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書神品董其昌行书临米芾《方圆庵记》
董其昌行书临米芾方圆庵记,绢本,全文768字《方圆庵记》米芾書於北宋元豊六年(1083)是专为当时天竺高僧辩才法师主持杭州龍井山方圆庵所作。
墨迹已失,此书为董其昌临本,堪称书法神品。
为董其昌浓墨少见之作。
《方圆庵记》原文:杭州龍井山方圆庵记:天竺辯才法師以智者教傳四十年,學者如歸,四方風靡,於是晦者明,窒者通,大小之機無不遂者。
不居其功,不宿於名,乃辭其交遊,去其弟子而求於寂寞之濱,得龍井之居以隱焉。
南山守一往見之,過龍泓,登風篁嶺,引目周覽,以索其居。
岌然群峰密圍,淴然而不蔽翳,四顧若失,莫知其鄉。
逡巡下危磴,行深林,得之於煙雲仿佛之間,遂造而揖之。
法師引予並席而坐,相視而笑。
徐曰:『子胡來?』予曰:『願有觀焉。
』法師曰:『子固觀矣,而又將奚觀?』予笑曰:『然。
』法師命予入,由照閣經寂室,指其庵而言曰:『此吾之所以休息乎此也。
』窺其制則圓蓋而方址。
予謁之曰:『夫釋子之寢,或為方丈,或為圓廬,而是庵也,胡為而然哉?』法師曰:『子既得之矣。
雖然,試為子言之。
夫形而上者,渾淪週徧,非方非圓,而能成方圓者也。
形而下者,或得於方,或得於圓,或兼斯二者而不能無悖者也。
大至於天地,近止乎一身,無不然。
故天得之,則運而無積;地得之,則靜而無變。
是
以天圓而地方。
人位乎天地之間,則首足具二者之形矣。
蓋宇宙雖大,不離其內,秋毫雖小,待之成體,故凡有貌象聲色者,無巨細,無古今,皆不能出於方圓之內也,所以古先哲王因之也。
雖然,此遊方之內者也。
至於吾佛亦如之。
使吾黨祝髮以圓其頂,壞色以方其袍,乃欲其煩惱盡而理體圓,定慧修而德相顯也。
蓋溺於理而不達於事,迷於事而不明於理者,皆不可謂之沙門。
先王以製禮樂為衣裳,至於舟車器械宮室之為,皆則而象之,故儒者冠圓冠,以知天時,履句屨以知地形。
蓋蔽於天而不知人,蔽於人而不知天者,皆不可謂之真儒矣。
唯能通天、地、人者,真儒矣。
唯能理事一如向無異觀者,其真沙門歟。
噫!人之處乎覆載之內,陶乎教化之中,具其形,服其服,用其器,而於其居也,特不然哉!吾所以為是庵也。
然則,吾直以是為蘧廬爾。
若夫以法性之圓事相之,方而規矩,一切則諸法同體而無自位,萬物各得而不相知,皆藏乎不深之度,而遊乎無端之紀,則是庵也,為無相之庵,而吾亦將以無所住而住焉。
當是時也,子奚往而觀乎?』嗚呼!理圓也,語方也,吾當忘言與之,以無所觀而觀之,於是嗒然隱凡。
予出以法師之說,授其門弟子,使記焉。
元豊癸亥四月九日慧日峰守一记。
不二作此文成,过予,爱之因书,鹿门居士米元章。
陶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