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根式的加减(2)
【学习目标】
1.会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并熟练应用乘法公式.
2.通过对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会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顺序的确定和运算的准确性.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
知识链接: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实数的运算性质和法则同样适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也与实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二次根式加减的法则是什么?
答: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
2.计算:(1)146×38=33(2)542×14=153
. 3.写出我们学过的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a +b)(a -b)=a 2-b 2;(a +b)2=a 2+2ab +b 2;(a -b)2=a 2-
2ab +b 2.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 11,完成下列问题: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如何进行?
答:(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实数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1 2+12的结果是(D)
范例1:(乐山中考)化简54×
A .5 2
B .6 3
C . 3
D .53
仿例1:计算(548+12-627)÷3的值是( A )
A .4
B .-4
C .2
D .-2
仿例2:计算:
(1)(18-56)×12
= (2)(2+1)÷8-224
仿例3:计算: (1)13×3(18+6-1272); 解:原式=
33(32+6-32)=2; (2)(46-412
+38)÷2 2. 解:原式=(46+42)÷22=23+2.
学习笔记:
归纳: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时,一般先将二次根式转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根据题目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运算方法,同时要灵活运用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等简化计算.
行为提示: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先对学,再群学,对照答案,提出疑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小黑板上,在小组展示的时候解决.
学习笔记:
教会学生整理反思.知识模块二 运用运算律及乘法公式计算 范例2:计算: (1)(5-2)(5+2)=3; (2)(3-2)2=5-26.
仿例1:计算(5-3)(5+3)-(2+6)2的结果是( D )
A .-7
B .-7-2 3
C .-7-8 3
D .-6-43
仿例2:计算:2(2-1)-(2+1)0=1-2.
仿例3:3-2的相反数是2-3,倒数是-3-2,绝对值是2-3.
仿例4:若a =3-7,b =7+3,则a +b 的值是6,ab 的值是2.
仿例5:已知x =2+1,y =2-1,则x 2y -xy 2的值为2.
仿例6(1)(212-418
+348)×52; 解:原式=(2×23-4×14
2+3×43)×52=806-10; (2)(20+5)÷5-
13
×12; 解:原式=(25+5)÷5-133×12=3-43; (3)(2-1
2+1)2 016×(22+3)
2 015. 解:原式=(3-22)2 016×(22+3)2 015=3-2 2.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知识模块二 运用运算律及乘法公式计算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