 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 当是眉山最上乘。观者毋 以墨猪迹之可也。” 乾隆曾评:“精气盘郁豪 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 书中所不多见。”
黄庭坚 ,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江西修 水人。后世称他黄山 谷。《宋史·文苑传》 称他:“庭坚学问文 章,天成性得,陈师 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 成一家。与张耒、晁 补之、秦观俱游苏轼 门,天下称为四学 士。” 书法博采众 长,结体中宫紧凑而 外围宽博,用笔左右 纵横,如摇双橹,代 表作有《书李白忆旧 游诗帖》、《诸上座 帖》、《松风阁诗 卷》、《花气熏人帖》 等。
沈度(1357一1434),字民则,号自乐。华亭(属今上海 淞江)人,善写各体,其书婉丽飘逸,雍容矩度, 董其昌对 二沈颇推崇,称“文(徵明)、祝(允明)二家,一时之标,然 欲突过二沈,未能也。”
《敬斋箴册》为沈度的小楷作品,属典型的“馆阁体”作品。 其笔 力劲道,气格超迈,通篇结字匀停,行列齐整,形貌丰润淳和,端 雅雍容。《敬斋箴册》代表馆阁体最高水准 。
文征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 洲(苏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 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股王阁序》、《赤壁赋》、《渔 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 文征明书屈原《离骚》。行书纸本, 86岁作品。此卷-气呵成,精妙清 新,流畅之至,毫无疲倦之意,令 人赞叹。
王宠(1494--1533)字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 王宠追求的是一种疏宕雅拙的韵味,以韵写拙,而又“拙中见秀”、“拙 中见雅”。 王宠《送陈子龄会试诗》,行书,纸本,册页,此诗书法极尽涩拙之态, 每一笔画均似在牵掣中运行,绝无流动率意之痕,结构亦不求平整,似散 漫不经,按王宠楷书的风格变化,当为其晚年所书。
1 宋代书法
宋初书家,杰出者有徐铉、李建中。李建中传世作品《土母 帖》、《同年帖》,直追晋唐。然而真正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 还是"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土母帖》 李建中 书,行书,现藏台湾 故宫博物院。 此帖结构严谨,笔 画遒媚,存风骨于肥 厚之内。 黄庭坚称赞曰: “出群拨萃,肥而不 剩肉,如世间美女丰 肌而神气清秀者也”。
2、明朝中期书法——吴门书派的书家群体 、明朝中期书法 吴门书派的书家群体
明代中期,江苏苏 州一代出现了一批前 后传承的书家,形成 了相当突出的特色, 代表书家是“吴门四 家”,即祝允明、文 徵明、王宠、陈淳。
祝允明(1460-1526)字希 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 故自号枝山。代表作《太 湖诗卷》、《箜篌引》、 《赤壁赋》《归田赋》等 《归田赋》 应该是祝允 明尝试着将宋、元意趣融 入晋、唐法度时期的作品。 因此,可视为祝允明中年 时期的书法精品。
1
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欧波等,世称 “赵松雪”。宋太祖子秦王德芳十世孙。吴兴(今浙江湖州) 人,后人称“赵吴兴”。 赵孟頫以全面向古典尤其是晋唐学习的方式,在楷、行、 草、隶、篆等各个领域重新建立严谨的法度,树立古典风格 的权威价值,从而矫正了南宋书法学时风、轻法度的巨大缺 陷,使书法发展迈入一条较为健康的轨道。他的书法思想、 风格,不仅主宰了整个元代的书法,甚至直接影响了明代前 中期书法的发展。 传世墨迹有《胆巴碑》、《妙严寺记》、《六体千字 文》、《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仇锷墓志铭》、《归去来 兮辞》、《赤壁赋》、《洛神赋》、》、《兰亭十三跋》、 《汲黯传》、《道德经》等等。
陈淳(1483——1544,初名淳,字道复,自号白阳山人。长洲 (今苏州)人。书法以行草书成就最高,是晚明狂草大家。早 期小字行草风格接近于文徵明,用笔精细;后期一变为率意纵 横,草书的抒情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白阳山诗》帖,圆润清媚,率意纵笔,稳健老成,是陈淳晚 年之作。
3、明朝晚期书法——董其昌和晚明豪放派新书风 、明朝晚期书法 董其昌和晚明豪放派新书风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 上海松江人。董其昌出身贫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风得意, 青云直上。 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 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 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 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 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 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三世诰 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倪宽赞》、 《前后赤壁赋册》等。
