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赞比亚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赞比亚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赞比亚共和国基本情况调查报告2011年4月目录第一部分赞比亚简况第一章赞比亚概述 (2)第二章赞比亚政治、经济环境 (7)第二部分劳工事务第一章赞比亚劳工环境 (13)第二章相关国家劳动力价格调查 (18)第一部分赞比亚简况国名:赞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mbia)国家格言:One Zambia, One Nation(同一个赞比亚,同一个国家)国名释义:因赞比西河而得名。

别称:铜矿之国国歌:《独立高歌赞比亚,自豪又自由》(《Stand and Sing of Zambia, Proud and Free》),据《上帝保佑非洲》曲调填词。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旗面为绿色,右下方的竖长方形由红、黑、橙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条相连而成,其上方为一只展翅的雄鹰。

绿色象征国家的自然资源,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黑色代表赞比亚人,橙色象征国家的矿藏。

飞翔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独立、自由。

国徽:中间的盾形图案由黑白相间的波纹构成,象征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盾形两侧为穿着工人制服的黑人男子和穿民族服装的黑人女子,象征非洲黑人的兄弟家庭。

盾徽上端交叉着锄头和镐,象征该国的农民和矿工;其上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独立、自由和国家有能力解决面临的问题。

盾徽下端为绿地,象征肥沃的土地;绿地上的玉米象征农业和农作物;矿井和斑马象征该国丰富的自然资源。

底部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一个赞比亚,一个国家”。

国花: 三角梅第一章赞比亚概述1.1 历史沿革及自然地理1.1.1 历史沿革9世纪,赞境内先后建立过卢巴、隆达、卡洛洛和巴罗兹等部族王国。

1889~1900年,英国人罗得斯建立的“英国南非公司” 逐渐控制了东部和东北部地区。

1911年,英国将上述两地区合并,以罗得斯的名字命名为“北罗得西亚保护地”。

1959年,北罗得西亚联合民族独立党(简称民独党)成立,要求民族独立。

1964年1月,北罗得西亚实现内部自治,同年10月24日正式宣布独立,定国名为赞比亚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

民族独立党领袖卡翁达任首任总统。

1973年卡翁达取消多党制,实行由民独党执政的“一党民主制”。

1990年恢复多党制。

1991年11月举行多党选举,多党民主运动(简称多民运)领袖奇卢巴当选总统,1996年11月连任。

2001年12月,多民运领袖姆瓦纳瓦萨当选总统,2006年10月连任。

姆执政时期,大力推行以加强法治、惩治腐败、发展农业、重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政”,扭转了经济下滑趋势,政局保持稳定。

1.1.2地理地貌面积752614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

东北邻坦桑尼亚,东面和马拉维接壤,东南和莫桑比克相连,南接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西面是安哥拉,北靠刚果(金)、坦桑尼亚。

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000-1500米高原,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

全境按地貌分为五个区:东北部东非大裂谷区,北部加丹加高原区,西南部卡拉哈里盆地区,东南部卢安瓜—马拉维高原区和中部卢安瓜河盆地区。

东北边境的马芬加山海拔2164米,为全国最高点。

赞比亚境内河流众多,水网稠密,水力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

这是非洲第四大河,长2660千米,流经西部和南部。

著名的维多利亚大瀑布就位于这条河上,它也是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是赞比亚的著名旅游胜地。

刚果河是赞比西河的支流,刚果河(扎伊尔河)上游卢阿普拉河发源于境内,是和民主刚果的分界河。

另外,卢安瓜河发源于赞比亚东北部山区,由东北向西南部穿过东方省全境,在赞比亚、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三国交界的边陲小镇——卢安瓜与赞比西河汇合后流入莫桑比克的卡堡拉巴萨湖。

1.1.3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丰富,以铜为主。

铜蕴藏量1900万吨,约占世界铜总蕴藏量的6%,素有“铜矿之国”之称。

钴是铜的伴生矿,储量约35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此外还有铅、镉、硒、镍、铁、金、银、锌、锡、铀、绿宝石、水晶、钒、石墨、云母等矿物。

全国森林覆盖率为45%。

1.1.4 气候特征赞比亚属热带性气候,因位于海拔1,000-1,300米的台地,湿度低,比起其他热带非洲国家气温较为凉爽。

当地有下列3个季节:干冷季:5-8月,15.6-26.7℃。

干热季:9-11月,26.7-32.2℃。

湿热季:12-4月,26.7-32.2℃,为雨季。

全国年平均雨量为1,270毫米,首都卢萨卡为760毫米左右。

全年可穿着夏季服装渡过,但在干冷季时日夜温差大,须穿着毛衣。

1.2 人口与民族1.2.1 人口分布1166.8万(2008年)。

大多属班图语系黑人。

有73个部族,其中奔巴族约占全国人口的18%,通加族占10%,其他还有洛兹族、恩戈尼族和隆达族等。

欧亚人7万。

1.2.2 民族语言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31种部族语言。

1.2.3 宗教习俗以基督教为国教,30%的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农村居民大多信奉原始宗教。

1.3 行政区划及城市介绍1.3.1 赞比亚行政区划全国分为9省68县。

各省名称:卢阿普拉、北部、西北、铜带、中央、东部、西部、南部、卢萨卡。

1.3.2 赞比亚首都卢萨卡(Lusaka),人口110多万。

平均海拔1265米,10月最热,日平均最高气温31℃,最低18 ℃;7月最凉, 日平均最高气温23℃,最低9℃。

卢萨卡(Lusaka),赞比亚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200万(2001年估计)。

