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几何教学设计

解析几何教学设计


▲设置部分难易得当的课堂练习题,引导、鼓励学
生自己动手完成. 通过让学生获得成功以获得自信心和 积极学习的态度.
6.作业与考试
做习题是巩固学得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 这些题目主要包 括巩固概念的题目、练习计算的题目、加深理解的题目和综 合性的题目. 教师有选择的批改作业,但不少于三分之一,并有详细的
2.《解析几何学习辅导书 》 吕林根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空间解析几何》 高给铸 王敬庚 等 北师大版 2007
8.成绩记载及比例
本课程是考试课,每学期的最后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将平时作业成绩,课堂提问成绩加权平均得出平时成绩. 平 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 %. ﹡期末考试占期末总成绩的70 %.
第二章
轨迹和方程
§2.1 平面曲线的方程
§2.2 曲面的方程 §2.3 空间曲线的方程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3.1 平面的方程
(3学时)
(3学时) (2学时) (3学时)
§3.2 平面与点的相关位置
§3.3 §3.4 两平面的相关位置 空间直线的方程
(1学时)
(1学时) (3学时)
§3.5 §3.6 §3.7 §3.8 第四章 §4.1 §4.2 §4.3 §4.4 §4.5 §4.6
算方法,提高动手能力,习题课的选题非常重要. 选题应注意:
▲设置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例题,以充分体现所 学知识和总结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及运用的规律,便于 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引导学生用学到 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
▲将典型题型归类,总结知识运用的规律,以克服学
生面对习程设计
郑州师范学院数学系 郭 城
解析几何课程设计
★ ★ ★ ★ ★ ★ ★ 1. 基本描述 2. 课程体系、课程内容 3. 教材分析 4. 课堂授课方式 5. 习题课设计 6. 作业与考试 7. 教学参考书
1. 基本描述
▲ 课程名称: 解析几何 ▲ 开课单位: 郑州师范学院数学系 ▲ 总学时: 70 讲课学时: 60 习题课学时: 10 ▲ 适合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授课对象: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 ▲ 教材: 《解析几何》第四版 吕林根 许道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课程体系、课程内容
1.教学定位 解析几何是我校理科数学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理
论课,是学生学习几何学系列课程及数学专业其它后
继课程的重要基础,也为高观点下深入理解中学教学
内容所必需。 解析几何把空间的几何结构系统的代数化、数量 化,从而把代数运算引进几何中来,所以解析几何的 最基本的思想是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学会用代 数的方法处理几何问题是学生应该培养的能力。
直线与平面的相关位置 (1学时) 空间直线与点的相关位置 (1学时)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3学时) 平面束 (1学时)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柱面 (2学时) 锥面 (1学时) 旋转曲面 (1学时) 椭球面 (1学时) 二次曲线的主直径与主方向 (2学时) 二次曲线方程的化简和分类 (2学时)
5.习题课设计
习题课重在帮助学习掌握课堂讲授的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基本方法. 本门课程具有概念、定理、符号和 运算规律多,内容相互纵横交错,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运 用灵活的特点. 面对习题学生常无从下手,习题课的设置 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概念,掌握定理的条
件、结论、应用,熟悉符号意义,掌握各种运算规律、计
§4.5 抛物面 (2学时) §4.6 单叶双曲面与双曲抛物面的直母线 (3学时) 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 §5.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关系 (1学时) §5.2 二次曲线的渐近方向、中心、渐近线(2学时) §5.3 二次曲线的切线 (1学时) §5.4 二次曲线的直径 (2学时) §5.5 二次曲线的主直径与主方向 (2学时) §5.6 二次曲线方程的化简和分类 (2学时)
*注意内容的衔接
每次课的前5 - 6 分钟时间,复习归纳上次课的内容,
主要采用提问引导方式,自然引导学生将上次课知识与本 次课内容联系上,利于学生进入本次课的情境.
*从问题出发的教学模式
尽量从一些重要的问题出发,一步一步根据解决这些
问题的需要引入概念和定义,提供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体系、内容
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向量与坐标,轨迹与方程, 空间直线和平面的方程,柱面、锥面、旋转面和 二次曲面和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 向量和坐标实质是空间结构代数化的过程,接下 来的章节,都是借助于代数的计算来研究空间中的 直线,曲线以及他们生成的曲面。
3.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1 向量的概念 (1课时) §1.2 向量的加减法 (1课时) §1.3 数量乘向量 (1课时) §1.4 向量的线性关系和向量的分解(3课时) §1.5 标架与坐标 (2课时) §1.6 向量在轴上的射影 (2课时) §1.7 两向量的数量积 (2课时) §1.8 两向量的向量积 (2课时) §1.9 三向量的混合积 (2课时)
作业成绩记录,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该课程是考试课. 考试采用笔试,采用规范化试卷,题型有 填空题、选择题、计算和证明题. 因为本课程开课时间为第一 学期,学生刚刚进入大学,还不太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所以设置 期中考试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认识和适应大学的 学习.
7.教学参考书
1. 《解析几何》 尤承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谢谢各位专家和老师!
3. 教材分析
《解析几何》第四版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稍加修
订而成。该教材叙述清晰,通俗易懂,易教易学等优 点。同时此教材选材精心,内容论述科学准确,结构 设计巧妙、合理,例题、习题安排得当。 缺点是该教材以代数知识为基础,而高等代数和 本教材同步开课,所以衔接两门课之间的知识授课顺 序,显得尤为重要。 《解析几何学习辅导书》作为辅助教材。
本课程的教学注重教育学生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 中的问题,领会“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掌握解 析几 何的核心内容,即:向量代数,空间直线,平面,二次曲 面和二次曲线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解析 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方法。 逐步培 育生具有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空间直观和想 象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 上课精神饱满、乐观热情. 情绪是可以感染学生的, 让学生在清新、轻松的环境中以愉快的心情、积极的 态度学习.
*应用CAI 教学
教师要认真研究CAI 教学方法,认真备课. 不但在课 程的内容上如此,而且需要认真钻研如何运用多媒体技 术,如何把你的想法用相应的技术制作出来. 必须将CAI 教学和板书结合起来,有效地控制讲课的节奏,给学生留 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课堂授课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60 学时左右) ,安排适当
的习题课(10 学时左右) ,辅以适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深入进行教学方法的
研究.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中,努力使教师从知识 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再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 力. 具体做法如下:
*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教学内容表述的启发性,给 学生留出充足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响应,师生之间有对话、有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求解、研究问题的欲望.
*妥善处理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重点要简明扼要,清晰易懂. 在处理难点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逐步分解难点、 化解难点的思维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