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术语英文翻译对照表

中医术语英文翻译对照表

中医术语英文翻译对照表治则在对临床的具体立法、处方、用药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而在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治病求本针对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的原则。

急则治标与缓则治本相对而言,在大出血、暴泻、剧痛等标症甚急的情况,及时救治标病缓则治本与急则治标相对而言,针对病势缓和、病情缓慢的情况,从本病的病机出发,采取调理、补益为主的治疗原则。

标本兼治针对病证出现的标本并重的情况,采用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治未病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产生和发展的治疗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同病异治表现相同的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机的变化、病型的各异、正邪消长等差异,采取不同治法的治疗原则。

异病同治表现不同的病证,由于发病机理相同,采取相同治法的治疗原则。

因时制宜考虑到时令气候寒热燥湿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治法、方药的治疗原则。

因地制宜考虑到地域环境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治法、方药的治疗原则。

因人制宜 's 考虑到病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以及过去病史等个体差异性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治法、方药的治疗原则。

扶正祛邪对于正虚为主、因虚致实的病证,应采取扶助正气为主,使正气加强,从而达到驱除病邪目的的治疗原则。

祛邪扶正对于邪气实而正气偏虚的病证,应采用以消除病邪为主,扶助正气为辅,使邪去正安或正复的治疗原则。

扶正固本对于正气亏虚的病证,采用培补正气以愈病的治疗原则。

攻补兼施对于虚实夹杂,或虚实病情相当,可采用既祛邪又培补,即攻邪与扶正并重的治疗原则。

正治法又称“逆治法”。

针对疾病的本质,从正面进行治疗,即逆病性而治的常规方法。

寒者热之针对寒性的病证应使用温热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热者寒之针对热性的病证应使用寒凉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虚者补之又称“虚则补之”。

针对虚弱性的病证应采用补益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实者泻之又称“实则泻之”。

针对性质属实的病证应采用攻泻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反治法又称“从治法”。

针对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用正治法发生格拒的情况,采用与表面症状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亦即顺从疾病假象而治,与常规相反的方法。

寒因寒用针对真热假寒证应采用寒凉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热因热用针对真寒假热证应采用温热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塞因塞用针对正气虚损所致闭塞不通病证应采用补益、固涩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通因通用针对因邪实所致呕泻崩漏等病证应采用通利的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调理阴阳又称“调整阴阳”。

利用药物或食物的气味性能、情志的属性、针灸补泻的作用等,以纠正人体阴阳的偏胜偏衰,使之恢复相对平衡协调的治疗原则。

虚者补其母又称“虚则补其母”。

根据五行相生和五脏母子关系的理论,对于五脏虚证应采用补益“生我”之脏的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实者泻其子又称“虚则补其母”。

根据五行相生和五脏母子关系的理论,对于五脏实证应采用攻泻“我生”之脏的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治法以治疗原则为指导,针对不同病证采用的具体治疗方法与手段。

