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植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1 病因:引起植物生病的因素。

2 病害三角:病原、寄生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作用引起病害的观点。

3潜伏侵染:有些病原物在有些寄生植物上只引起很轻微的症状,有的甚至是侵染后不表
渐减退甚至消失,一旦环境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隐症的植物还会重新显症。

4隐症现象: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
现明显症状,而是待条件适宜时,才表现出来的侵染称为潜伏侵染。

5吸器:有些真菌的菌丝长出的,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营养的小分支、呼吸器。

6 无性繁殖: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产生后代新个体。

7 有性繁殖: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8同宗配合:单个菌株生成的雌雄器就能完成有性生殖。

9异宗配合:多数菌物需要两个性亲和的菌株生长在一起才能完成有性生殖称为异宗配合
10菌物的生活史: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孢子的过程。

11多型现象:许多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的现象。

12单主寄生:大部分菌物在一种寄
生植物上就可完成生活史。

13转主寄生:有的菌物需要在两种
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
完成其生活史。

14 专化性:根据植物病原真菌种对
不同寄主属的寄生专化性差异。

15 生理小种:根据专化性以下在形
态上没有差别,但对不同寄主植物品
种的致病性不同而划分的生物群。

16.原核生物: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
胞生物。

17.质粒:在有些细菌中还有独立于
核质之外的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

18钝化温度(TIP):处理10min后,
使病毒失去侵染能力的最低温度。

19稀释限点:保持病毒侵染力的最
高稀释度。

20体外保毒(存活)期:在室温下,
病毒抽提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

21 全寄生植物:指从寄主植物上获
取它自身生活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
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质的植物。

22 半寄生植物:本身有叶绿素,能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但由于根
系缺乏需要从寄主获取水或无机盐。

23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活的植物
体内获取所需营养的能力。

24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
寄主而后引起病害的能力。

25抗病性: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
滞病原物侵入与发展,减轻发病和损
伤程度的一种特性。

26侵染过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
侵染的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
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散,然后发生致
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27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
后,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播到新
生长的植株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
28 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上,
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过再次
传播、侵染、发病,为再次侵染。

29病害循环: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
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
生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30综合治理(IPM):是对有害生物
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
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
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
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的协调应用必
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
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
生态和社会效益。

有害生物的综合防
治(IPM)我国的八字方针:预防为
主,综合防治植物病害管理(PDM)
31菌组织:高等真菌的有隔菌丝体
可以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具有一
定功能的结构。

作用是形成产孢结构
和特殊结构。

32菌物的繁殖体:即为子实体,真
菌的产孢结构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
无性繁殖,结构简单或复杂的孢子结
构叫子实体。

33假囊壳:子囊腔周围菌组织被挤
压的很像子囊壳的壳壁。

34黏质层:细胞壁外以多糖为主且较薄的
35荚膜:细胞壁外以多糖为主且较厚固定的黏质层
36病毒粒体:形态完整(成熟)的侵染性病毒粒子
37植物病毒的传播:植物病毒从一植株转移或扩散到其他植株的过程称为传播
38病毒卫星:依赖其他病毒才能复制的小病毒或核酸。

39卫星病毒:自身能编码衣壳蛋白的称为卫星病毒。

40卫星核酸:不能编码衣壳蛋白的称为卫星核酸。

41卫星RNA:绝大多数植物病毒的卫星核酸都是RNA称为卫星RNA。

42类病毒:基因组为单链环状RNA,其分子内高度配对形成双链结构,无衣壳蛋白,依赖于寄生RNA聚合酶进行自主复制的植物病原物称为类病毒。

43活体营养:寄生物从活的寄主中获得养分,并不立即杀伤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这种生活方式的生物称为活体寄生物。

人们将只能活体寄生的寄生物称为专性寄生物。

44死体营养:寄生物先杀死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从中吸取营养,这种生活方式的生物称为死体寄生物。

而将兼具有寄生和腐生能力的称为兼性寄生物或兼性腐生物。

45侵染剂量:病原物侵入时所需的最低数量。

46过敏性坏死反应:是植物对非亲和性病原菌侵染表现高度敏感现象此时受侵细胞及其邻近细胞迅速坏死,病原物受到遏制或被封死在枯死组织中,是植物发生最普遍的保卫反应的类型。

47植物保卫素(植保素):是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后或受到多种生理的,物理的的刺激后,所产生或累积的一类低分子量,抗菌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真菌的毒性比较强,是诱导产物。

48土壤寄居菌:是在土壤中靠病株残体生存的病原体,当病残体分解后它们即不能单独的在土壤中存活,例果树叶斑病菌,蔬菜软腐病菌。

49土壤习居菌:对土壤适应性强,可独立的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并繁殖。

例:腐霉病植株萎焉等症状,植物枯萎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