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情简介
马鞍山位于安徽省最东部,横跨长江、毗邻南京。
1956年10月建市,现辖3县3区,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总人口228.5万,其中市区面积70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3.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5.15%。
马鞍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在中国版图上有明显的标记:万里长江到了马鞍山掉头北流,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此留下的千古绝唱《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描写的就是这一景观,长江两岸也因此称为江东、江西。
楚汉战争中项羽乌江自刎时说“无颜见江东父老”,江东就是指马鞍山一带,马鞍山也素称江东大地。
马鞍山自然风光秀丽:素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美誉,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马鞍山规划建设富有特色:城市依山环湖拥江而建,容积率、建筑密度低,人口不多,公园、广场众多,是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马鞍山是一座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城市。
是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去年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马鞍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地方,刘禹锡的《陋室铭》、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李之仪的《卜算子》、周兴嗣的《千字文》等千古名篇均成就于此。
李白一生在此写下53首壮丽诗篇和7篇文章,并长眠于大青山脚下,至今在采石矶还流传着李白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故事。
为了纪念诗仙李白,马鞍山每年举办一届李白诗歌节,因此被誉为“诗城。
马鞍山是一座工业城市。
因钢设市,先有马钢、后有马鞍山市,又被称之为“钢城”。
全市二产比重60%,以钢铁为基础材料的下游产业比较发达,还有汽车、电力、化工、建材、食品、铸造等一批优势
产业集群。
工业城市有两个特征:一是崇尚工业、崇尚企业家的文化蔚成风气;二是各类加工设备齐全,人才、产业配套能力较强。
这几年,也发展了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光伏、光电、风电、新能源等。
马鞍山是一座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
在安徽省16个市中,人口是倒数第五,面积是倒数第三,经济规模是顺数第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位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二。
马鞍山是一座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凸显的城市。
一是“东部的位置”,是长三角城市,周边都是富裕的人口、富庶的地方,人口密集,购买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
二是“中部的资源”、“中部的政策”,水、电、气、劳动力这些要素资源比较丰富,享有中部崛起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域,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南京的条件”、“安徽的成本”,南京与马鞍山一路之隔、犬牙交错,南京禄口机场到马鞍山仅30余公里,陆路上有10条路相通,宁安高铁去年12月6日正式通车,到南京仅18分钟。
马鞍山生活成本、商务成本大约是南京的60%。
水路交通发达,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郑蒲港建成后将成为长江内河第四大港,目前正在打造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实现“到马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