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碎石桩专项施工方案

碎石桩专项施工方案

环湖路古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第三合同段)碎石桩专项施工方案项目总工:项目经理: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环湖路古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第三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编制2014年7月25日环湖路古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第三合同段)碎石桩专项施工方案编号:版本号:发放编号:编制:复核:审核:批准:有效状态: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环湖路古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第三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编制2014年7 月25 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工程施工特点 (2)四、施工部署 (4)五、施工工艺 (5)六、质量保证措施 (9)七、质量检验 (10)八、碎石桩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10)九、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1)十、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4)一、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50202-2002)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 JGJ79-2012)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 JGJ94-2008)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2003)5 其它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6 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二、工程概况本工程起点为k5+240 ,位于大和尾村东侧,止点为k8+200 ,位于四家村东侧,全长2960m,全线双向四车道,道路红线宽26m,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涵洞工程、雨水工程及道路附属工程。

全线新建便道8km,新建机动车道45870 m2,非机动车道21534 m2,人行道12064川;路基挖方7374m3,填方227961 m 3,新建箱涵、圆管涵618m;公交站台4座;d300-d600 雨水管道6280m,雨水检查井213座。

路基地基处理采用CFG桩,沉管碎石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三种桩型加固处理,CFG桩30.032万延米;碎石桩16.4866 万延米;预应力管桩40.4081 万延米。

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为40km/h ;道路宽度为路基段26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 );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设计最高水位:1887.9m ( 百年一遇洪水频率);环境类别为I 类。

三、工程施工特点3.1 地质情况本合同段内全线路基地表主要为水塘、鱼塘或农田, 地基内分布有软塑-流塑状粘土、淤泥及泥炭质土,土体属“三高”(大孔隙比、高含水量、高压缩性)软土,这些软土层力学性质差,不能直接利用 作路基持力层。

根据地质剖面图,本合同段内软土非常深、厚,其层 底埋深约13-25米。

3.2碎石桩的型号及布桩范围本次设计碎石桩桩径0.5m ,桩间距1.5m ,桩长17-20m ,碎石桩 按等边三角形排列布置,布桩范围为路基坡脚线外 2m 。

碎石桩布桩 范围:路基坡脚线外2m 。

具体打桩范围及各项参数见下表: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一览表起止带号 处泊类型圮同距 起点租 止点桩 诵标止白桂弋Cm)石萌方武1坪石粧320 <psoo 1.5 1Q86.4 1S8L 4 n正三加旳弔崔 >1903 K T,<50-K7+740110^500 l.S t88M 1狈一 r 20 正二皿张予龙 >130嗣沉管就图3.2-1沉管碎石桩横断面图50姑 D图3.2-2沉管碎石桩横断面图UM谥旳劭工介 「I W ・ 亠[四、施工部署4.1、工期目标:计划工期240天2014年9月18日-2015年5月15日。

4.2、机械配置本合同段共采用2台振动沉管钻机,分别配置在两段碎石桩处理段内。

4.3、现场施工人员配备桩机24小时施工,每台静压桩机配备2套操作班组,每班组5 个人五、施工工艺5.1 工艺流程5.1.1 、施工准备( 1 )、场地平整施工:振冲碎石桩施工前先进行场地平整,场地平整标高为根据地形图拟定的标高,施工时根据" 宁填勿挖" 的原则进行整平。

挖除地表坚硬物体,使振冲器能顺利下钻。

(2 )、布置场内运输道路、道路两边的排水盲沟、纵向排水沟、料场、准备好照明设施以便夜间施工。

(3 )、场地清理与掘除:在现场确定清理、掘除、拆除的范围后,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清理。

①、土及草皮在较干硬的地主要用推土机、人工配合、装载机铲除,自卸车运输弃于指定弃土区。

低洼潮湿的地方主要用挖掘机清除,机械无法清除的地方则用人工挖除。

②、填方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至少200mm内的草皮、树根、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予以清除,并符合振冲碎石桩桩顶标高。

( 4 )、测量放样及布桩: 测量放线,恢复中线,放出路段边线桩,清理平整施工段地基表面,测量地面整平后的标高,做好排水系统,保证排水通道的畅通;根据图纸要求的布桩原则进行布桩,并绘制测量放线图,交与监理及项目部复核后,方进行测量放样,每个桩位均作标志,编制桩号。

(5)、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在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根据设计要求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1.2 、振冲碎石桩施工顺序及技术措施碎石桩采用振动沉管法施工,施工顺序采用跳打形式,在砂质土地基中: 由外缘或两侧向中间进行,且隔行施打,相邻两根桩必须采用跳跃间打;在淤泥质粘土地基中:宜从中间向外围逐行或隔行施打,每根桩的碎石灌注量不小于0.24m 3/m,具体成桩工艺如下:(1)、清理整平施工场地,在施工部位回填50cm 厚砂夹碎石土施做平台,进行桩位放样。

轴线放样: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及设计图纸,由专业测量人员测放出中桩,并加以妥善保护。

