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秦统一——鸦片战争
制度
文教政策——秦奉行法家集权统一、汉代独尊儒术、魏晋玄学多元化、隋唐尊崇儒术、宋重文治元遵用汉法、明清崇理学创八股
官学制度——中央、地方官学
私学制度——历代私学、蒙养教材
书院制度——产生与发展、管理教学特点
历代选士制度——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清末科举制
思想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教育作用、道德教育、教学与教师
三大文教政策——三纲五常、正义明道、圣化
王充——批判经学教育、教育作用目的、知识论和教学思想
培养人才的四个层次——
颜之推——家庭教育、士大夫、论学习、
《颜氏家训》、早教与晚学、德艺周厚专门人才
韩愈——性三品说和教育作用、明先王之教、《师说》论师、学习态度和方法
性三品说、明先王之教
胡瑗、王安石——苏湖教法、王安石教育改革(变法)
苏湖教法、《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三舍法、《三经新义》
朱熹——教育目的作用、教育阶段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方法、朱子读书法
《四书集注》《小学》《近思录》朱子读书法
王守仁——心即理致良知学说和教育作用目的的主张、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儿童教育
心学
王夫之——人性论和教育作用、理与欲统一的道德观、知行观和教育过程、学思结合、学习法教学法、教师的作用条件
实学教育家
颜元——理学教育的批判、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法
实学教育家
第三编晚清——民国时期
晚清时期的教育
晚清文教指导思想——龚自珍、魏源批判传统教育
马礼逊学堂、地主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中体西用、早起教会学校
太平天国——批判封建教育、实行平等教育、改革教育内容新编教材、改革考试制度
《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真命招旨书》太平天国改革
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留学教育
洋务教育、京师同文馆、容麽与幼童赴美、新式学堂特点、留学教育特点
维新变法——新式学堂、百日维新教改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教改
新式学制——西方近代学制引进、壬寅学制、葵卯学制、近代教育行政建立科举制的废除壬寅学制、葵卯学制、科举制废除
张之洞——中体西用、学制改革、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中体西用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新式教育(儿童教育、女子教师、师范教育)《大同书》
讲究实用、中西兼学、注重实证教育方法论
民国时期的教育
教育宗旨——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
教育制度——学制沿革、行政制度变化(蔡元培)
壬子-葵丑、壬戌学制特点
大学院制、大学区制、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制度变化
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学前、初等、中等、高等、留学、教会教育
南京鼓楼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强迫教育章程》国立中学、庚款留学、留法勤工俭学、陈鹤琴、黄炎培
教改——四五新文化运动下、20世纪20-3-年代教改、乡村教育运动
五四、各种教育思潮、团体、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
革命根据地——方针、体系、主要经验、
瑞金时期、延安时期、苏维埃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大学、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农民运动讲习所、黄埔军校
蔡元培、陶行知——《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大职业教育主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和六大解放、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
第四编
中国当代教育
中国人民共和国
教育方针
新中国初期、50-70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制度——学制沿革、教育行政制度
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成人教育
第一编古代
古代西方教育
古希腊——荷马、古风(斯巴达、雅典)、古典、希腊化
古希腊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智德统一论、苏格拉底法)、柏拉图(教育目的、内容、制度)、亚里斯多德(教育与城邦、和谐教育、自由教育)
古代罗马——共和时期、帝国时期、基督教教育兴起
古代罗马思想——西塞罗、昆体良
西欧中世纪教育——中世纪教会学校(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堂区学校)、世俗封建主的教育(宫廷学校、查理曼教改、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经院哲学(兴衰)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意大利、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
快乐之家、《巨人传》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思想——马丁路德、加尔文、耶稣会学校
第二编近代
制度——
英国(文法学校、公学、学园、星期日学校、导生制、新大学运动、1870年初等教育法、济贫法、权利法案、宗教宽容法、教育补助金法案)、
法(《国家教育论》、帝国大学制、费里教育法、国立中学、市立中学)、
德(文科中学、实科中学、巴西多、洪堡德改革、柏林大学)、
俄(彼得一世教改、废除农奴制)、
美(赫拉斯曼、公立学校、《毛雷尔法》、昆西教学法、6-3-3制、初级学院)美国中等教育7大目标、新大学
日(潘学、寺子屋、福泽谕吉、《学制令》、教育敕语、明治维新
思想——
夸美纽斯(泛智教育和学校教育体系)
《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班级集体教学
洛克(绅士教育论)
《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卢梭(自然教育论、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教育)
《爱弥尔——论教育》、自然教育、自然后果法
裴斯泰洛齐(人的和谐发展)
《林哈德与葛笃德》、要素教育论、慈善教育、学校德育情感化、初等教育各科教学法
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过程)
《普通教育学》、教育性教学、形式阶段说、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基础、管理教学训练关系、依据兴趣设置课程
福禄培尔((论教育两个原则、论学前教育)
《人的教育》、人的自动发展观、哲学神学基础、普遍性个体性差异性统一、教育适应自然、人的自动发展思想、论儿童发展三个阶段
斯宾塞(智育、德育、体育)
《教育论》、知识价值观、哲学社会学基础、实用知识装饰知识、实用知识科学知识、人的完满生活的五种活动、五种知识
第三编现代
制度——
英国(20世纪前:1902教育法-巴尔福法案、1918初等教育法-费舍法案、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诺伍德报告、1944教育法-巴特勒教育法)(20世纪50-80年代改革)(现行教育制度)现代中学、综合中学
法国(20世纪前半期的教育基本情况、二战教改:1947郎之万瓦隆教改方案和50-80戴高乐政府教改、现行教育制度)
统一学校、富尔法案
德国(20世纪前期魏玛共和国时期和纳粹统治时期教育、二战后德国教改、60年代以来德国教育发展、德国现行教育制度)
德国中学三类型、双元制职业教育、汉堡协定
美国(20世纪前半期、二战后:1958年国防教育法1959年康南特美国中等教育和师范教改20世纪60年代后课改、美国现行教育制度)
中等教育七大原则、初级学院、《国防教育法》、新三艺、康南特、综合中学、布鲁纳
日本(20世纪前半期教育状况、二战以后教育改革:1947年公布《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教育领导体制变化、日本现行教育制度)
前苏联(建国初期对旧教育改造、20年代前苏联教育发生的变化、30-50年代初期教育的调整发展、50-80年代教改:1958-1964 1964-1973 1977教改)
统一劳动教育、单元教学大纲、9。
5决定
思想——
新学校运动、公民教育、劳动学校、蒙特梭利自由教育、实验教育学
杜威(儿童论、做中学)(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无目的、儿童中心论、做中学)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新传统派: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现代派改造主义)(50年代后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结构主义)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教学和共产主义世界观、集体主义、劳动教育、综合技术教育、少年先锋队教育活动、学前教育)(马卡连柯:集体主义——平行教育、前景教育、集体的作风与传统)(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