位于国土中南部高原上,平均海拔1280米。

始建于1905年,随铁路的铺设而兴起。

1955年起曾为北罗得西亚殖民地首府。

1964年赞比亚独立后,定为首都。

全国工商业中心,农产品的重要集散地。

因盛产铜矿,有“铜都”之称。

周围是全国玉米、棉花、烟草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和大型牧场。

有纺织、水泥、金属工具、橡胶、化工、食品等工业部门。

市区西南20多千米处,有卡富埃大型水电站,发电能力60万千瓦。

全国交通枢纽,位于通向坦桑尼亚的大北公路和通向马拉维的大东公路的交会点。

1.3.3 赞比亚主要城市恩多拉(Ndola),赞比亚第二大城市,铜带省省会,人口约60万,是赞比亚工业中心。

卡布韦(Kabwe),中央省省会,人口约50万。

基特韦(Kitwe),位于铜带省,主要铜矿所在地,人口约40万。

利文斯敦(Livingstone),南方省省会,主要旅游城市,人口约10万。

1.4 风俗习惯1.4.1 禁忌和礼仪礼仪:赞比亚人十分注重礼节,朋友见面后,用两只手紧握对方,还要上下摇动,热情寒暄。

赞比亚人待人友好,在这里搭便车是常事,司机都是分文不取。

禁忌:赞比亚禁忌不少,因地区不同也有所不同。

当地人有些禁忌,除了旅游观光地区以外,不要拍摄照片。

对那些无论如何非拍不可的人,最好先与驻在员商量一下。

若对女人、小孩等拍照,赞比亚人会认为是莫大的耻辱,而立刻叫警察来将人抓进拘留所。

总统官邸、政府建筑物、邮政局、警察署、桥梁、机场等,都被列为重要的军事设施,若拍照,会被视为间谍行为,其后果不仅仅是没收照相机与胶卷。

尤其是对桥梁的拍摄,会被人以自动步枪射击而无可奈何,切记注意。

赞比亚人认为偶数是积极吉利的象征,而尽量避免与奇数打交道。

大多数人忌讳13这个数字和星期五这个日子,认为“13”是预兆厄运的数字,会给人们带来灾祸。

赞比亚人忌讳别人从自己背后穿过,认为这样是不礼貌的,从面前穿过才是合乎礼仪的举止。

他们忌讳他人用手指着自己说三道四,认为这是让人不能容忍的举动,是对人的一种蔑视和污辱。

他们也忌讳有人以右手握拳挥动着手臂对待他们,这种动作在赞比亚是表达对人的“诅咒与谩骂”。

忌讳用左手递东西,因为单单用左手有侮辱人的意思。

与当地人交谈时,尽量不要涉及党派之争。

1.4.2 饮食赞比亚人的食物主要是西玛加肉食,西玛就是白玉米面,食用时,做得干不干、稀不稀。

赞比亚人和欧美人一样,都以肉食为主,蔬菜品种稀少,价格较高。

1.5 再次入境所有在赞比亚居住的外籍人员在离开赞比亚之前必须获得再次入境的许可。

许可可在开罗路的移民局获得,有效期为90天。

第二章赞比亚政治、经济环境2.1 赞比亚的政治环境2.1.1 赞比亚的基本政治制度1991年8月修改宪法,规定:国家的最高权力归总统。

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由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两届;实行总统内阁制,取消总理职位,增设副总统,内阁部长由总统从议员中任命;在总统负责制下实行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体制。

允许反对党存在。

1996年6月,议会再次修改宪法,增加“总统候选人父母和本人必须是赞比亚人”、“酋长不能从政”等条款。

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实行一院制,共有150个席位,总统可另选派8位指定议员。

赞比亚政府是一个多党派的民主政府,实行立法(国会)、行政(内阁)、司法(法院)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1.2 赞比亚的主要党派赞比亚的主要政治党派包括执政的多党民主运动(Movement of Multi-party Democracy或MMD)、爱国阵线(Patriotic Front或PF)和国家发展联合党(United Party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或UPND)。

其他小党派包括联合国家独立党(United National Independence Party 或UNIP)、民主发展论坛(Forum for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传统党(Heritage Party)和改革党(Reform Party)。

2.1.3 赞比亚的外交政策与外交关系外交上,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强调外交多元化,主张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把“睦邻、民主、自由、人权、和平”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

注重经济外交,争取外援,吸引投资。

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重视发展同邻国关系,致力于本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与和平解决南部非洲地区冲突,支持建立“非洲联盟”。

与中国关系:1964年10月29日,赞比亚同中国建交。

2003年11月,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5年12月,赞比亚副总统卢潘多·姆瓦佩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中国与赞比亚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

2.2 赞比亚的经济环境2.2.1 赞比亚宏观经济发展综述2010年,赞比亚GDP增长预计达到6.6%,经济实现连续12年正增长。

截止到9月份,通货膨胀率为7.7%,预计全年通货膨胀率可控制在8%以内。

农业、矿业、建筑业和旅游业均表现良好。

2010年玉米取得大丰收,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70万吨,农业预计增长7.6%;主要矿产品铜的产量达到72万吨;建筑业预计增长10%;旅游业预计增长25%。

进出口分别增长36.5%和38.6%,铜出口从2009年的31亿美元增加到46亿美元,外汇储备上升到21亿美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