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这种“代行”到什么时候结束()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的召开2.毛泽东曾十分风趣而深刻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因此,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A.重工业B.商业C.轻工业D.农业3.北京城见证了近代中国百年沧桑巨变。
下列发生在北京的往事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爆发②“百日维新”失败③开国大典举行④卢沟桥事变爆发A.②③①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①④③②4.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包括政治制度。
追溯历史,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A.《共同纲领》制定、“一五”计划实施B.土地改革完成、抗美援朝胜利C.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D.一届全国人大制定宪法、三大改造完成5.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B.政企分开的经济体制C.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包括12集内容,每一集的标题都反映某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7.它曾是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我国首批建立的经济特区,它是()A.南京B.上海C.深圳D.厦门8.不同时代产生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时尚,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人追求的时尚描述错误的是()A.在教室里朗诵:“少年强则国强…”B.罢课排练象征忠于毛主席的“忠字舞”C.成群结队在学校粘贴大字报D.每天背诵毛主席语录9.建国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消灭地主阶级B.肃清国内反革命势力C.掌握经济命脉D.巩固人民政权10.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的理论是()A.马克思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1.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A.鸿门赴宴﹣﹣重庆谈判B.力挽狂澜﹣﹣亚非会议C.摒弃前嫌﹣﹣中日建交D.和平共处﹣﹣中印谈判12.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1)《马关条约》签订(2)戊戌变法失败(3)中国抗战胜利(4)人民解放战争。
A.(1)(2)(3)B.(2)(3)(4)C.(1)(3)(4)D.(1)(2)(4)13.以下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展开的四项内容,根据开放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内地。
A.②①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14.我国把什么称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A.普及高中教育B.扫除文盲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D.普及大学15.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主权充分说明了()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B.英国租借香港到期C.英国主动放弃香港主权D.联合国的干涉作用二、读图理解(6分)16.(6分)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抓住土地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
从下列图片和时间提示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以上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①②③(2)除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之外,国家还对哪几种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其任务完成后我国建立起了什么制度?三、材料解析题(14分)17.(9分)【材料一】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所犯严重错误主要有三:经济建急于求成;所有制结构急于求纯;阶段斗争扩大化。
这些错误给党、国家和人民还来巨大损失,但这些错误都是在探索中发生的,失误原因也很复杂,要具体、细致地分析。
【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德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1)材料一中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哪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2)材料二指出“党所犯严重错误主要有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一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所有制结构急于求纯”“阶段斗争扩大化”的具体表现。
(3)材料三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会议,其主要内容有是什么?(4)综合分析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怎样的能力?18.(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的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告台湾同胞书》材料二: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为了“尊重台湾的现状”和“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在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对台的基本方针,其内容是什么?这种构想已在哪里得到成功实践?(2)我们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各有哪些?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这种“代行”到什么时候结束()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有关内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答】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准确识记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有关内容.2.毛泽东曾十分风趣而深刻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因此,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A.重工业B.商业C.轻工业D.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解答】1953年我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年我国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注意掌握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3.北京城见证了近代中国百年沧桑巨变。
下列发生在北京的往事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爆发②“百日维新”失败③开国大典举行④卢沟桥事变爆发A.②③①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①④③②【分析】本题以北京这座大都市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的过程,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的历程为切入点,考查重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解答】①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
②“百日维新”失败在1898年。
③开国大典发生于1949年。
④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
4.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包括政治制度。
追溯历史,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A.《共同纲领》制定、“一五”计划实施B.土地改革完成、抗美援朝胜利C.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D.一届全国人大制定宪法、三大改造完成【分析】本题以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包括政治制度为依托,考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
5.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B.政企分开的经济体制C.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有企业的改革。
识记中共十四大的内容。
【解答】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依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掌握我国对内改革的内容和重点。
6.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包括12集内容,每一集的标题都反映某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分析】本题者了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注意题目强调的时间。
【解答】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是“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一系列的外交的突破: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