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胞蘑菇的栽培技术

双胞蘑菇的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论文摘要: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俗称圆蘑菇、洋蘑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肥(如牛、鸡粪),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

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基本条件。

蘑菇栽培是人为控制蘑菇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以满足蘑菇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水、温、气的需求。

关键词:双孢菇菇棚培养料发酵草预湿粪预堆翻堆接种正文:一、双孢菇特性双孢菇俗称圆蘑菇、洋蘑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

我县麦草丰富,夏季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菇生长,种植反季节双孢菇具有很大发展潜力[1]。

二.蘑菇生长的条件1.培养料: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肥(如牛、鸡粪),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

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基本条件[2]。

2.生长温度双孢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4 ~ 32 ℃;双孢菇长温度范围5 ~ 25 ℃[3]。

3.生长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16%~ 20%。

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60%~70%,双孢菇生长阶段85%~ 95%,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4]。

4.酸碱度(pH)双孢菇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双孢菇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5]。

菌丝生长的pH 值范围是5 ~ 8,最适pH 7 ~ 8,进棚前培养料的pH 值应调至7.5 ~ 8.0,土粒的pH 值应在8.0 ~ 8.5。

每采收完1 期菇喷水时,应加少许石灰,以保持pH 值,抑制杂菌滋生[6]。

5.空气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6.光照双孢菇和菌丝的生长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

双孢菇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表面硬化,畸形菇多。

三、生产季节安排利用秋季自然气温播种是我区目前栽培双孢菇的主要方式。

根据对我区历年双孢菇生产调查,较早出菇的菇房一般在10 月上中旬即开始采收,由于这时气温还不稳定,正在出菇的菇房常遇到偏高气温,致使成批死菇,而且高温高湿条件,极易导致杂菌侵染[7]。

另外,早出菇的菇房即使没有发生死菇或杂菌,但由于在高温影响下,健壮旺盛生长的菌丝体往往加速衰老,前期产菇虽多,到中后期产量急剧下降,这是造成双孢菇不能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我区气象资料分析和多年生产经验,北疆地区宜在8 月中旬建堆发料,9 月上中旬播种,9 月底~10月上旬覆土,10 月下旬~11 月上旬开始出菇,南疆地区生产农时可按此时间表下推1 个月[8]。

四、菇棚设置菇棚是双孢菇生长的地方,要建在地势较高、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离水源近、环境清洁的地方,建好的菇棚要求有电源、通风好,保温、保湿性能强,风吹帘上再加盖一层防雪棚膜[9]。

五..蘑菇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蘑菇栽培是人为控制蘑菇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以满足蘑菇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水、温、气的需求。

目前我国各产菇区的菇房规格、大小、结构及使用材料均不相同。

但设计建造时考虑的因素是一致的。

首先是菇房的合理利用率,其次是菇房结构既能保温、保湿又能通气换气,还要考虑建造时的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党见的菇房模式是:民房改建型、塑料大棚、露地草棚和依山而建的地下、半地下菇房[10]。

菌种的优劣是蘑菇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

选用优良品系的菌种,不增加成本,可增加产值。

但由于菌种制作技术上的差异,同样的品系也有优劣之分。

使用不良菌种,轻者减产,重者几平绝收。

生产上常用的菌种有粪草料菌种,谷粒菌种,棉壳菌种和颗粒菌种。

但选择优质菌种的标准是一致的。

要选择品系纯正,菌丝生长均匀、整齐、色白、绒毛菌丝多、菌龄适宜、生活力和抗逆性强、无杂、无污染的菌种作为生产用种。

(一)培养料发酵:培养料是双孢菇栽培的物质基础,制备优质、有选择性的双孢菇培养料,是丰产的关键。

栽培原料:双孢蘑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是麦草、玉米秆和动物粪便、油渣等有机肥,再加适量的磷肥、石膏、石灰和尿素等或使用食用菌专用肥。

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

畜禽粪便要提早收集,晒干贮存,防止阴雨干扰[15]。

常用原料配方有以下几种(按栽培面积100平方米干料用量):1.(粪草料)麦草2000公斤,牛粪2000公斤,菜子油渣150—2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20公斤,石膏粉50—70公斤,石灰40公斤[12]。

2.(粪草料)玉米秆2000公斤(无论干鲜都要压破成索状、铡成6—20厘米段),牛粪2000公斤,菜子饼150—2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20公斤,石膏粉50—70公斤,石灰20公斤[11]。

3.半合成料:麦草或玉米秆2500公斤,牛粪1000公斤(加入1000公斤鸡粪更好),食用菌专用肥120-140公斤,石膏75公斤,石灰50公斤[11]。

4.半合成料:麦草或玉米秆2500公斤,牛粪500公斤(鸡粪200公斤),食用菌专用肥200公斤,石膏、石灰同上[11]。

5.合成料:麦草或玉米秆2500公斤,食用菌专用肥280公斤,石膏、石灰同上。

我地目前采用的栽培原料以合成料为主[11]。

(二)、培养料前发酵(一次发酵):前发酵在室外进行,要求建好堆型,掌握好水分,达到高温(75℃以上)、快速的目的。

具体操作工艺:1.草预湿:建堆前2—3天用水将草浇湿、浇透,边洒水、边翻倒、边踩踏,完全湿到后堆起让水分向内部渗透,次日再翻一遍,洒足水[14]。

2.粪预堆:建堆前5—7天将干粪打碎,加水拌湿(含水量65%左右,手握成团,落地可散),堆成宽1.2米、高0.6米、长度不限的堆让其发酵,产生嗜高温菌类,第三天翻一次堆[14]。

