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 1672-5166.2016.01.018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探讨李晓南①孙俊菲②倪小玲①张金贵①熊 蕊③李小红①陈 敏②孟 浦①△文章编号:1672-5166(2016)01-085-04 中图分类号:R- 39;R 197.61 文献标志码:A摘要“互联网+”为创新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目前社区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以社区健康服务团队为基础,以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为依托,同时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网络化联接的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智慧健康管理服务。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互联网A Discussion on the Internet plu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ModelLi Xiaonan, Sun Junfei, Ni Xiaoling, Zhang Jingui, Xiong Rui, Li Xiaohong, Chen Min, Meng Pu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Abstract“Internet plus”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innova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to use a series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such as mobile Internet, Internet of things, smart sensor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big data technology to establish the internet plu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model which based 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team, relied on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and connected with the regional population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so as to provide personalized and professional intelligent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for community residents.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 model, Internet当前社会已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创新创业最热门的抓手。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一词,将“互联网+”提升到了国家级战略高度。
“互联网+”即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创新融合,从而提升传统行业的创新力和生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HUST(项目编号:2014YGYL010)① 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汉市,430074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武汉市, 430030③ 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化管理办公室,武汉市,430074作者简介:李晓南(1966),女,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社区健康管理;E-mail:hustlinan@通讯作者:孟浦(1963),男,学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院管理、儿科心血管;E-m a i l:Mpu401@△通讯作者产力。
传统医疗服务业在互联网的渗透下也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互联网医疗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远程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服务[1]。
其优势在于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基于大数据提供可靠诊疗决策,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就医体验。
互联网+医疗的探索为医疗服务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持,让人们对自己的健康拥有了更多主动权,享受到更多融合个性化需求的医疗健康服务。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涵盖全生命周期、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技术的学科,更加需要借助互联网和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和创新服务模式,增强健康管理服务的可及性,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1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总数约10万人,是武汉市第二大社区。
社区中各类在校学生近7 万人,且高知人群在社区居民中比重较大,普遍工作和学习压力大,存在许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一些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亚健康人群占40%以上,从生理、心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健康管理需求。
此外,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约占居民人口14%,老年人群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高发,对健康照护需求较高,也是健康管理的重点人群。
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实现了门诊、住院、检查检验、远程会诊等业务的数字化管理,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管理需求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都为实现信息化社区健康管理奠定了基础。
目前社区健康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健康信息采集不完全,全面的个人健康信息应涵盖生理、心理及日常生活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目前社区健康信息采集主要以体检数据为主,缺乏对健康指标的动态、持续监控和管理,导致连续性健康数据缺失。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医务人员缺乏,健康数据的融合、挖掘技术及设施欠缺等问题,目前还主要是针对异常状况和个人历史健康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评估,并没有做到对健康大数据的深层挖掘、分析和预测,健康评估系统尚不完善[2]。
(3)健康干预主要以疾病为中心,很少针对个人整体健康状态评估和预测,干预措施不到位,缺乏个性化健康指导。
(4)没有建立完善的动态跟踪评价机制,而健康管理循环往复的特点要求不断对干预效果进行跟踪反馈,才能及时调整健康管理方案,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近年来,互联网基础设施改善、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终端普及、传感器技术进步以及各种高新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改善和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就是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一系列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运用到健康信息采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动态跟踪反馈等各个环节,优化服务流程,打破信息区域性和时间的局限性,增强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能力,促使人们变被动的接受健康服务为主动参与自我健康管理,将健康管理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到居民家里,真正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实现健康体检、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心理咨询、生活方式指导等全方位、个性化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
2 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模式体系结构近几年湖北省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省内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加紧建设,目前基层医疗卫生县(区)级平台建设基本完成,武汉市级区域信息平台也已经建成,并且已建成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专用网络。
区域信息平台实现人口信息、电子病历、健康档案数据的集中整合、存储和管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托卫生信息专网,实现同区域卫生数据中心的网络联接,为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并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
以社区健康服务团队为基础,以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为依托,完成居民健康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评估及健康干预,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的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服务[3]。
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健康管理服务系统是社区健康管理体系中的控制单元,其系统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和应用层4个层次,分别实现个体健康信息的智能采集、健康信息的传输、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以及各项健康管理应用与服务。
健康门户支持PC端、PAD端、手机端多种方式访问,方便社区居民和医生随时登陆系统查看信息和互动交流。
3 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实施步骤3.1 健康信息的智能采集与处理主要从两个方面采集居民全面的个人健康信息,为做好社区健康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弥补以往社区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短缺的问题。
3.1.1 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要求将相关数据上传至区域信息平台,实现了对居民分散的健康数据集中整合管理,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通过与区域平台对接与互联获取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数据和医疗机构诊疗数据。
3.1.2 系统感知层实现对个人各类生理指标数据的实时采集,建立社区医疗公共终端“健康小屋”和利用可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将健康信息采集延伸到院外和居民家里。
“健康小屋”融合了传感技术、红外检测、智能嵌入技术、数据传导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身份识别技术及人体生物技术等多学科交叉技术[4],配置一体化健康监测设备,集成心电、血脂、血氧等一系列生理体征监测模块,居民可通过身份识别进入健康小屋进行健康自测。
此外,利用可穿戴设备,结合移动终端设备,通过居家测量连续监测个人的实时体征指标如饮食状况、运动状态、睡眠质量、心理表现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健康数据。
获取的信息通过因特网、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等多种方式进行传输和汇集,满足不同人群、不同设备的多样化需求。
将居民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健康监测数据进行融合、过滤和处理,不断补充完善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数据库,为下一步的分析评估提供全面、动态的数据支持。
3.2 健康数据挖掘分析与健康评估数据分析与评估是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相比于单一的个人体检情况评估,数字化健康管理更注重运用分析工具处理海量的健康数据,发现蕴藏的规律和关联关系,并预测未来的健康状况发展趋势。
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融合的健康大数据深层挖掘分析与处理,包括各种指标数据和医疗活动中的关键医疗行为信息。
健康评估包括健康状态评价和健康风险预测两个方面。
健康评估子系统依据其规则知识库和评估模型,对健康数据进行量化和质化评估,确定个人处于“健康”、“亚健康”、“高风险”或“患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