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一运输机参加某次抗震救灾时,在沿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先后从飞机上静止释放三个相同的物资。
若不计空气阻力,且地面水平,那么,在地面上看,能正确表示物资在空中的排列情况和着地位置的图示组合是( A )
A.①⑥B.②⑤C.③④D.①④
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OB所示。
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
A.图甲中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作用力
B.图乙中磁铁对小铁球没有作用力
C.图乙的实验可以得出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状态
D.图乙的实验可以得出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
3.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顺利完成对接,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
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C.“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质量
D.“神舟十号”在轨道上运行时的惯性比在地球上小
4.图中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在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
A.L甲<L丙,L乙>L丁B.L甲=L丙,L乙=L丁
C.L甲<L丙,L乙=L丁 D.L甲=L丙,L乙>L丁
5.踢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B.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6.老师正在讲台上讲课,小明和同学们正在老师指导下边学习边实验,这是物理课堂常见的情景。
让你想象一下,如果教室里的摩擦力突然消失,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A.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会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B.固定吊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致使吊灯落到地上
C.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漂在空中
D.由于太滑,稍一用力桌椅就会在地面上不停的滑动着
7.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牛顿第一定律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成立的
B.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
C.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它运动的原因
D.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木块惯性逐渐减小的原因
8.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实验时,将木块A放置水平木板B上,加一个钩码,将弹簧测力计系在A上,如图所示,当向左拉动B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此装置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
B.A受B的摩擦力与测力计拉力是平衡力
C.A受到B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左
D.若增大B的速度,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9.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
在划龙舟比赛活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龙舟能向前运动是受到惯性的作用
B.龙舟行进的速度越快,惯性就越大
C.桨往后划,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这是因为龙舟受到水向前的推力作用
10.对生活中一些惯性现象的解释:
①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②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③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
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实心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以上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①③
11.汽车最基本的安全装置是头枕和安全带,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有了头枕,能减小因突然减速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B.有了头枕,能减小因撞上前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C.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紧急刹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D.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后车撞击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12.如图所示,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
下列关于小鸟和树枝受力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树枝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树枝发生了形变
B.小鸟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树枝发生了形变
C.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3.下列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图(甲)中的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B.图(乙)中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时,筷子所受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C.图(丙)中在力F拉动B使其速度逐渐变大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也逐渐变大
D.图(丁)中的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该人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