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实训 指导

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实训 指导

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实训指导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实训总学时:60学时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承担实验室:第一、二、三摄影实验室、CT实验室、超声技术实验室、附属医院影像科。

一、实验、实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验证,进一步加强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训练,完成各项实训所要求的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实训掌握各项检查的操作技术,与即将进行的毕业实习接轨。

三、单项实验、实训的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各实验、实训对组织学生总的要求为:分组进行,一般5人/组,实训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当时掌握知识情况临时调整每组人数,以尽可能达到人人动手,人人掌握。

操作时要按机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注意用电安全。

实验一 X线影像的观察实验目的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种类及不同影像图片的显示特征。

实验器材X线机、CT机、B超机实验内容1.见习各型X线机、CT机、B超机等基本结构与操作程序。

2.观察透视图象和X线图象,分析其特点。

实验方法及步骤1.X线正像观察。

2.X线负像观察。

3.比较胸部X线照片影像与透视时荧光屏上影像的不同之处。

实验要求1.通过参观见习,对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有所了解,以便于本书后续内容的学习。

2.掌握透视及普通X线影像形成的原理,认识透视图像和摄影图像的特点。

讨论1.说出同一被检器官在正像和负像上的不同表现。

2.X线透视和摄影各有哪些优缺点?实验二几何学模糊度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用大、小焦点摄影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加深理解几何学模糊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和正确处理几何学模糊。

实验器材200mA以上X线机、矩形分辨力测试卡、其它X线摄影器材。

实验内容1.使用X线机大、小两种焦点,放置分辨率测试板,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摄取两张照片。

2.使用长短不同的两种肢体-胶片距离,放置分辨率测试板,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摄取两张照片。

3.使用长短不同的两种焦点-肢体距离,放置分辨率测试板,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摄取两张照片。

对以上照片图像进行分辨率分析。

实验方法及步骤1.物-片距离贴近测试①将装有胶片的暗合平置于摄影台面,然后将X线分辨力测试卡平放在暗盒上,使其长轴平行于胶片长轴且居中,做好标记。

②X线中心线通过分辨力测试卡中心垂直射入胶片,分别用小焦点和大焦点、40kv、10mAs,90cm(焦-片距)的条件曝光。

2.物-片调整为30cm测试更换胶片,使X线分辨力测试卡到胶片的距离为30cm,分别用小焦点和大焦点进行二次曝光摄片,其它摄影方法和条件同上。

3.摄片完毕,用同样的方法对胶片进行标准处理。

实验要求通过对各种照片图像的分辨率分析,获得焦点、焦点-肢体距离、肢体-胶片距离对照片模糊的影响关系,加深对几何学模糊度的理解。

同时掌握在摄影中尽量减少几何学模糊度的方法。

讨论1.分析几何学模糊的原因。

2.探讨减少几何学模糊的措施。

实验三阳极效应及焦点方位特性的测定实验目的认识焦点面上及照射野的线量分布。

观察阳极效应及焦点方位特性。

理解阳极效应及方位特性的形成机制。

实验器材多行针孔铅板(长20cm、宽10cm、厚1.0mm)1块,铅板上穿有直径小于0.1mm、平行于铅板长轴的数行等距的小孔,行距为1cm、小孔照相设备、放大镜(0.1mm刻度)、10英寸X12英寸胶片、暗盒、有大小焦点的X线机、光学密度计、照片冲洗设备。