测放桩位:放线定位严格遵守《工程测量规范》中有关桩基施工的规定。

定位与打桩间隔不超过24 小时,施工过程中,要尤其注意防止破坏标识引起桩位不准,并随时复核,对因挤土作用引起的桩位偏差,及时调整。

(2)、桩机就位,合拢合瓣桩尖,将管桩向下垂直,桩尖对准桩位标记,利用锤重及沉管自重徐徐静压1-2m 后开动振动锤振动下沉。

调整桩机搭架,使沉管与地面基本垂直,校正桩管垂直度应w1.5% ;校正桩管长度及投料口位置,使之符合设计桩长;设置二次投料口;在桩位处铺设少量碎石。

(3)、启动振动锤,将桩管下到设计深度,每下沉0.5m 留振30 秒。

(4)、稍提升桩管使桩尖打开。

(5)、停止振动,立即将碎石由加料口注入桩管内,灌入量按桩身理论方案量值与充盈系数计算。

做好现场施工记录,严格控制每根桩的碎石充盈系数,充盈系数一般控制在 1.02 。

避免先期大后期小的不良现象,以增加桩的均匀性。

(6)、振动拔管:管内灌入碎石高度需大于1/3 管长,方可开始拔管,应有专人负责碎石灌入量,以防超灌或少灌。

拔管前先振动 1 分钟以后边振动边拔管,每提升0.5-1m 导管应反插30cm,留振10 —20秒,如此反复直至全管拔出,拔管速度为1.2〜1.5m/min(平均速度)。

(7)、根据单桩设计碎石用量确定第一次投料的成桩长度,进行数次反插直至桩管内碎石全部拔出。

(8)、提升桩管开启第二投料口并停止振动,进行第二次投料直至灌满。

(9)、继续边拔管边振动,直至拔出地面。

(10 )、提升桩管高于地面,停止振动进行孔口投料(第三次投料)直至地表。

(11)、启动反插,并及时进行孔口补料至该桩设计碎石桩用量全部投完为止。

(12)、孔口加压至前机架抬起,完成一根桩施工。

(13)、移动桩架至另一孔位,重复以上操作(14)、清沟排污:打桩过程中,施工现场安排人力清沟,保证排污网络畅通,避免泥浆漫淌,沉淀后的泥浆采用泥浆车出运至弃土场排放;做好场地整洁,文明施工。

图5.1-1碎石桩施工示意图工艺流程图如下:图5.1-2碎石桩操作流程图5.2、材料要求碎石桩所用碎石应由未风化的干净砾石或扎制碎石而成,级配采用1 - 2- 3自然级配,要求碎石坚硬,压碎值小于32%,含泥量不大于5%,最大粒径8cm,大于粒径5cm要求要超过50%,最小粒径2cm。

5.3、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后应加强处治段落的沉降观测。

(2)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桩长、桩径、桩间距、碎石灌入量进行施工,确保挤密均匀和桩身的连续性,碎石灌入量不应少于设计值的95 %,如不能顺利下料时,可适当往管内加水。

( 3 )采用逐步拔管法将钢管拔出,拔管速率一般控制在1.5~3.0m/min 。

(4)应保证起重设备平稳,导向架与地面垂直,且垂直高度偏差不应大于1.5 %,成孔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桩径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桩长偏差不大于100mm, 桩的垂直度不大于 1.5 %。

六、质量保证措施6.1 质量保证组织、管理措施6.1.1 自检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项目部的安全质量部为主导,各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 , 各施工班组设兼职质检员。

6.1.2质量自检制度(1)安质部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每季度由总工程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 召开一次工程质量总结分析会。

(2)施工队每天进行中间检查及竣工质量检查并评出质量等级。

(3)班组坚持“三检制”, 自检合格后, 专职质检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然后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工程师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

6.2质量保证技术措施(1)材料卡控:碎石使用前应对碎石的级配、粒径、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查, 对不合格的材料一律退回。

( 2 )测量定位:由专业的测量组根据控制点施放轴线和桩位, 测量仪器定期检查, 做好测量的原始资料。

(3)桩机在定位后应将桩机垂直度调校在 1.5%范围内方可钻进。

在钻进过程中要随时监测桩位垂直度,若发现偏差过大时应立即停机,调整后再行施工。

( 4)振动成孔后,停振灌料至满,先振动再开始拔管,边振边拔,每次拔管高度0.5 ~ 1.0m ,反插深度0.3 ~ 0.5m , 并停拔振动5〜10S。

反插数次至桩管内碎石全部投出,第一次投料成桩长度应小于桩管长度的一半。

用料斗从空中进行第二次投料直至灌满,振动拔管,进行数次反插,直至管内碎石全部投出。

提升桩管高于地面,停止振动,进行孔口投料至地面,反插并补料,数次反复至设计用料用完。

在上述过程中,提升和反插速度须均匀,拔管速度一般控制在 1.0m/min ,在穿过软弱的淤泥夹层时,应放慢拔管速度,控制在0.5 m/min ,并减少拔管高度和反插深度。

七、质量检验(1)成桩30天后,采用重型(N63.5 )动力触探检测桩身密实度及桩长,抽检频率为总桩数的1%~2%,要求灌入量100mm时,锤击数不少于5击。

(2)成桩30 天后进行载荷试验,检验单桩承载力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检频率为总桩数的0.2%~ 0.5%。

且不少于 3 处。

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160kPa。

其余监测项目及质量标准按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 D31-02-2013 ) 中7.5 条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