内治法通过给病人服用药物来进行治疗的各类治疗方法的统称。

解表法又称“汗法”。

用发汗、宣肺的方药祛除肌表之邪,治疗表证的治法。

辛温解表又称“疏风散寒”。

用性味辛温,具有疏风散寒作用的方药治疗风寒表证的治法。

辛凉解表又称“疏风散热”。

用性味辛凉,具有疏风散热作用的方药,治疗风热表证的治法。

解肌清热用具有清热作用的方药治疗热毒蕴结肌肤证、气分证等的治法。

辛凉清热用气味辛凉,具有解表清热作用的方药治疗卫气同病证的治法。

疏风透疹用具有疏散风邪兼透发作用的方药以达到透疹目的,治疗麻疹、风疹等疾病的治法。

扶正解表用具有发散解表、补益气血阴阳作用的方药,治疗体虚外感证的治法。

助阳解表用具有解表、温阳作用的方药治疗阳虚外感证的治法。

滋阴解表用具有解表、滋阴作用的方药治疗阴虚外感证的治法。

益气解表用具有解表、益气作用的方药治疗气虚外感证的治法。

表里双解用具有解除表邪和里邪作用的方药治疗表里同病的治法。

[涌]吐法用具有催吐作用的方药或其他物理刺激方法引起呕吐,治疗痰涎、宿食或毒物停蓄而病位偏上之病证的治法。

[攻]下法用具有通便、逐水、润肠作用的方药治疗胃肠积滞、大便秘结、水饮积聚停滞病证的治法。

清热攻下用具有清热、攻下作用的方药治疗胃肠热结证的治法。

温阳通便用具有温阳祛寒、攻下通便作用的方药,治疗阳虚便秘等病证的治法。

攻下冷积用具有温阳散寒、攻下通便作用的方药治疗沉寒冷积病证的治法。

润燥通便用具有增液润燥通便作用的方药治疗肠燥津亏证、阴虚肠燥证的治法。

泻下逐水用具有通利大小便迅猛作用的方药治疗水饮内停证的治法。

和[解]法用具有疏通表里、和解寒热、调和脏腑作用的方药治疗疾病的治法。

和解表里用药性平和、具有解表与治里两方面作用的方药治疗表里同病之较轻证候或半表半里证的治法。

驱邪截疟用具有驱除疟邪作用的方药治疗疟疾的方法。

调和肝脾用具有疏肝健脾、调理气机作用的方药治疗肝郁脾虚证、肝旺脾虚证等的治法。

疏肝和胃用具有疏肝理气健胃作用的方药治疗肝胃气滞证、肝胃不和证等的治法。

调理肠胃用具有调理肠胃气机作用的方药治疗胃肠气滞证的治法。

调和气血用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方药治疗气血不和病证的治法。

调和营卫用具有疏风散邪、益阴和营的方药治疗营卫不和证的治法。

平调寒热用药性平和,具有清热、祛寒作用的方药,治疗阴阳寒热不调病证的治法。

温清并用用具有清热、温阳作用的方药治疗寒热错杂证的治法。

分消走泄 , 用具有清利小便、导泻大便作用的方药,使病邪从大小便两个途径消除的治法。

上下分消用具有催吐、祛痰与通利二便两种作用趋向的方药,使邪从上、下两种途径排出的治法。

表里分消用具有发汗解表、清泻里实作用的方药,使病邪从汗、泻两个途径消除的治法。

调理冲任用具有调理冲任气血作用的方药治疗冲任不调证的治法。

清[热]法用性寒味苦,具有清热作用的方药治疗热邪所致病证的治法。

清热泻火用具有清除火热作用的方药治疗火热炽盛证、气分证的方法。

透热转气在清营解毒方药之中,配以清气分药,以治热性病邪初入营分的证候,引邪转出气分而解的治法。

清营泄热用具有清除营分邪热作用的方药治疗营分证的方法。

清热凉血用具有凉血清热功效的方药治疗血热炽盛证、血分证的方法。

清热透疹用具有清热凉营兼透发作用的方药以达到透疹目的,治疗热盛而疹透不畅之病证的治法。

清热化癍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癍作用的方药治疗热盛动血所致癍疹的治法。

凉血化癍用具有凉血解毒化癍作用的方药治疗热入营血所致癍疹的治法。

解毒化癍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方药达到化癍的目的,以治疗具有发癍特征病证的治法。

凉血止血用具有清热凉血止血作用的方药治疗血热动血证的方法。

清热解毒用具有清热邪、解热毒作用的方药治疗里热炽盛证、火[热]毒证及痈肿疔毒等病证的治法。

清热消肿用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散结作用的方药治疗火热所致痈肿疔毒等病证的治法。

