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0----2000)1952年9月,航空工业局决定在南京创办航空专科学校,在北京、汉口(后迁南昌)、哈尔滨创办航空工业学校。
后又增办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1953年2月1日,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开学,1978年4月升格为沈阳航空学院。
1954年7月25日,南昌飞机厂试制雅克-18(初教-5)教练机成功,通过国家鉴定。
8月1日,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了嘉勉信。
8月26日,初教-5被批准投入批生产。
8月18日,株洲发动机厂的爱姆-M-11发动机试制成功。
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也亲自签署了嘉奖信。
1956年5月28日,国产第一种喷气发动机后改称涡喷-5型,在沈阳发动机制造厂试制成功。
9月8日,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米格-17F型(歼-5),并获准批量生产。
1957年9月8日,沈阳发动机厂试制的涡喷-5甲(轰-5轻型轰炸机的动力装置)经国家鉴定验收,转入批生产。
12月10日,南昌飞机厂试制的运-5飞机,由试飞员陈达礼试飞成功。
1958年3月27 日,由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并投入批生产。
1958年7月26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1,在沈阳首飞成功。
8月27日,新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架初级教练机初教-6,在南昌首次试飞成功,后经多次改进,于1962年1月5日投入批生产。
9月18日,新中国第一座超音速风洞在沈阳兴建。
1960年2月20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12月14日,哈尔滨飞机厂和航空发动机厂仿制的苏联米-4型直升机(后定名为直-5型)试飞成功。
1960年2月25日投入批生产。
1959年4月26日,米格-19B型(歼-6甲)全天候喷气歼击机及其发动机涡喷-6试制成功,并于1963投入批生产。
9月30日,沈阳飞机厂制造的米格-19S型(歼-6)歼击机首飞成功。
于1963年底经批准定型投产。
1960年7月,苏联政府单方面宣布撤回在华工作的全部专家,中断合同。
在航空工业工作的专家于当年8月全部返苏。
11月5日,我国制造的第一枚P-2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1961年10月24日,沈阳发动机厂重新试制的涡喷-6发动机优质过关。
1962年6月4日,株洲发动机厂试制的活塞-6发动机(装用于初教-6)经国家鉴定投入批生产。
1963年8月22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低速风洞建成,并首次试车成功。
9月30日,首批直-5型直升机经批准定型投产;其动力装置活塞-7也于同年12月25日投入批生产。
1964年1月1日,大型飞机设计研究所成立,1968 迁至西安闫良。
4月11日,由株洲航空发动机厂试制的霹雳-1型空空导弹定型,并投入批生产。
9月,西安飞机厂完成轰-6核武器运载机的改装。
12月4日,沈阳飞机厂试制的红旗-1地空导弹定型投产。
12月15日,成都飞机厂测绘试制的歼-5甲型截击机定型,并投入批生产。
1965年3月15日,沈阳飞机厂研制成新中国第一艘气垫船。
12月,中国自行设计的强-5飞机初步设计定型。
12月31日,改型设计的活塞-6甲发动机设计定型,投入批生产。
1966年1月17日,沈阳飞机厂试制的高空高速歼-7型飞机首飞成功,12月28日定型投入批生产。
5月8日,成都飞机厂改型设计的歼教-5飞机首飞成功。
12月28日,该机设计定型,投入生产。
9月,改进设计的轰-5型飞机在哈尔滨飞机厂首飞成功。
1967年4月投入批生产。
12月8日,沈阳发动机厂试制的涡喷-7发动机通过国家定型。
该机全部采用国产材料。
1967年1月,西安发动机厂试制的涡喷-8型大推力发动机通过鉴定,并转入批生产。
3月29日,首批国产轰-5型轰炸机装备空军部队。
1968年3月2日,水上飞机设计研究所在湖北荆门成立。
3月,机载雷达研究所在杭州成立,8月改址四川内江。
4月19日,航空机载计算机研究所在上海成立。
12月24日,由西安飞机制造厂制造的轰-6甲(图-16)试飞成功,次年转入批生产。
1969年2月装备空军部队。
12月,由涡喷-7甲改进的涡喷-7乙发动机试制成功,作为歼-7飞机的动力装置。
1969年12月15日,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在江西景德镇成立。
12月15日,哈尔滨飞机厂在直-5基础上改进的直-6直升机试飞。
12月29日,国产强-5型飞机装备空军部1970年4月12日,成都飞机厂研制的歼-7I型飞机首飞。
1975年12月6日正式批准该机定型。
9月9日,011基地转厂试制的涡喷-7发动机转入批生产。
11月,新中国第一部多功能单脉冲机载歼击轰炸雷达,由航空工业部航空兵器与空空导弹设计研究所研究成功。
12月25日,西安飞机制造厂生产的运-7型飞机首飞成功。
1984年1月24日,首架运-7正式交上海民航局使用。
12月26日,南昌飞机制造厂自行研制的歼-12飞机首飞成功。
12月,011基地试制的歼-6III飞机首次试飞成功。
1971年7月28日,我国首次成功地在普通铁路上进行歼-6飞机高速弹射跳伞救生装备综合试验。
1972年1月7日,南昌飞机厂改装强-5核武器运载机,由空军进行了成功的核弹试投。
1973年1月,由涡轴发动机设计所自行设计的涡轴发动机试车台建成,1975年投入使用。
5月,沈阳飞机厂研制的歼教-6飞机设计定型。
11月16日,新中国首次研制的I型火箭弹射救生装置设计定型(歼-6飞机使用)。
1974年12月25日,西安飞机制造厂的运-8飞机首次试飞成功。