实验内容认识焦点面上及照射野的线量分布,观察阳极效应及焦点方位特性。

实验方法及步骤1.将装有10英寸X12英寸胶片的暗盒放于摄影台上,并使胶片长轴平行于X线管长轴。

在暗盒上放一木支架,在木支架上放一平行于胶片的木板,离胶片距离为25cm,将打有数行孔的铅板置于木板上,使铅板中间的一行小孔平行于胶片长轴。

2.做好阳极或阴极端标记。

3.调整X线管,使长轴平行于胶片长轴,焦点至小孔距离与小孔至铅板距离相同,中心线对准铅板上居中的小孔垂直射入胶片(选用适宜的照射野)。

4.摄影条件:50kV,100mA,0.1s,采用小焦点,进行曝光。

5.更换胶片,条件同上,采用大焦点进行曝光。

6.将所得曝光照片进行显影处理。

7.照片影像的观察、测量与分析。

实验要求掌握阳极效应及焦点方位特性的形成机制。

讨论1.焦点面上线量分布对像质有何影响?2.分析出现阳极效应的原因。

3.说明焦点方位特性的形成机制。

4.X线摄影时,如何利用阳极效应?实验四滤线栅的应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分析各种不正确使用滤线栅的方法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使学生明确使用滤线栅的意义。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滤线栅的方法。

实验器材X线机、聚焦式滤线栅、铅橡皮、其它X线摄影用器材。

实验内容进行正确使用滤线栅和几种错误使用滤线器的摄影实验,处理照片,进行分析。

实验方法及步骤1.将装有10英寸X12英寸的暗盒平放于摄影台上,使胶片长轴与摄影台长轴方向垂直。

2.暗盒横向划分成六等份,分别摄取各种方式的滤线栅影像。

①用铅橡皮遮盖5/6份,留下1/6份为曝光区。

把聚焦式滤线栅正放,平行放于暗盒上,使滤线栅中线与胶片长轴中线重合。

调节X线管的位置,使焦-片距与滤线栅的焦距相等,中心线对准滤线栅相应的中心位置,垂直射入胶片。

摄影条件用50kV,20mAs,做好标记曝光。

②移动铅橡皮,改换胶片曝光区,将滤线栅倒置,其他条件与①相同,做好标记曝光。

③移动铅橡皮,改换胶片曝光区,将焦-片距改为50cm,其他条件与①相同,做好标记曝光。

④移动铅橡皮,改换胶片曝光区,倾斜X线球管,使中心线与滤线栅铅条的长轴呈300,焦-片距等于滤线栅焦距,其他条件与①相同,做好标记曝光。

⑤移动铅橡皮,改换胶片曝光区,变化滤线栅与X线管中心线的相对关系,使中心线向滤线栅铅条的短轴方向倾斜30°,其他条件与①相同,做好标记曝光。

⑥移动铅橡皮,改换胶片曝光区,移动X线球管,使焦点偏离胶片中心10~20cm,其他条件与①相同,做好标记曝光。

3. 处理照片。

4.照片分析。

实验要求通过正确和错误使用滤线器的摄影,通过分析图像质量,加深理解,掌握正确使用滤线栅的方法。

讨论1.叙述滤线栅的工作原理。

2.使用滤线栅有哪些注意事项?实验五运动性模糊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运动模糊对X线影像质量的影响,学会控制减少运动性模糊的方法,以及运动性模糊在某些特殊情况和部位摄影时的应用。

实验器材X线机1台、横式弹簧振子1架、其它X线摄影必须的器材。

实验内容利用弹簧振子进行分次曝光实验,分析X线照片影像模糊度。

实验方法及步骤1.将一张12英寸X 15英寸的X线胶片放入增感屏暗盒内,将胶片分为四等份,每次留1/4作为曝光区并做好相应标记,其余3/4以铅橡皮遮盖。

2.在暗盒1/4的曝光区放置横式弹簧振子,并按动振子到一定位置后放开,以不同的摄影条件进行曝光摄影。

3.四次摄影的曝光条件分别是50kV、30mA、5s、90cm;50kV、50mA、1s、90cm;50kV、200mA、0.1s、90cm;50Kv、500mA、0.02s、90cm。

