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身伤害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人身伤害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人身伤害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1、范围与依据
1.1 编制目的
人身伤害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可能性极大,给施工人员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为了在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正确、快速地进行事故抢险救援,加强XX项目部的人身伤
害事故的应急工作,防止和减少突发性事件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的事故抢险、救援和应急机制,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身伤害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 号)、《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电力企业专项预案编制导则》、《XX公司E版程序
文件》。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XX项目部各类人身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项目部所属各部门在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中,必须遵循“协调一致、
救人优先、反应迅速、救援有力”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组织机构及责任
3.1应急组织体系
3.1.1现场成立应急救援工作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项目副经理或主任工程师担任,成员由各部室、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下设抢险救援组,安全保卫组、疏散引导组、后勤保障组。

组织机构体系图
3.1.2组织机构体系图
3.2应急救援工作组的职责
发布和解除救援命令和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工作,负责组织本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及审核;负责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并组
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3.2.1 抢险救援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施工项目部经理成员:安保、工程、物资、综合等相关人员主要职责:负责全面组织指挥事故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协调事故现场内外应急抢险队伍之间的关系,组织协调应急物质,人员急救工作等。

3.2.2 疏散引导组成员及职责:组长:人力资源管理员成员:安保、
财务相关人员职责:负责事故现场人员疏散引导工作。

3.2.3 安全保卫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安保主管人员成员:安保、工程、物资相关人员职责:维护现场正常正常秩序,确定警戒范围,排除危险源,防止二次伤害,落实守护人员等。

3.2.4 后勤保障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物资主管人员
成员:行政办公室、财务、人力资源相关人员
职责:组织落实应急救援物资,应急生活保障等工作。

4、预控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4.1.1 危险源分析
事故现场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伤害、火灾爆炸、起重伤害、机械伤害、坍塌、中毒和窒息。

a)高处作业,上下交叉作业安全措施不当,安全措施不规范、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导致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人身伤害;b)因机械异常运行或使用不当造成触电人身伤害、机械伤害;c)起重机械或起吊物体在运行或起吊过程中造成起重人身伤害;d)电气设备倒闸操作,电动工具的使用不当造成触电人身伤害;e)火灾和火灾扑灭过程中造成的人身伤害;f )高温物体化学药品及焊接作业造成人员的灼伤;g)构筑物、土方坍塌造成的人身伤害;h)因杆
塔倾倒造成人员高处坠落,或因物体打击造导致的人身伤害;i )易爆物质爆炸或压力容器爆炸造成的人身伤害;j )有毒药品引起的中毒及用水、用餐引起的中毒造成的人身伤害;k)机动车辆造成的人身伤害。

4.1.2 防止人身伤害事故的措施
a)施工项目部应保证在施工人员作业时,有足够的监察人员对其作业过程进行监控;b)工作和作业场所的各项
安全措施必须符合《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要求;c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每年公布现行有效的有关劳动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程、标准清单。

4.2 预警行动
当施工项目部进行危险性较大的施工作业(详见国家
电网公司基建安全规定,附录B、C、D)时,应由项目部应
急工作组发出预警信号,接到预警后,各救援队应立即检查各种应急物
资,确保物资完备,各相关人员应在各自岗位,保证能够迅速进行应急响应。

同时施工项目部应指派专人对施工作业点进行重点监护。

若发生人身伤害事件,应快速向应急工作组相关人员汇报情况,在接到报告后,应急工作组根据事故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按救援预案事件分级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5、信息报告
5.1事故发生后,现场班组长首先将险情向施工队长汇报,施工队长直接向施工项目部应急工作组组长汇报。

所在施工项目部应急工作小组,采用电话报告方式,简要汇报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情况、起因物、致害物等,报告
内容要求客观具体,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
报,
立即报告至送变分公司安全应急办公室或稳定应急办公室,并在2小时内书面形式报告。

5.2信息报告内容:发生事故单位、事故发生时间、详细地点、事故类别、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及救援所需专业人员和抢险设备物资等。

5.3相关人员联系方式;
外部联系电话
6、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危急事件进行预警,依据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发展态势,预警级别划分为:1级、□级、川级和W级。

I级:特别重大事故指一次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人以上重伤的事故;
H级:重大事故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以上10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
川级: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
W级: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

6.2响应程序
6.2.1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应迅速启动本预案,发生
级事故时,项目部按照信息报告程序,立即与分公司及总公司相关部门联系,项目部应急工作组迅速组织召集各应急救援队负责人,部署应急处置工作。

622发生I、□级事故时,施工项目部应报请总公司制定专人接管事故救援处置以及应对新闻媒体报道,项目部应急工作组同时迅速组织召集各应急救援队负责人,部署应急处置工作,同时联系当地社会救援组织、部门进行最大程度援助、救援。

6.3 处置措施
6.3.1 人员轻伤处置:
当人员发生轻伤时,a)现场人员应采取防止受伤人员大量失血、休克、晕迷等紧急救护措施,并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地段,拨打120 医疗急救电话,并向领导小组报告。

b)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协助
医务人员实施各项救护措施。

c )受伤人员在现场经过医务人员处理后,送往医院进一步进行诊治。

6.3.2人员重伤及以上事故处置原则
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的人员应立即采取防止受伤人员失血、休克、晕迷等紧急救护措施,并将
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地带,拨打120 急救电话,并同时向应急工作组
报告。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组织起所有成员及抢险装备,然后赶往事故现场了解情况,实施统一的救援工作,组织事故处理。

各救援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选择有利地形设立现场医疗急救站,地点应选在交通路口,但不能远离事故现场,各救援队伍应尽可能靠近现场指挥部,并保持与之联系。

各组均应设醒目标志,方便救援人员和伤者识别。

6.3.3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现场通道封闭或限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受到伤害,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顺畅。

6.3.4起因物、致害物明确,无事故扩大可能时,根据具体情况在事故现场设置隔离,派指定人员进行巡视,防止其它影响。

救援过程转根据事故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尽快控制起因物、至害物的状
态,在保护事故现场的前提下,使其恢复至无害状态。

6.3.4.1 触电:救援人员采取正确的方法,首先迅速切除电源,使受害人脱离带电体,同时在事故现场设置安全围栏,保证安全距离,防止二次事故。

634.2 火灾:应急救援工作中要组织专业人员正确判断起火点及受伤人员位置,同时根据火灾现场实际情况正确分析可能产生的有毒气体,保证现场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供给;同时组织转移易燃、易爆物品,做好隔离防护,防止救援人员受到伤害。

634.3压力容器爆炸:正确判断事故现场具体原因和位置,及时切断与爆炸设备相连接的各种设备,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可能的操作,正确的抢救人员。

6.3.4.4中毒:组织转移人员,迅速判断引起中毒的有毒物质,及时向医务人员提供相关信息,便于医务人员准确施救。

对故障点进行排除或隔离措施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本预案应常备以下应急物资,后勤组应定期进行检查:
a)常备药品:消毒药品、急救物品(创可贴、绷带、无菌敷料、仁丹等)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氧气袋等。

b)抢险工具:铁锹、撬棍、气割工具、消防器材、小型金属切割机、电工常用工具等。

c)应急器材:架子管、
安全帽、安全带、防毒面具、应急灯、对讲机、电焊机、水泵、灭火器
等。

d)设备:运送车辆至少1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