1975年12月,新中国第一台可供使用的伺服转台SFT-1-1由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并调制成功,1976年6月投入使用。
12月13日,我国与英国在北京签订引进斯贝航空发动机的专利合同。
12月28日,国产歼侦-6飞机设计定型,并装备空军航空兵部队。
1976年4月,我国自行设计的水轰-5飞机首次试飞成功。
6月5日,海鹰-1舰用导弹设计定型。
12月18日,歼教-6飞机设计生产定型,投入批生产。
1977年1月8日,011基地的歼-6甲飞机设计定型,转入批生产。
1月24日,直-6直升机及其发动机设计定型。
7月,哈尔滨飞机厂自行设计的运-11型飞机设计定型并投入小批量生产。
1978年1月12日,长空1号无人驾驶飞机在南京航空学院研制生产。
2月27日命名为无人驾驶-5型靶机(靶-5型)。
5月11日,北京航空学院研制的无侦-5型飞机设计定型并试飞成功。
1979年5月12日,北京航空学院研制了超轻型伞翼机蜜蜂-1型,随后又研制出-2和-3型。
9月6日,成都飞机厂试制的歼-7II型飞机设计定型,翌年投入小批量生产。
12月5日,航空电子设备研究所研制的第一代多普勒半自动导航系统设计定型。
12月,我国自行研制的歼-8型高空高速歼击机设计定型(该机1969年7月首飞成功)。
翌年12月交付空军试用。
1981年装备空军部队。
1980年1月1日,涡桨-5甲发动机研制成功,并批准设计定型,转入小批生产。
2月,运-8型飞机批准设计定型,投入批生产。
4月8日,由空空导弹研究所和株洲发动机厂承制的霹雳-3型空空导弹设计定型,并投入批生产。
6月,由西安发动机厂制造的涡扇-9(斯贝)发动机在英国完成高空模拟试车等考核试验。
7月2日,中国和法国签署海豚直升机及发动机的生产专利合同。
1982年2月6日,中国总装的第一架海豚首飞成功,命名为直-9型。
9月2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客机运-10首飞成功。
1984年1月,运-10从成都试航拉萨成功。
12月,无侦-5型高空无人侦察机研制成功。
1981年11月23日,航空工业所属3所院校--北京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学院招收首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12月,中国独立改进改型的第一种空空导弹霹雳-2乙型设计定型并投入批生产。
1982年6月,涡喷-7甲发动机批准设计定型。
7月14日,由哈尔滨飞机厂研制的运-12型多用途型运输机首次试飞成功。
7月24日,运-7飞机设计定型投入小批量生产。
9月,从法国进口、国内组装的海豚型直升机装备空军航空兵运输部队。
1983年6月4日,上海飞机制造厂装配出首架Q-2型鸭式布局的超轻型飞机。
8月23日,新中国第一个热气球在河南安阳首次自由飞成功。
10月16日,大型地面训练设备歼-6模拟机研制成功。
12月,强-5I型飞机设计定型。
1984年4月22日,新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种机载火控雷达SL-4(供歼-8型全天候飞机用)设计定型。
4月26日,歼-7III型飞机在成都飞机厂首次试飞。
5月,中国水上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农用A-1型专业机首飞成功。
6月12日,沈阳飞机公司试制的歼-8II型飞机首飞成功。
翌年设计定型。
12月31日,新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水上反潜轰炸机水轰-5型交付海军航空兵使用。
1985年1月,涡喷-13发动机通过国家鉴定试车。
3月,上海飞机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生产25架MD-82型飞机的合同在上海签字。
7月,我国自行研制的歼教-7型飞机首次试飞。
12月24日,轰-6丁通过技术鉴定,批准生产。
1986年1月,中国民航正式为运-7飞机颁发适航证。
4月,该机首航仪式在合肥举行。
2月18日,新中国第一艘热气飞艇蜜蜂6号在北航试飞成功。
8月,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与巴基斯坦决定共同投资合作研制L-8型喷气教练机。
后改称K-8型。
9月4日,霹雳-5乙空空导弹设计定型。
12月25日,中国民航为运-12飞机颁发生产许可证,这是我国第一个按适航条例要求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民用飞机。
1987年4月,;霹雳-7号空空导弹通过技术鉴定,同年12月批准设计定型并投入生产。
8月6日,由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CHQX-602-2超轻型多用途飞机在景德镇首飞成功。
9月3日,南京航空学院自行研制的长空-1号大机动靶机设计定型。
11月13日,由航空工业部011基地研制的歼教-7型飞机设计定型。
12月2日,为海军改装的直-9舰载直升机首飞成功。
12月12日,歼-7III飞机及其配套的动力装置涡喷-13型发动机设计定型。
1988年6月14日,FAA向上海航空工业公司颁发MD-82飞机零部件制造生产许可证。
8月4-6日,出口巴基斯坦的歼-7P飞机通过技术鉴定,1990年11月9日在贵州安顺试飞成功。
9月,中国与意大利合作改装的强-5M型飞机首飞成功。
1990年通过技术鉴定。
10月24日,370厂研制的涡轴-6发动机通过技术鉴定。
10月31日,中国改装的直-9型武装直升机首飞成功。
12月22日,中国自行研制的运-12 型飞机,首次利用卫星导航技术在塔里木盆地进行大面积高精度航空磁测获得成功。
1989年4月3日至4日,歼-7M、歼教-7、运-8和运-12型飞机首次在国外--泰国进行飞行表演。
4月8日,中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多用途直升机直-8通过技术鉴定。
6月8日,歼-8II飞机首次在第38届巴黎国际航展上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