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号指引一一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涵乂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
审计。
1、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专门审计业务
2、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限于特定日期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
3、被审计企业董事会应当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书面认定。
一、总则
共五条,第一条讲目的、第二条讲定义
关注第三至第五条
第三,董事会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四,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提供合理保证。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第五,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以下称“整合审计”)。
整合审计的目标:
①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
②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
二、接受内部控制审计的委托
首先,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才能够接收委托
第一,被审计单位已经承诺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负责这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责任划分基础。
第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已按照既定标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这是注册会计师进
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基础。
第三,有足够证据支持管理当局的评价。
这是构成内部控制审计的证据基础。
第四,管理层提供的有关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书面认定。
其次,评价专业能力和独立性
第三,初步风险评估
第四,签定业务约定书
三、计划审计工作
一、总体要求
1、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项目组,并对助理人员进行适当的督导。
2、评价下列事项对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是否有重要影响,以及有重要影响的事项将如何影响审计工作:
①与企业相关的风险,包括在评价是否接受与保持客户和业务时,注册会计师了解的与企业
相关的风险情况以及在执行其他业务时了解的情况;②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概况;③企业组
织结构、经营特点和资本结构等相关重要事项;④企业内部控制最近发生变化的程度;⑤与企业沟通过的内部控制缺陷;⑥重要性、风险等与确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相关的因素;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初步判断;⑧可获取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的证据的类型和范围。
二、重视风险评估
1、实施风险评估时,可以考虑固有风险及控制风险。
2、注册会计师应当更多地关注高风险领域(比如舞弊) ,而没有必要测试那些即使有缺陷、
也不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控制。
三、利用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
四、计划审计工作
四、考虑舞弊对内部控制审计计划的影响
企业为应对这些风险可能采取的控制包括:
(1) 针对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尤其是针对那些导致记账分录延迟或异常的交易的控制。
(2) 针对期末财务报告过程中编制的记账分录和调整分录的控制。
(3) 与经理层的重大估计相关的控制。
(4) 针对关联方交易的控制。
(5) 能够缓解经理层伪造或不恰当操纵财务结果的动机及压力的控制。
五、实施审计工作
(一)自上而下的方法
按照下列思路展开:
①从财务报表层次初步了解内部控制整体风险;②识别企业层面控制;③识别重要账户、列
报及其相关认定;④了解错报的可能来源;⑤选择拟测试的控制。
(二)识别企业层面控制
企业层面的控制包括以下内容:
(1) 与内部环境相关的控制
(2) 针对经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采用的控制。
(3) 企业的风险评估过程。
(4) 对内部信息传递和财务报告流程的控制
(5) 对控制有效性的内部监督和评价。
(三)业务层面控制的测试
业务层面的控制测试步骤包括:了解内控设计情况,评价控制目标及活动,评价执行情况,符合性测试等。
(四)实施审计工作的程序
包括:了解内部控制的设计;测试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1、了解内部控制的设计(询问、检查、观察)(了解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方法等内容)
2、测试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站在整体而非孤立的角度考虑:某项控制由拥有必要授权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与要求执行,能否实现控制目标,能,则表明该项控制的设计是有效的。
3、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1) 考虑风险、确定拟测试的控制及其数量。
考虑风险主要包括该控制无效的可能性和因控制无效可能产生的重大缺陷。
从以下10个方面云思考风险:
①该项控制拟防止或发现的错报的性质和重要性;
②该项控制的性质及其运行频率;
③相关账户和认定的固有风险;
④交易的数量和性质是否发生变动,进而可能对该项控制设计或运行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
⑤账户是否曾经出现错报;
⑥企业层面的控制对其他控制的监督的有效性;
⑦该项控制对其他控制有效性的依赖程度;
⑧执行或监督该项控制的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是否发生变动;
⑨该项控制是人工操作还是自动完成;
⑩该项控制的复杂性,以及运行过程中需作出的判断的重要性。
(2) 确定测试控制的日期。
在确定测试控制的日期时,注册会计师应尽量在接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基准日执行控制测试,并使测试涵盖足够长的期间。
(3) 在评价获取的证据是否充分、适当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专业判断,并考虑以下因素:
①特定内部控制的性质;
②特定内部控制在实现控制目标中的重要性;
③被审计单位对特定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进行测试的性质和范围;
④特定内部控制未得到遵循的风险。
(从下面7个方面去考虑)
(1) 交易的数量和性质是否发生变化,以致对特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产生不利影响。
(2) 内部控制是否发生变化。
(3) 执行或监控内部控制的关键人员是否发生变动。
(4) 特定内部控制对其他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依赖程度。
(5) 特定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
(6) 特定内部控制的执行是依赖人工还是电子设备。
(7) 特定控制目标的实现是否依赖于多项内部控制。
六、评价控制缺陷
1、如果某项控制的设计、实施或运行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表错报,则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2、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按其严重程度(是否偏离控制目标)可以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
重大缺陷。
3、控制缺陷的严重性与错报的发生与否无关,而取决于企业控制是否存在无法防止或发现错报的合理可能性。
控制缺陷的严重性取决的因素有:
①企业控制是否存在无法防止或发现账户余额或列报错报的合理可能性;
②因一项或多项(控制)缺陷导致的潜在错报的重要程度。
4、可能表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况。
①注册会计师发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
②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
③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
④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
七、完成审计工作
第一,获取经理层说明书。
第二,与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沟通。
第三,形成审计意见。
八、审计报告
(一)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关11项,略)
(二)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
(1) 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如果符合下列所有条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
计报告:
①企业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及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内部控制。
②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
(2) 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虽不存在重大
缺陷,但仍有一项或者多项重大事项需要提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使用者注意的,应当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予以说明。
(3) 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重大缺陷的,除非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否定意见。
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还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①重大缺陷的定义;
②重大缺陷的性质及其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影响程度。
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应当解除业务约定或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并就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情况,以书面形式与董事会进
行沟通。
注册会计师在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指明审
计范围受到限制,无法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注册会计师在已执行的有限程序中发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应当在内部控制
审计报告中对重大缺陷作出详细说明。
九、记录审计工作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下列内容:
(1) 内部控制审计计划及重大修改情况。
(2) 相关风险评估和选择拟测试的内部控制的主要过程及结果。
(3) 测试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有效性的程序及结果。
⑷对识别的控制缺陷的评价。
(5) 形成的审计结论和意见。
(6) 其他重要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