3.建堆:堆长顺风向,先在场地画好线。

按栽培面积100平方米计,料堆占地为:宽2.2米,长12米。

再将麦草或玉米秆、牛粪等各分成10份,油渣、磷肥、石膏粉、尿素等辅料各分成6份。

每层秸秆自然厚度0.3米,前3层每层只加秸秆和粪,从第4层开始加入其它辅料,并且开始浇水。

堆料完毕后,高度为1.6米左右。

半合成料、合成料堆法基本一致。

堆周围不断有水渗出,注意收集堆内流出的肥水,循环浇到料堆上[14]。

4.翻堆:翻堆是为了发酵均匀。

从堆料算起,夏季第6、10、14天进行3次翻堆后,第17天进入二次发酵;冬季第7、13、19、24天共进行4次翻堆,4天后直接铺床播种或翻3次堆后进行二次发酵。

春秋季节根据气候灵活掌握。

注意:每翻一次,堆宽缩窄0.20米,将原堆上的料上下、内外翻匀,保持湿度。

干时浇水,下雨遮盖,防止水分过大和养分流失。

第二次翻堆时,加入10公斤石灰粉。

最后一次翻堆用石灰调节PH值,使之达到8.0—8.5。

合成料前发酵与粪草料不同:一,是建堆时专用肥要逐层增多,石膏粉可加完或加一半(其余第一次翻堆时加入)。

二,是料堆周围要拍实,堆上盖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蒸发。

三是加水量要小,以堆下只有少量水流出为宜,避免速效养分流失。

前发酵好的料应具备以下特点:可用指甲刮掉角质层,露出线状纤维;纤维仍有韧性,两手拉不易断;颜色为咖啡色;看不到粪快,无氨臭味,有芳香;绵软不扎手有弹性;手握料展开后指印下有光泽;酸度为PH7.5—8.0[10]。

(三)、培养料后发酵(二次发酵):利用太阳能使料温快速升至62℃,2—4小时后降至48--55℃(50-52℃最好),保持3—6天后迅速通风降温、上床,以消灭料内和栽培室内的虫、螨和病源菌;培养有利于蘑菇菌丝生长的菌群,提高产量和质量。

室外二次发酵技术:用钢管或水泥条、竹、木等架起离地面0.3米悬空的料床,床面每间隔0.8米左右直立一根直径0.25米用秸秆捆扎起来的通风塔,将料抖松堆上去,高度0.8—1.0米(保持通风塔外露)用塑料薄膜盖严料堆,利用日光使温度达到要求指标。

降温和维持期可利用遮阳网或秸秆辅助控制,发酵结束后将料搬进棚内铺床播种[8]。

(四)、铺床接种:1.菇床铺设:菇床宽0.8—1.4米,两畦间留0.3—0.5米作业走道,畦长因棚而定。

铺料厚度0.2米左右。

铺料的菇床用木板拦在边上,使料边整齐,作到虚实、薄厚一致,料无异味的趁热播种[15]。

2.接种:菌种从指定制种单位或龙头企业购买。

先检查并清除怀疑菌种,再用800—1000倍高锰酸钾对菌种容器表面和操作人员的手及工具进行消毒,然后将菌种从容器中掏出,轻手掰成小颗粒,将50%-70%菌种均匀撒在菇床上面,用手或叉翻入料中,拨平料面后将其余菌种均匀撒上,轻拍使菌块与料面密切接触[13]。

(五)适时采收:当双孢蘑菇长至直径2 ~ 4 cm 时应及时采收,采收过晚会使品质变劣,并且抑制下批小菇的生长。

采摘时,用手指捏住菇盖,轻轻转动采下。

采收后在空穴处及时补土,并喷施1%的葡萄糖1 次,以促进小菇生长。

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1)料偏湿时应充分抖松,以促进湿气散发和氧气进入料中。

(2)料偏干时应压紧压实,防止水分过度散发。

(3)天气连续干旱料应实些,持续阴雨料要虚些。

料温在28℃以下接种。

接种完毕后喷少量80%敌敌畏50倍液防虫和螨危害。

参考文献[1] 胡晓艳. 双孢菇麦粒菌种生产技术[J]. 北京农业, 2010,(27)[2] 张秀英. 双孢菇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 2010,(05)[3] 曹德宾. 双孢菇三级菌种规范制作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 2010,(01)[4] 吕丽英, 苏立坚, 王成良. 温室果菜套种双孢菇[J]. 新农业, 2010,(02)[5] 康平. 双孢菇栽培技术[J]. 新疆农垦科技, 2010,(03)[6] 郝红梅. 温室果菜套种双孢菇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 2010,(06)[7] 魏鹏. 双孢菇栽培技术(一)[J]. 农村科技, 2010,(06)[8] 徐西强, 李洪国. 北方双孢菇稳产高产综合管理技术[J]. 吉林农业, 2010,(06)[9] 陈炜. 双孢菇关键栽培技术要点[J]. 西北园艺(蔬菜) , 2010,(03)[10] 臧丹丹, 邹莉, 姚远. 双孢蘑菇优化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3)[11] 曹桂凤, 白红芬. 双孢菇林地栽培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10,(01)[12] 韦兰英, 刘建灵, 赖树情. 利用双孢蘑菇大棚种植金福菇的栽培技术[J]. 广西农学报,2010,(01)[13] 朱斌. 酒糟是双孢蘑菇栽培的合适基质[J]. 农家顾问, 2010,(07)[14] 成群, 叶岚, 李仲贤, 李海菊, 马俊. 大棚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探讨[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10,(04)[15] 吴小红. 大棚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J]. 西北园艺(蔬菜) , 201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