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学生必做20个实验说明

初中物理学生必做20个实验说明

初中物理学生必做20个实验说明初中物理学生必做20个实验说明关于学生实验,现列出以下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

光学: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2011) 22.(3分)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

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

这表明紫外线能使______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

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______。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

他做这 次 实 验 是 为 了 探 究____________。

例.(5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空气 水β α γO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3°22.1°35.4°40.9°(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和____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且折射角___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随后老师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指出存在不足之处,你认为不足在何处?答:________.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2013)23.(5分)某同学利用两支同样的蜡烛等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可以看到它在镜后的像。

再拿一支________的蜡烛,竖立着在镜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2)他在白纸上记下了两支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两支蜡烛,请画出该同学在S处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月)24、下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应将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调整至。

(2)如图所示,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由此可断定凸透镜的焦距15cm。

(3)小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完整的烛焰的像后,他的食指指尖不小心触摸到了凸透镜镜面,此时光屏上会出现。

(选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完整烛焰的像”或“部分烛焰的像”)热学:1.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五月)24.(6分)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 .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D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只填序号)(2)图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当t 时= 8min 时海波处于 状态,从B 时刻到C 时刻海波的内能 ,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海波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此时海波处于 。

(3)由图可知:海波处于 态时比热容较大。

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2014考的可能性很大!1.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 、B 两套装置(如图)来完成实验。

(1)如图a 、b 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______(填“a”或“b”)(2)甲组观察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他们所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_。

他们所选择的装置应是___________(填A 或B )。

(3)分析评估A 、B 两套装置。

2.九年级1班的同学在教师指导下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本实验中,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非常重要。

在组装该实验装90100℃a b置时,应当先调整固定______(选填“铁圈”或“铁杆”)的位置。

(2)实验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这样可以___(3)小亮小组通过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98℃,他想这可能是由于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造成的。

但在与其他组交流时发现,其他组测得的水的沸点都是100℃,于是否定了自己刚才的想法。

小亮否定自己刚才想法的理由是:______。

(4)小亮重新审查并确认自己小组的操作没有问题后,猜想可能是自己组使用的温度计有问题导致了较大的误差。

请你帮助小亮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______.(元月)24、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在两只相同的烧杯里装入水和食用油,比较它们吸热的情况。

(1)为了便于比较,实验中要求在两烧杯中放入的电加热器。

(2)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质,在、时,吸收的热量不同、(3)图乙是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则a 物质是,其比热容是J/(kg·℃)。

力学:(2012)26.(5分)下图是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木块、铁块、垫块、各处粗糙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弹簧测力计各一个,砝码若干。

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实验时某同学在木块或铁块上放置不同的砝码,改变物块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沿斜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的部分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接触面粗糙程度物块重G/N物块上升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物块移动距离L/m机械效率1 较粗糙(木块-木板) 2.0 0.25 1.2 0.80 52%2 同上 2.0 0.35 1.4 0.80 63%3 同上 5.0 0.35 3.5 0.80 63%4 较光滑(铁块-木板) 5.0 0.35 3.1 0.80①该同学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的是斜面机械效率与、、的关系。

②在第4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结果精确到1%)。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元调四调五调都没考!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摄影在暗室中进行,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

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一定时间闪亮一次,物体就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

光源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每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

两个质量相同的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试根据照片分析:(1)甲球做______直线运动,乙球做______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2)______球受到的重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甲球受到的阻力______乙球受到的阻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若光源每隔0.02s闪亮一次,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甲球所用时间为______s,甲球所用时间______乙球所用时间(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如图所示,在“探究小车在斜面上下滑速度”的实验中:(1)不易操作测量的是(时间、长度);(2)对问题(1),你是如何操作的(或提出你对实验的改进):.(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是A、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小于它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B、小车在上半段的平均速度等于它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C、匀速直线运动D、变速直线运动.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为10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时刻:(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 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陡”或“缓”)些.(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BC =cm,tBC= s,VAC= 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5.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2012)24.(4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提出下列猜想:Ⅰ.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Ⅱ.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表面状况)有关Ⅲ.与压力的大小有关(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中应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木块沿水平方向做运动。

(2)实验时他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便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

如图乙所示,他用双面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长方体木块的上表面,用细线连接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电动机。

在木块上放置不同的砝码,当电动机以不同的转速工作时,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块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记录如下表:①分析3、4两次实验记录, (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Ⅰ。

②分析 两次实验记录,可初步验证猜想Ⅱ。

③分析 两次实验记录,可初步验证猜想Ⅲ。

(2013)24.(4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实验次数 表面状况 压力/N 摩擦力/N 木块速度/m ·s -1 1 木块—木板 2.0 0.6 0.12 同上 4.0 1.2 0.13 同上 4.0 1.2 0.24 木块—砂纸 2.0 1.0 0.1下,在小车停下的位置分别做上标记。

(1)标记③是小车在____________表面上停下的位置。

(2)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推理可知:运动小车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3)若让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处滑下,则不仅可以探究小车的重力势能与________的关系,还可以探究小车的动能与_____________的关系。

(2011)25.(5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相同的斜面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它们探究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将A、B两球(mA <mB)分别从两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同时释放,观察到它们并排滚动且始终相对静止。

这表明在滚动的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______,且两球的速度跟______无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