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作物布局

第二章 作物布局

– 温度 – 光照 – 水分 – 土壤 – 生物 –风 – 地形地貌
2020/2/29
9
三、符合可持续发展
在作物布局时要考虑合理利用和保护 资源,用养结合。
2020/2/29
10
四、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经济效益)
• 1)比较效益 – 粮食为基准,传统为基准,历年为基准, 周边为基准
• 2)效益风险 – 气候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
信、服)等
2020/2/29
4
1.2.作物布局意义
合理的作物布局可发挥如下作用:
• (一)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劳作的目的就是满足需求
• (二)、合理利用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 (三)、满足国内及国际市场 • (四)、有利于农民就业
2020/2/29
5
1 . 3.作物布局的原则
• 种高产的? • 种来钱的?
用途 主要木本油料之一,其种仁含油高达70%,油桐油是油漆、 印刷等最好原料。根、叶、花、采均可入药,有消肿杀虫之功效。
耕作学
第二章 作物布局
第二章
作物布局
1
耕作学
第二章 作物布局
主要内容 §1.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 §2.作物生态条件与作物布局 §3.作物布局设计 §4.我国的作物布局
2020/2/29
2
• §1.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
1.1作物布局的含义
•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宏观、 总体、管理概念)
耕作学 第三章 作 物 布 局
2.1.1. C3、C4作物
➢ 玉米、高粱、甘蔗等。约占世界栽培作物面积的
30%,其中一半是玉米,其次,是高粱与甘蔗。这些作物分布在
辐射量大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光饱和高,光合效率
高、二氧化碳补偿点低,水分利用率高,不适合弱光 下生长、低温下生长)
➢麦类、薯类、稻、棉、甜菜等。约占世界栽培
84%,口粮占70-56%)
– 油料(6-9公斤/人年)
– 蛋白质(78.1-86.1克/人日,植物性来源74-
63%)
– 糖(9-12公斤/人年)
– 蔬菜(125-150公斤/人年)
2–020瓜/2/29果(50-100公斤/人年)
7
• 2)动物性食物(畜牧需要)
– 2695-2809大卡/人日,动物性占30-44%
温凉型
• 大豆、谷子、甜菜、红麻等 • 适宜温度:20-28度, ≥10℃积温:1800-2800度
大豆要求温度与玉米差不多,但比玉米稍低,所以在东北 难于种玉米的地方可种大豆。
温暖型
• 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芝麻、田箐、黄麻、蓖麻、 苎麻等。温度过低生长慢,生殖生长受阻。
• 适宜温度:25-30度,积温:2300-4000度
1700~2000
1400~1600
马铃薯
1600~1800
喜 早稻(移栽) 1700~1800
温 中稻(移栽) 2300~2500
作 晚稻(移栽) 2000~2300

玉米
2000~2200
甘薯(扦插) 1800~2100
大豆
2000~2200
中熟品种
1700~ 1900 2000~ 2200 1600~ 1800 1800~ 2000 1800~ 1900 2500~ 2700 2300~ 2500 2200~ 2800 2500~ 3000 2200~
作物结构:包括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 配置:是指作物的区域分布(宏观、粗略)或田地
上(微观、精细)的分布。
3
• 作物布局要回答:
– 种什么? 冬小麦 冬油菜 春玉米 单季稻 夏玉米 蔬菜地
– 种多少? 27
28
282ຫໍສະໝຸດ 1020– 种哪里?
水田 作物配置 (20万亩)
旱地 作物配置 (40万亩)
喜凉耐寒型 喜凉耐霜型
喜凉作物在布局中的主要作用: 一是作为无霜期较短的北方和南方山区的主栽作物, 二是作为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冬季复种或填闲作物。
喜凉耐寒型
黑麦、冬小麦、冬大麦、青稞(裸大麦)。分布在最北。 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冬季可耐-18-20℃的低温。
喜凉耐霜型
油菜、豌豆、大麻、向日葵、胡萝卜、芥菜、芜菁、 菠菜、大白菜、春小麦、春大麦、燕麦、亚麻、荞麦、马 铃薯、蚕豆以及箭豌豆、毛苕子、草木樨等。
2020/2/29
13
耕作学 第三章 作 物 布 局
§2.作物生态条件与作物布局
影响作物布局的因素: 自然生态条件(基础) 社会经济条件
作物生态适应性(Crop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是指在某一地区,作物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与当地 实际自然生态条件相吻合的程度。
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分布起重要作用的自然因素主要有: – 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生物、地形地貌
作物面积的70%。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但以温带居多(如麦
类),热带、亚热带地区也有(如水稻、花生等)。这些作物 的特点是光饱和点低,光合效率相对较C4作物低,C O2补偿点高(50ppm),在中低温条件下往往表现 出比C4作物更好、有更广的适应性
各种作物高产的纯产量、作物生产率、光能利用率
(日本,村田吉男,1975)
– 饲料(鸡蛋1:3,猪肉1:5,平均约1:5含口粮麸糠)
• 3)种子
– 2-3%
• 4)工业生产
– 50-100公斤/人年(25公斤/人年,85年)
• 5)燃料
– 秸秆、薪材(500公斤/人年,传统农村)
– 一般作物50-70%
2020/2/29
8
二、符合生态条件
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 影响到:产量、品质、稳产性
耐热型
高梁、烟草、花生、苜蓿等 可耐35度以上的高温
花生壳忍耐40℃高温,烟草的适宜温度为22℃左右,
但可以忍耐35-37 ℃的高温。苜蓿耐旱力较强,但在
灌溉条件下也可以耐高温
26
2020/2/29
几种主要作物对温度的要求
类别
喜 凉 作 物
作物名称 蚕豆、豌豆
冬小麦
油菜(移栽)
早熟品种 1500~1700
冬小麦 22万亩 冬油菜 16
冬小麦 5万亩 冬油菜 12万
万亩