2 辽金时期的书法
辽代书法,作品流传较少,一般来看,主要受晚唐书风影 响较深,后来也间受北宋诸家的影响,但无名家闻世。 金代接纳了几位中原旧人,如蔡松年、蔡珪父子、吴激 等,带来了中原书法的风气和传统。另金章宗朝的王庭筠、 赵秉文等成为金代的代表书家。书法受到北宋苏、米的影 响,又兼向唐人,如颜鲁公等取法参用,虽然没有很大的 开创,但在金代的文化氛围内,已经可以说是极其难得了。
2 少数民族书家
康里巎巙(1295—1345) 字子山,号正斋、恕叟, 康里(今属新疆)人。 书法笔画遒丽,转 折圆劲。康里夔夔作为 一个少数民族的书法家 在书坛名重一时,士大 夫萃于其门。康有为推 崇他“奇崛独出”。 代表作有《述笔法 卷》、《柳宗元梓人 传》、《十二月十二日 帖》等。
《奉记帖》 本帖为一封信札,计30行。迅捷 的笔力加上过人的气势,使全篇雄奇连贯,- 气直下,没有丝毫窒息,表现作者深厚的艺术 功力。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 苏轼 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 《新岁展庆帖》《洞庭春色赋》《丰乐亭记》等。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 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 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 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
1、明朝初期书法——“三宋二沈” 、明朝初期书法 三宋二沈” 三宋二沈
三宋指宋克、宋璲、宋广。 二沈指沈度、沈粲兄弟。
宋克(1327~1387), 字仲温, 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省苏州 市)人。擅长楷、行、草和章草 诸体,出自魏、晋,深得锺繇、 王羲之之法,笔精墨妙,风度翩 翩。除楷、行书外,尤以章草著 名,体势开张趋长,笔画也非常 瘦劲挺拔,一洗古章草的旧貌, 形成矫健秀丽的风格,其代表作 品有《急就章》。
《花气熏人帖》草书,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 物院。此帖第二行还斤斤于行草之间,似觉拘 谨,从第三行开 始便洋洋洒洒,一任自然,于 点画亦不大注意,而极得天然之妙。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
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 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八、由宋元上追晋唐的明代书法
明代书法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明初书法,先承元朝而下,基本继承的是元代的典型书风;成祖迁都北京以 后,国势承平,复以文章翰墨粉饰治具,培养了一批御用书家,遂使台阁书风兴 起。 明中叶,江浙一代经济逐渐发展,文化也因之而起,成为书法的核心地区。 一些文人淡于仕进,优游文艺,逐渐成为具有一定职业化特征的书画家,以出售 书画为生。这使其创作目的、风格追求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文人化” 的清雅气息逐渐有所减弱,而好异尚奇之风逐渐兴起。 晚明时期,国家内部的政治、文化斗争日趋尖锐,从心学中衍生的个性解放 思想蓬勃发展,而外来的军事压力也渐渐增大,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并 进一步影响了文艺活动。书法领域因之也出现了一次重大的变革,狂放书风成为 书法发展的主流。
王庭筠《李山画风雪杉松图卷跋》,
墨迹纸本,共十一行,六十字。该帖深 得米芾之神,行笔结体,皆极类米字, 气韵也蕴藉可观。现藏美国。
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纸本,纵高51.9厘米,
横长697.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书法笔 力遒劲,大气磅礴,自然生动,功力非凡。
七 宗唐宗晋的元代书法
元代书法特征: 一、复兴晋唐书风与全面复古。 二、少数民族书家大量涌现的独特现象。 三、书画结合成为一种风尚。
杨维桢(公元1296——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东维 子会稽(浙江绍兴)人。他的书法 讲究抒情,尤其是草 书作品,显示出放浪开骸的个性和抒情意味,他晚年的行 草,恣肆古奥,狂放雄强,显示出奇诡的想像力和磅礴 的气概。传世书迹有《城南唱和诗卷》、《真镜庵募缘疏 卷》等。 《真镜庵募缘疏卷》 其书章局变化丰富,随意而奇崛, 用笔力遒韵稚,笔法跳宕,竭尽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能 事。用墨浓淡互济,干湿对比强烈,表现出作者的强烈的 艺术个性,怪癖性格的极度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