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水设计说明书

给水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设计资料
一、城市平面图一张,比例1:5000;
二、城市总人口:10.4万人;用水人口:100%;
三、城市平均房屋层数:5层;
四、工业企业情况,具体位置见平面图:
1、甲工厂:
生产用水量:1000吨/天
工作时间:第一班(0-8);第二班(8-16);第三班(16-24)热车间人数:5400人/天;一般车间人数:3600人/天
热车间淋浴人数:4860人/天;一般车间淋浴人数:360人/天
2、乙工厂:
生产用水量:500吨/天
工作时间:第一班(8-16);第二班(16-24)
热车间人数:5000人/天;一般车间人数:3000人/天
热车间淋浴人数:4500人/天;一般车间淋浴人数:300人/天五、该城市居住区每小时综合生活用水量变化曲线如下表:
六、该城市位于二区
七、投资偿还期:t=5年,折减系数:m=5.33,折旧系数:4%,重现期:P=3.6%
第二章设计要求
一、根据所给资料,确定取水建筑和净水建筑的地点。

二、分析全程用水量和一天内流量的变化情况。

三、计算界限流量和经济因素。

四、确定城市主要供水方向,并进行管网定线。

五、初步分配流量确定管径。

六、进行管网平差。

七、按平差结果确定水泵扬程。

八、消防校核和事故时,水泵流量扬程是否满足要求。

九、绘制管网平面图。

十、整理报告,装订成册,报告力求文字通畅,字迹清晰。

第三章用水量计算
一、居住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1
按居住条件,由课本附表1查得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标准为150-240L/人·d,这里取200 L/人·d,
则Q1=200×0.001×104000×100%=20800L/人·d
二、职工生活用水量和淋浴用水量Q2
1、甲工厂
职工用水量标准:高温车间取35L/人·班
一般车间取25L/人·班
则甲工厂职工生活用水量为:
Q甲生=5400×0.035+3600×0.025=278m3/d 淋浴用水标准:高温车间取60L/人·班
一般车间取40L/人·班
则甲工厂淋浴用水量为:
Q甲淋=4860×0.06+360×0.04=306m3/d
2、乙工厂
职工生活用水量:
Q乙生=5000×0.035+3000×0.025=250m3/d 淋浴用水量:
Q乙淋=4860×0.06+360×0.04=306m3/d 则乙工厂淋浴用水量为:
Q2=Q甲生+Q甲淋+Q乙生+Q乙淋=278+306+250+306=1117m3/d 三、生产用水量Q3
Q3=1000+500=1500m3/d
四、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水量Q4,取20%
Q4=0.2(Q1+Q2+Q3)=0.2(20800+1117+1500)=4583.4m3/d 五、最高日用水量Q d
Q d =Q 1+Q 2+Q 3+Q 4=20800+1117+1500+4583.4=28100.4m 3/d
六、城市用水量计算表(见附表1) 七、最高日用水量逐时变化曲线(见附图1)
第四章 界限流量计算
一、根据每米管线造价:C=24.6+249D 1.7
可得:a=24.6, b=249, α=1.7 且k=1.734×10-9;m=5.33; η
βE
86P =
; β=0.4~0.5; E=40分/度; η=70%
二、求经济因素:α
b t
p mPk
f )100(+=
三、界限流量,见下表
第五章 管网定线
一、定线原则:
1、输配水线路尽量做到线路短,起伏小,土石方工程量小,造价经济。

2、输配水线路走向位置应符合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要求,并尽可能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敷设,以利施工。

3、配水管网应根据用水要求合理分布与全供水区,在满足各用户对水量水压的要求下,应尽可能缩短配水管线的长度。

4、配水管网的位置应使干管尽可能以最短距离到达主要用水地区及管网中的构筑物。

5、干管的位置,尽可能布置在两侧均有较大用户的道路上,以减少配水支管的数量。

6、配水干管之间在适当间距设置连接管,连接管应通过断管时满足事故用水要求的计算确定。

7、用以配水至用户和消防栓的配水支管,一般采用管径为150-200毫米;负担消防任务的配水支管不得小于150毫米。

二、实际定线
1、利用重力流,取水厂设在河流上游。

2、供水由西向东,保证甲乙两厂用水。

3、尽量减少拐弯,以减少水头损失。

4、为保证供水安全,布置成环状网。

5、泵站布置位置在高水坡上,利用重力流达到减少造价的目的。

6、考虑城市的发展,某些管段单侧供水。

第六章水力计算
一、沿线流量与节点流量:
1、比流量的计算
依用水量计算表知,城市最高日最高时居民生活用水及未预见水量为:
Q=960.96+195.142=1156.102m3/d
比流量:
q o=Q/ ∑L=1156.102×1000/[3600×(8626-75)]=0.03756L/s·m 大用户集中用水
Q'=(2508.288-1156.102)×1000/3600=97.829L/s
2、沿线流量计算:
3、节点流量计算:
4、初分流量
26.50
7 8 9
第七章管网平差计算和校核
管网分配流量时,应满足节点处连续性方程的要求,但由于某些管径的放大和采用了标准管径,所以出现了平差计算,使得闭合差为零;管网平差的目的是校正流量使之满足上述要求。

平差结果要求,小环∑h<0.5,大环∑h<1。

计算表经过三次校正,计算表分别为最高时环状网计算,消防时的校核,事故时的校核。

根据表里数据分别附有流量分配图。

详细计算见图。

经过三次校正后,小环各环闭合差均小于0.5米,大环闭合差为-0.888米,小于给定值,可满足要求。

1、管网最高用水时水力平差结果(见附表2)
最高用水时管网流量分配图(见附图2)
2、消防时的校核
本设计人口为10.4万,城市平均房屋层数为5层,采用在3、7节点两处设出水水头,每个用水45L/S,采用最大时用水量和消防时用水量校核。

消防时管网平差计算结果(见附表3)
消防时管网流量分配图(见附图3)
3、事故时校核
事故时城市安70%供水,工长供水改变,事故时采用最不利管段断裂时校核,本设计以4-5管段断裂时平差。

(1)事故时比流量:
q o '=70%Q/ ∑L
=70%×1156.102×1000/[3600×(8626-75-765) =0.0288L/s ·m
(2)沿线流量计算:
(3)节点
流量计算:
事故时管网平差计算结果(见附表4) 事故时管网流量分配图(见附图4)
第八章 设计参考资料
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
2、《给水工程》(第四版)教材
附图2:最高用水时流量分配图
附图3:消防时管网流量分配图
附图4:事故时管网流量分配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