春玉米 10万亩 夏玉米 28
秧田 3万亩 单季稻 20万
万亩

秋菜 8万亩 蔬菜地 2万

►作物结构、作物布局、生产结构异同
– 作物结构(种类、比例)
– 作物布局(种类、比例、位置)
生产结构(农、林、牧、渔、服务业,工、建、商、运,
13
250
8.7
160
8.3
113
0.88
7.5
203
17
不同作物日平均净光合效率比较(mgco2/dm2/h)(见柱形图)
T(度) I0(104lx) 玉米 高粱 水稻 大豆 甘薯 6/30 26.3 9.5 23.7 19.0 14.8 10.0 -8/4 27.3 4.4 27.1 25.0 13.7 18.2 8.9 8/20 29.1 6.6 30.4 21.2 13.5 14.8 15.0 7/25 33.1 5.0 19.5 22.5 11.9 12.9 9.6 7/23 37.6 7.4 18.6 21.4 14.0 8.3 10.1
生育盛期适宜生长发育温度为 15—20℃ 左右,12一 18℃能正常生长,生物学最低温度(也即适于生长的起点温 度)为2—8℃,不怕霜,可耐短期一5~一8℃低温。
喜温作物
生长发育盛期适温为20—30℃, 需≥10℃积温2 000—3 000℃, 不耐霜。 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温凉型 温暖型 耐热型
耕作学 第三章 作 物 布 局
2.1.作物对光的生态适应性
从全球的范围看,光的分布决定了热量 分布,因而间接地对作物分布起重要作用。 从较小范围来看(如一个国家、一个省),光 对作物分布的直接影响就不如热量与水分显 著,但仍有一定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 C3作物与C4作物 – 喜光作物与耐荫作物 – 短日照作物与长日照作物
4500—5300 5300—6500 6500—8000
14-15
17
20
0-4
4—10
10—15
-l0
-5—1
-l — -2
>8000 >25
15—20 2—5
亚热带作物一般要求平均温度15℃以上,冬季的极端 最低温往往是它们向北推进的限制因素,因此这些作物绝 大部分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
我国最主要的亚热带作物有8种: 茶、油茶、柑桔、油桐、马尾松、杉木、楠竹和甘蔗。

年平均温度15℃以上, 极端最低温度一8一一14℃, 降水量1 000mm。喜酸性土壤, 分布在秦岭、桐柏山以南。
油 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油茶是山茶科中的常绿灌木或小 乔木,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也是 江南低山区最重要的食用油料树种, 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油茶的适 应性较强,耐贫瘠,抗干旱,生长快, 寿命长,优质高产,遍布长江流域以 南各省,是改造红壤的先锋树种。它 的叶厚革质,树皮光滑,能起防火作 用,是营造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
2020/2/29
20
2020/2/29
21
2.2.作物对温度的生态适应性
≥10℃积温、 ≥0℃积温、无霜期、界限温度等
喜凉作物 喜温作物 亚热带作物
喜凉作物
要求积温少、无霜期短,可以忍耐冬春低温。一般需 ≥10℃积温1 500—2 200℃,有的只需900—1 000℃。 一生长盛期适温为15—20℃。
作物
地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