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互联网金融思维

浅谈互联网金融思维

浅谈互联网金融思维摘要: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逐步深入社会、经济、思维等诸多层面。

伴随着各种互联网新技术的涌现,分享、协作、民主、普惠、自由、平等等思想不断被放到和增强,成为互联网向整个社会贡献的一笔精神财富,也导致了互联网思维的形成。

而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了经济和社会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也是不一而足。

作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应该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金融,从这点出发本文阐述了互联网思维的内容,浅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内涵,比较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差异。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思维长尾市场普惠金融一、互联网思维内涵互联网思维指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维方式。

目前而言,对于互联网思维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基本上的理解集中于“用户至上”“去中心化”“长尾”以及“跨界、迭代、极致、免费”几个方面。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伟认为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几个关键词是:1、用户至上,体验为王。

2、互联网赚钱的三种模式A利用互联网卖东西:卖真实的东西,叫电子商务;卖基金、理财产品,叫互联网金融;卖虚拟服务,餐馆打折券,叫O2OB广告:用户足够多,卖广告C增值服务:如网游,收取增值服务费3、免费是互联网的精神,但是免费是有条件的,如点够一桌菜,免费送啤酒。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认为互联网其实不是技术,而是一种观念,一种方法论,他将其总结成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1、专注:少就是多,大道至简一。

小米公司坚持只做小米手机2、极致: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

小米创业第一次就做了全球首款双核1.5G 的高端WCDMA智能手机3、口碑:超越用户预期4、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MIUI坚持每周迭代。

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赵大伟在《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一书中将互联网思维定义为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并将互联网思维体系归纳为9大思维(图1)20大法则。

图1、互联网思维体系1、用户思维(对市场、消费者的理解)法则1:得屌丝者得天下法则2:兜售参与感法则3:用户体验至上2、简约思维(对产品规划、产品设计的理解)法则4:专注、少即是多法则5:简约既是美3、极致思维(对产品/服务、用户体验的理解)法则6: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法则7:服务即营销4、迭代思维(对创新流程的理解)法则8:小处着眼,微创新法则9:精益创业,迅速迭代5、流量思维(对经营模式的理解)法则10:免费是为了更好的收费法则11: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6、社会化思维(对关系链、传播链的理解)法则12:利用社会化媒体,口碑营销法则13:利用社会化网络,众包协作7、大数据思维(对企业资产、竞争力的理解)法则14:数据资产成为关键竞争力法则15:你的用户不是一类人,而是每个人8、平台思维(对商业模式、组织形态的理解)法则16: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法则17:善用现有平台法则18:把企业打造成员工的平台9、跨界思维(对产业边界、产业链的理解)法则19:携“用户”以令诸侯法则20:用互联网思维,大胆颠覆式创新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对传统企业价值链的重新审视,体现在战略、业务和组织三个层面,以及供研产销的各个价值链条环节中。

并且将传统商业的“价值链”(见图2),改造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价值环”(见图3)。

图2、传统商业的价值链图3、互联网时代的价值环“价值环”以用户为中心,战略制定和商业模式设计要以用户为中心,业务开展要以用户为中心,组织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都要以用户为中心。

战略层、业务层和组织层都围绕着终端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进行设计。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价值环”模式。

其中,在业务层面,用户端和供应链端联接起来,形成了一个闭环,将不断地实现价值动态地传递,用户将需求反馈至研发生产,研发生产形成产品或服务再传递到销售端,销售端通过接触用户又形成了二次的循环。

这种经过互联网思维改造的“价值环”模式,将对传统商业生态和商业理论带来深刻的影响。

“价值环”要求我们必须要持续不断地关注用户需求、聆听用户反馈并且能够实时做出回应,这是未来企业建立商业模式的基础。

互联网思维在这个“价值环”中的分布:1、战略层主要命题:怎样明确产业定位?怎样制定战略?怎样设计商业模式?典型思维: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2、业务层(一)后端:产品研发及供应链主要命题:怎样做业务规划?怎样做品牌定位和产品设计?典型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二)前端:品牌及产品营销主要命题:怎样做品牌传播和业务经营?怎样做商业决策?用户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3、组织层主要命题:怎样设计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怎样建设组织文化?怎样设计考核机制?典型思维:用户思维、社会化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这样来看,互联网思维已经绝不仅仅是停留在营销环节,而是涉及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二、互联网金融思维互联网、移动通讯、IT技术的迅猛发展都赋予了金融业务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精髓“开放、平等、协作、共享”是互联网金融的精髓,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只有资源共享、信息对称、自由平等与优势互补,才能促使企业有效的提供金融服务。

1、开放: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延展的生态系统,单个行业无法完成全部服务;金融服务门槛降低,金融机构多元化,产品供给充足,市场竞争充分,用户拥有自由选择、评价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权利,甚至可以自由提供金融服务;人人都能以合理的价格、方便和有尊严地得到所需的金融服务,并从正当金融活动中受益。