4.对X线胶片胶片进行标准暗室处理,行X线照片影像模糊度的分析。

实验要求通过摄取弹簧振子运动的照片分析,认识运动模糊对X线影像质量的影响,学会控制减少运动性模糊的方法,以及运动性模糊在某些特殊情况和部位摄影时的应用。

讨论1.运动性模糊是如何产生的?2.摄影时怎样减少或消除运动性模糊?实验六 X线摄影曝光因素的互换实验目的通过选用不同的曝光条件组合对同一物体进行X线摄影,观察X线照片影像,使学生加深对胶片感光效应的理解,在X线摄影过程中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合理地选择曝光条件。

实验设施摄影用X线机、铝梯、胶片、暗盒、摄影水模。

实验内容选用不同曝光条件组合对同一物体进行X线摄影,观察X线照片影像。

实验方法及步骤1.将装有10英寸X12英寸胶片的暗盒平放在摄影台上,并划分成四等份。

2.把铝梯置于第1个1/4处中间,中心线对准铝梯中心垂直射入。

曝光条件为60kV,100mA,0.2s,焦-片距为100cm。

3.把铝梯置于第2个1/4处中间,改用200mA,0.1s,其余条件同上,进行摄影。

4.把铝梯置于第3个1/4处中间,改用50mA,焦-片距为50cm,其余曝光条件不变。

5.把铝梯置于第4个1/4处中间,改用50kV,40mAs,焦-片距为100cm,曝光摄片。

6.将X线胶片进行标准暗室处理。

实验要求通过该实验加强对感光效应的掌握,以在X线摄影中具体灵活、合理地选择曝光条件。

讨论1.分析比较不同曝光条件下的摄影效果。

2.如何在不同条件下灵活、合理应用曝光条件?实训七胸部CR正位、左侧位摄影实训目的通过对胸部CR正侧位摄影的操作实践,熟悉CR的操作过程。

实训设施附属医院放射科CR室相关设施,小型PACS报告系统。

实训内容1.按操作步骤分别进行胸部CR正位、左侧位摄影。

2.图像常规处理。

实训方法与步骤1.阅读病人会诊单,在ID 工作站上输入病人资料。

2.在X线机控制台选择曝光条件。

3.带病人入机房,按胸部正位摄影的体位要求摆设病人体位。

4.中心线水平投射,对准T高度入射。

55.训练病人呼吸状态,并嘱其深吸气后屏气。

6.曝光。

7.更换IP暗盒。

8.按胸部左侧位摄影的体位要求摆设病人体位。

9.中心线水平投射,对准T高度入射。

510.训练病人呼吸状态,并嘱其深吸气后屏气。

11.曝光。

12.安排病人出机房,取出IP暗盒。

13.IP送入读出装置处理。

14.在ID 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处理。

15.在ID 工作站上执行“打印”命令,打印照片。

实训要求1.提前掌握普通胸部摄影的体位要点、中心线、呼吸状态等要领。

2.掌握CR的常规操作程序,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

思考题1.比较胸部的普通摄影与CR摄影操作程序的异同。

2.与普通摄影相比,说明CR摄影的优点。

实训八数字图像后处理操作训练实训目的通过影像的最优化处理并进行存储与传输,加深对影像后处理的理解。

实训设施影像后处理工作站,安装有不同解剖成像部位的多种预设影像处理模式软件,计算机内存的数字图像。

实训内容进行影像的查询、显示与处理,并进行存储与传输。

实训步骤1.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上查询,选调显示一幅头颅图像。

2.对图像进行窗宽、窗位调整。

3.对图像进行放大、局部放大处理,观察图像效果。

4.对图像进行旋转处理,观察图像效果。

5.对图像进行边缘增强处理,观察图像效果。

6.对图像的兴趣区进行添加注释处理,观察图像效果。

7.将处理好的图像进行存储与传输。

实训要求1.提前熟悉影像后处理工作站的显示界面。

2.掌握影像后处理工作站图像处理软件的操作。

3.对图像处理中注意调整的图像要符合诊断的需求。

思考题通过实训操作,说出常用图像后处理的方式有哪些?各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实训九手后前位和手斜位摄影实训目的学会手后前位和斜位摄影方法,说出手前后斜位和手后前斜位摄影的用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