清宣郁热用具有清热泻火、理气解郁作用的方药治疗气郁化火证、热扰心神证的治法。

清泄虚热用具有清热滋阴作用的方药治疗阴虚内热证的治法。

清泄里热用具有清泻内脏邪热作用的方药治疗脏腑实热证的治法。

清心泻火用具有清泻心经火热作用的方药治疗心火亢盛证、心火上炎证的治法。

清热泻肺用具有清泻肺热作用的方药治疗肺热炽盛证的治法。

清胃泄热用具有清泻胃火作用的方药治疗胃火炽盛证的治法。

清肝泻火用具有清泻肝经火热作用的方药治疗肝火炽盛证、肝火上炎证的治法。

清泻肝胆用具有清肝利胆泻火作用的方药治疗肝胆火旺证的治法。

清泻肠热用具有清泻肠道火热作用的方药治疗肠道实热证的治法。

清肝泻肺用具有清肝火、泻肺热作用的方药治疗肝火犯肺证、肝肺热盛证的治法。

清泄相火用具有清泄相火作用的方药治疗相火妄动证的方法。

清热通淋用具有清泻膀胱火热、通利小便作用的方药治疗热淋、膀胱蓄热证的治法。

清热生津用味性甘凉、具有清热、生津作用的方药治疗火热伤津证、阴虚内热证的方法。

清热除蒸用具有清虚热、退虚火作用的方药治疗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病证的治法。

清热解暑用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方药治疗暑热证的治法。

祛暑解表用具有清热、解暑、解表作用的方药治疗暑湿袭表证的治法。

清暑益气用具有清解暑热、补气生津作用的方药治疗暑热耗伤津气病证的治法。

清化暑湿用具有清热、解暑、利湿作用的方药治疗暑湿证的治法。

理气法用具有舒畅气机,调理脏腑功能作用的方药治疗气机阻滞或逆乱病证的治法。

理气行滞用具有调理气机、疏通阻滞作用的方药治疗气滞证的治法。

疏肝解郁用具有舒肝理气、行滞解郁作用的方药治疗肝郁气滞证的治法。

疏肝利胆用具有舒肝理气利胆作用的方药治疗肝胆淤滞病证的治法。

宣肺通气用具有理气行滞宣肺作用的方药治疗肺气不宣所致病证的治法。

理气和胃用具有理气行滞、和胃宽中作用的方药治疗胃失和降、胃气停滞证的治法。

理气健脾用具有理气行滞、补气健脾作用的方药治疗脾失健运所致病证的治法。

行气降逆用具有行气降逆作用的方药治疗气逆证的治法。

宣肺降逆用具有祛邪作用的方药以达宣降肺气,治疗邪气阻肺,肺气上逆所致病证的治法。

和胃降逆用具有行气和胃作用的方药以降逆,治疗胃气上逆证的治法。

平肝降逆用具有调肝理气作用的药物以潜镇降逆,治疗肝气上逆所致病证的治法。

理气止痛用具有理气行滞作用的方药以止痛,治疗气机阻滞导致疼痛的方法。

理血法用具有调畅血行、散除瘀血,以及制止血溢脉外作用的方药治疗瘀血停阻瘀证的治法。

活血化瘀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方药治疗血瘀证的方法。

攻下逐瘀用具有活血化瘀及攻下作用的方药,治疗瘀血内停重证的治法。

破瘀散结用虫类等具有破血化瘀、消除癥积迅猛作用的方药治疗血瘀所致积聚病证的治法。

祛瘀生新用具有活血化瘀兼益气生血作用的方药以促进新血化生,治疗血瘀兼血虚证的治法。

舒筋活络又称“舒筋和络”。

用具有舒畅筋脉、疏通经络作用的方药治疗经气不利、筋肌挛急病证的治法。

活血通络又称“祛瘀通络”。

用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作用的方药治疗瘀血凝滞,经络受阻所致病症的治法。

活血调经用具有活血理气、调理月经作用的方药治疗气血不和所致月经不调病证的治法。

祛湿法用芳香温燥,具有祛除湿邪作用的方药治疗外感湿邪及脾肾阳虚,湿浊内阻所致各种病证的治法。

芳香化湿用气味芳香,药性偏燥的方药,运化脾土,祛除湿邪,治疗外湿困脾或脾虚生湿所致病证的祛湿法。

苦温燥湿用性味苦温,具有祛除湿邪,温运脾阳作用的方药治疗寒湿侵袭或阳虚生湿所致病证的祛湿法。

淡渗利湿又称“淡渗祛湿”。

用性平味淡,具有渗利湿邪作用的方药使在里的湿邪从小便排出,以治疗水湿内停证的祛湿法。

芳香化浊用气味芳香,具有化浊辟秽作用的方药治疗秽浊湿邪侵袭所致病证的治法。

化湿和中用具有祛湿化浊、健脾和胃作用的方药治疗湿困脾胃证、脾虚湿困证的治法。

健脾化湿用具有补益脾气、祛湿化浊作用的方药治疗脾虚湿困证的治法。

祛风燥湿用具有祛风燥湿作用的方药治疗风湿侵袭所致病证的治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