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1.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培养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实行意志品质教学,一要进行方向、目的性教育,强调体育项目的规范性,克服学生的随意性、无选择性;二要进行自主、自立、自尊、自信教育,克服学生依赖性、依附性;三是创设磨砺意志的环境氛围,促使学生的意志观念转为意志行为,在观念和行为的结合中增强意志品质。

教师可以结合每学年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各种意志品质进行培养。

以中长跑为例,对于高年级学生,特别是女同学来讲,这是个“难关”。

因为在练习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头晕、呛咳、胸闷、腹痛等生理症状,不少学生感觉这样会有损身体,有害健康。

加之平时的娇生惯养,学生不愿在练习时付出艰苦的锻炼,存在着怕苦怕累的思想,所以教学任务不易完此时,教师应当及时地通过讲解、讨论等方法,给学生分析解答产生头晕、呛咳、腹痛等症状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并说明长跑对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以及对克服人体惰性的重要意义等。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长跑的锻炼价值,改善他们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提高教学效率。

2.在体育比赛中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比赛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有很好的增进作用。

在体育竞赛中,个人的竞争意识,来源于集体的荣誉感。

学生个人会重视班级的意见,按照集体的要求行动。

在比赛中会关心班级中其他的成员,力求不损害集体的声誉,奋力拼搏,为集体争光。

同时,在集体意识的影响下,学生会积极地表现个人的才智。

班级成员间也会相互影响,增加完成目标的勇气和对集体的责任心。

3.在体育游戏中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游戏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育游戏内容相当广泛,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生动活泼,正确的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体育游戏虽说是游戏,但是有明确的规则和规范。

在游戏时,学生的行为受到游戏规则的约束,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游戏活动多数是集体活动,要进行分组、分角色,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相互配合、帮助、竞争,可以培养集体感和相互团结帮助的优良品质。

在一些竞争性游戏中,学生积极拼搏进取的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又能培养学生的坚韧性。

因此,体育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对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4.在良好人际关系中健全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中主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和生生关系,这两种人际关系建立是否良好,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有直接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角色是知识的接受者。

如果他们所建立起的关系友好和谐,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就是一个有利的氛围。

师生之间感情真挚,配合密切,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等均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练习中出现的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以及其他可能发生的不良因素,对学战胜困难,培养良好意志品质非常有利。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形成与信心、承受能力等密切相关,它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体育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二、训练学生的果断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学生要能在各种选择面前抓住机遇,从而圆满地实现个人目标。

果断性是指个体善于明辨是非,适当而又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

意志力薄弱,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事事后悔等,是当今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性格缺陷。

因此,我们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果断性。

如进行跳跃练习时,可要求学生自然助跑,一脚蹬地踏跳,越过30厘米高的橡筋带,双脚落人沙池。

重点在橡筋带前地面上画一个直径为40厘米的小圈(小圈离橡筋带约30-40厘米),强调学生其中一只脚必须在圆圈内用力蹬地踏跳。

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果断性。

三、磨练学生的顽强性意志的顽强性是坚强意志品质的核心与基础,是指在作出决定、执行决定的过程中,能积极排除干扰,去克服困难,表现出勇敢顽强的品质。

在体育新教材中蕴含着很多培养学生意志顽强性的内容。

游戏活动更是为学生形成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扩,有的放矢地结合教材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形成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如在教学“800米跑走交替”的过程中可增加难度,设计成“学走长征路”活动情境。

把单、双杠、沙池等作为长征途中的“草地”、“雪山”等艰难障碍从而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四、重视学生的反应适度反应适度包括:正视现实,正确对待现实;认识挫折的双重性;增强学生的自制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不断进取等。

它是意志健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

反应适度的关键是内部心理活动的自我调节。

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不同的、陌生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环境,激励学生以积极的心理适应,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的不适应行为,增强个体在环境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自我监控的意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使自身得到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把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的各种方法渗透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最终一定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二、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1.组织能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活动,如跳山羊、跳高、攀登等。

在这种活动中,有些学生表现出动摇、胆怯等消极意志品质,究其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①防御性条件反射。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学生在一次跳高或跳山羊中不慎摔伤,下次就会害怕,甚至一听到跳高等就紧张。

②类化。

如有的学生怕跳高,会影响到跳山羊、跳远,甚至怕单腿跳等与跳高相似的活动。

③感染。

如有的学生怕跳高,其他学生也受其感染,也怕跳高。

我们了解了学生消极意志品质产生的原因后,就可以有的放矢,采取措施:1、教师要讲清动用要领,注意语言暗示和引导,降低器械的高度,加宽跳高架的距离,翻松沙坑,或将跳高横杆换成橡皮筋等以降低或减轻条件反射。

一般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学生们就能鼓足勇气,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锻炼意志,体验欢乐。

2.练习与克服不愉快情绪体验相联系的活动,如1000—1200米自然地形跑,400—600米耐久跑等。

这些活动都能促使学生出现心跳加快、呼吸短促、口干腹痛等不愉快情绪体验,出现运动中的“极点”观象。

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有可能会中途退出跑道,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支持与鼓励。

“极点”的出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极好机会。

3.练习与多变条件相联系的活动,如小羽毛球、小排球、小足球等活动,可锻炼、培养学生果断机智,自制、勇敢等良好意志品质。

4.练习与遵守纪律相联系的活动,如队列操作、武术等,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自制等意志品质。

三、在克服困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的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难度的标准应是:只要努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要求。

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的原则,教学中,要从难从严要求,培养学生克服客观困难能力。

教师要善于创设“客观困难情境”,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适应。

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与主观困难,如(疲劳、小病、不愉快情绪等)作斗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总之,一个好的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运动项目的情况、特点,在内容难度,动作要求(强度、密度)、学生心理要求等方面,结合具体条件进行妥善安排,努力作到不易不难,恰到好处。

四、注意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注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时,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身体条件和运动基础。

在做高难动作时,教师要重视保护,但不要过分“帮助”,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如何加强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呢?我们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作业、自我要求、自我监督的能力,并进行自我暗示的训练。

①自我作业。

即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细心揣摹动作要领,一次次地独立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动作。

②自我要求。

要求学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

如有的学生在做出山羊分腿腾越时,由于步伐混乱,踏跳不准,胸腹撞到山羊上了,以后见到山羊就怕了,甚至认为其它体育项目自己都行,只有山羊过不去无所谓。

这时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用优秀运动员带伤坚持比赛,为国争光的事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要放松要求。

同时教师要加强必要环节的保护,争取一次成功,如一次不行,就继续做,直到找回已建立的正确条件反射,消除摔跤留下的“伤痕”。

③自我监督。

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监督,做到“公开课和一般课一样,教师在与不在一样,测验与平时训练一样,校内和校外锻炼一样。

”④自我暗示。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我暗示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意志,提高运动成绩都是有利的。

如早晨天冷不想起床,学生可自我暗示:“天冷算什么,要学习解放军在寒冷的气温下,保卫北国边疆与严寒作斗争精神,一、二、三,起来。

”这样,就可以骨碌起来,穿衣下床,跑步锻炼。

五、教师言传身教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本身必须有坚强的意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意志薄弱的学生,创造出一种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怀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师还要善于用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的士气,激励学生的斗志。

对学生所表现的勇敢行为,教师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小学生在教师的监护下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