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固分析仪课件
第二节
血液凝固分析仪
学习目标
掌握: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熟悉:半自动、全自动血凝仪的特点和基本 结构、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了解:血凝仪的分类、临床应用、仪器的维 护
内容提要
一、血凝仪的分型
二、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三、血凝仪的基本结构 四、血凝仪的临床应用 五、血凝仪的维护 六、血凝仪的注意事项
血凝仪是采用一定分析技术,对血栓 与出血有关成分自动检测的临床常规检验仪 器。在血栓/出血实验室中最基本的设备就是 血液凝固分析仪(简称血凝仪)。
参数设置 样本测定 结果传送 关机
(二)血凝仪的维护
1.半自动血凝仪的维护
①保持测试槽、样本槽、试剂槽清洁,严禁有异物进
②避免阳光直晒和远离强热物体;
③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面上,不得摇晃与振动;
光电探测法测量原理
测试时,永久磁铁在测试杯的下面旋转,带动
测试杯中磁珠沿杯壁旋转,测试杯侧壁外安有红外
反射式光电探测器元件来检测磁珠运动变化。依运 动力学原理,磁珠的旋转随血浆黏度的增大逐渐向 测试杯中心靠拢,根据磁珠运动规律来判定血浆凝 固终点。
(4)磁珠法 电磁探测法(双磁路磁珠法): 测试杯的两侧各有一组驱动线圈,其中一对 磁路产生恒定的交变电磁场,使杯内特制的 去磁小钢珠保持等幅振荡运动;凝血激活剂
加入后,随着纤维蛋白的增多,血浆黏稠度
增加,小钢珠运动振幅逐渐减弱,将运动幅
度衰减到50时确定为凝固终点 。
双 磁 路 磁 珠 法 原 理
双磁路磁珠法原理
用电磁检测磁珠摆 动衰减幅度
磁珠法与光学比浊法原理主要区别
前者是检测血浆凝固过程中磁电信号变化
后者是检测该过程中光信号的变化
三、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一、血凝仪的分型
按自动化程度分类:
1. 半自动血凝仪:需手工加样加试剂、检测方法少、
速度慢,但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检测一些常规 检测项目。 2. 全自动血凝仪: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方法多、通 道多、速度快、精度好,但价格昂贵;检测常规 凝血项目、监测抗凝及溶栓的治疗。 3. 全自动血凝工作站:自动识别、接收样本,自动
法 ,实质为光电比色原理。
最常用的多肽底物是对硝基苯胺,呈
黄色,波长405nm。
二、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3.免疫学方法
以纯化的被检物质为抗原,制备相应 的抗体,然后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对被检物 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血凝仪使用免疫比 浊法。
二、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4.干化学法
将惰性顺磁铁氧化颗粒结合在可产生 凝固反应或纤溶反应的干试剂中,在固定 垂直磁场的作用下使颗粒来回移动。
离心加样、分析等
二、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主要检测方法:
凝固法 底物显色法 免疫学法 干化学法
二、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1.凝固法理 通过检测血浆在凝血激活剂作用下发生一 系列物理量(光、电、超声、机械运动等)的 变化,再由计算机分析所得最终结果,也称生 物物理法。按具体测量原理分为电流法、超声 分析法、光学法和磁珠法四种。
四、血凝仪的性能评价
技术性能评价:
重复性测定、正确
度、线性范围、携带
污染率、干扰因素等
几方面。
五、血凝仪的操作与维护
(一)
开机前准备 试剂和样本处理,做好开机前检查
半 自 动 血 凝 仪 的 操 作
开 机
试剂样本育温
打开仪器开关,完成初始化和自检,恒温至37℃ 将处理好的试剂和样本放入各自育温位 进菜单,选择测试项目,将测试杯放入测试槽中 依次加入样本、试剂,即按计时键,自动检测 以标准模式打印或传送报告 清洗保养后关机
光学法与磁珠法原理主要区别
光学法原理:是用光探测凝固过程中血浆浊度的
(吸光度)变化来判断终点;
光电磁珠法原理:是用光探测钢珠振幅衰减程度
来判断终点;
双磁路磁珠法原理:是用电磁探测钢珠振幅衰减
程度来判断终点。
二、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2.底物显色法
通过测定产色底物的吸光度变化来计
算所测物质的含量和活性,也称生物化学
血栓/止血实验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二、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1.凝固法原理
(1)电流法:
利用纤维蛋白原无导电性而纤维蛋白具 有导电性的特点,将待测样品作为电路的一 部分,根据凝血过程中电路里电流的变化来 判断纤维蛋白的形成。 缺点:不可靠、单一
二、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1.凝固法原理
(2)超声波法 依凝血过程使血浆的超声波 衰减程度判断终点。只能进行半定量,项 目少,目前已经较少使用。
光学法(比浊法)
散射比浊法
光源、样本、接收器成直角,散射比浊法, 接收器接收到的完全是散射光,不受本底浊度 的影响。 散射比浊法优于透射比浊法
二、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1.凝固法原理
(4)磁珠法 根据磁珠运动的幅度随血浆凝 固过程中黏度的增加而变化来测量凝血功 能。分为光电探测法和电磁珠探测法。
(4)磁珠法
(二)底物显色法 生物化学法 (三)免疫学法 抗原抗体
以底物释放产色基团量的变化测定有关因子
免疫比浊
三、血凝仪的基本结构
(一)半自动血凝仪的基本结构 主要由样本预温槽和试剂预温槽、加样器、检 测系统(光学、磁场)及微机组成。
三、血凝仪的基本结构
(二)全自动血凝仪基本结构 包括样本传送及处理装置、试剂冷藏位、样 本及试剂分配系统、检测系统、计算机、输出 设备及附件等。
电流法: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导电性判定终点
(一)凝固法 光学法 生物物理法
血 凝 仪 的 检 测 原 理
散射比浊法—凝固过程中散射光变化 浊度变化 透射比浊法—凝固过程中吸光度变化 光度变化
超声波法——超声波衰减程度判断终点 光电磁珠法——用光电探测钢珠振幅衰减程度判断终点 双磁路磁珠法—用电磁探测钢珠振幅衰减程度判断终点
(3)光学法(比浊法):是根据血浆凝固过程中浊 度的变化导致光强度变化来测定相关因子。
当向样品中加入凝血激活剂后,随着样品中
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过程,样品的光强度逐步增
加,仪器把这种光学变化描绘成凝固曲线,当样
品完全凝固以后,光的强度不再变化。
纤维蛋白的形成与吸光度
光学法(比浊法)
透射比浊法
光源、样本、接受器成直线,接收器接 收到的是很强的透射光和较弱的散射光。 当测定物中有溶血、黄疸、脂血等干扰 成分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特殊标本时,由 于样本本身浊度的影响,测量精度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