2、平等:金融活动中所有主体的全面平等,不仅在于卖方、买方、买卖双方之间市场地位的平等,更在于平等的金融服务提供与使用权利,换言之,普通用户自己亦可以作为“金融机构”为自己和他人提供服务;企业间物质、人力成本差异不再是绝对筹码。

3、协作:包括金融机构互相协作,为用户提供更具价值的服务;金融机构与用户协作,改进产品设计;用户互相协作,实现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筛选乃至自金融。

4、共享:包括用户、产品、评价、信用等多层次的数据、信息与知识、经验的共享,甚至可包括金融服务过程中关键算法和模型的共享。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1、追求客户体验,完美诠释“以客户为中心”互联网金融使金融服务业的经营理念从以物为中心逐渐转向以人为中心。

逐渐转向如何获取和利用信息,充分研究和尊重用户体验和习惯,从客户角度设计和推出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上,这也更有力地体现了服务“以人为本”的金融服务宗旨。

2、海量数据积累,“注意力经济”大行其道“注意力经济”理论认为谁控制了流量入口谁就能抢占制高点;谁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谁就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依托互联网金融可以形成完善的、体系化的客户行为分析及营销维护数据库。

企业应该掌握数据通道,建立优质数据平台,通过商务流掌握信息流,最终形成大数据。

3、技术迅猛发展,服务种类方式“多元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创新带来高效益,成为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金融服务种类和方式出现了“多元化”态势,表现为服务手段增多、服务渠道拓宽和服务速度加快。

手机银行、微信银行、视频银行、NFC近场支付、快捷支付等新兴金融服务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4、平台深度融合,跨界合作“百花齐放”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模式,便是通过跨界合作、交互式营销,一方面高效聚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企业等多方资源。

另一面,整合了上下游资源,打通了全流程的业务链条,建立合作共赢、互补发展的共生关系。

(三)互联网金融思维模式1、服务海量用户。

金融企业的思维模式将由仅从少数客户身上赚取高额利差转变为兼从海量用户身上赚取微量服务利润,但由于客户规模优势,企业的总利润仍然能保持增长,典型的例子包括阿里的余额宝和民生银行的小微贷款。

2、关注个性化需求。

海量用户意味着需求多样性大大超过从前,必须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

这一目标可通过产品的参数化配置实现;也可通过用户自助设定(即允许用户在一定范围内自行调节产品参数)实现;还可以通过细分长尾市场,逐段发掘共性需求(以批发的方式做零售)实现。

3、关注长尾市场。

长尾问题的解决更加依赖企业的精细化经营和创新性思维,企业为此需要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4、重视创新。

长尾市场的用户获取与服务成本较高,金融企业必须通过持续创新才能降低个性化服务的成本,成功吸引海量用户,实现可持续发展。

否则,企业在这一市场里无利可图,离开这一市场则有未来被边缘化的风险。

5、正视风险。

海量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不容易把握,互联网思维下对时代的追求更容易导致金融产品的缺陷和失败危险,这就要求金融企业拥有充足的风险意识,具备顽强的抗风险能力。

从内部制度上,金融企业也需要针对长尾市场制定新型的风险防范和考核指标。

6、重视用户体验。

小微客户的获取成本和一次性服务成本均相对偏高,必须依靠多次服务来摊低成本。

良好的用户体验是获取用户的头道门槛,也是其高频访问的基础。

对用户体验的优化有可能对金融业务产生爆发式的影响,电商金融是一类典型的案例。

7、重视开放性。

一家金融机构再强大,也难以拥有完全满足海量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建立或加入开放式平台,在产品和服务层面与其他机构形成互补局面,将有利于二者共同吸引用户。

通过开放式平台式生态,为用户联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将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长久的优势地位。

8、重视草根群体。

草根群体是海量用户的基础,占据用户的主体。

对草根群体需求的满足将产生广泛的口碑效应,有利于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是吸引、服务海量用户的应有之意。

9、重视社会化营销。

社交网络的用户广泛,信息传播及时、迅速,爆发力强,亦是大量草根获取信息的主要场所。

已有大量成功案例证明社会化营销是捕获海量用户的主要途径。

三、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谢平认为,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开放、共享、去中心化、平等、选择、普惠和民主,而传统金融是精英化、神秘化、制造信息不对称然后赚钱。

互联网金融以“平台经济、赢家通吃”思维,以及决策链短、资源集中优势,迅速而强有力的在一个点上寻求突破,而且传统企业特别是金融业以稳健经营见长,其经营模式及组织架构很难照搬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同时因受条线化管理限制,在金融创新、服务渠道管理和IT服务支持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多局限,很难照搬互联网企业倡导的“快速迭代”的快速产品优化模式。

传统行业缺乏用户体验设计意识,目前银行业客户服务多以应用功能、应用场景按系统建设,缺乏整体服务思维,客户数据及服务信息形成“孤岛”,致使客户服务效率低下且成本很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