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未来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衡量人才素质的基本标准是看其是否会学习,所以,对于学习问题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型人才,就得对其学习品质进行培养,进行塑造,以达到能学习,会学习的目的。
学习品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特质和行为倾向,它持续、稳定地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是为了迁移应用,而迁移与应用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如果自己的经验不足以掌握某一原则,就必须扩大经验背景。
”学习的方法有很多,而现在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元认知”方法。
也是“反思”的方法,就是反思自己原有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分析其长处和短处,再在此基础上自己逐步扬长避短。
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大儒曾国藩,官至极点,曾被毛泽东和蒋介石所推崇,但少年以至青年时期都被老师和邻里认为是笨小孩,但他后来何以能成就大业,狂挽清朝延续了几十年,许多学者都认为是他每做一件事情都能反思,都能总结。
因此,别人介绍再好的学习方法,要分析其长处和短处,再在此基础上做起。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记录学习的点滴体会,不仅是对学习的深化,也是对表达的练习和积累。
写或不写心得,从学习效果来说是有很大区别的,读完以后,不写下一点来,也觉得很有收获,其实这时候脑子里还是模糊杂乱的。
要写下来,就好像逼着自己在思想上做一番清理,这实际上就是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课程教学的效率、效果倍受师生和社会的关注。
要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是由我们的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必要保证,而学习品质除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外,还要靠教育者在平时进行渗透和引导,以加强和塑造其品质的形成。
在“减负提质”达成普遍共识的今天,我们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策略研究》,旨在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品质,让所有学生善于学习,会学习,乐于学习,以期达到真正的“轻负高质”,促进学生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价值:
1、探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的理论和方法。
2、编制指导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品质培养的校本课程。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直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能和人格完善。
4、带动整个学校养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推动力。
5、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做好铺垫,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学习品质的培养虽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却不是一个自然随机的发展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强化、渗透和浸润。
因此,我们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旨在通过研究:
1、积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文本要素和教学要素,并以此为载体,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2、通过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机制与方法。
4、通过研究,探索并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养成水平的评价机制。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品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研究。
2、学生行为习惯与学习品质关系的研究。
3、有效挖掘教材,拓展和整合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研究。
4、课堂教师与学生有效配合,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五、主要的研究思路是:
1、走访学生,家长。
针对目前学生学习品质差的现实情况,通过走访学生家长,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品质情况,继而帮助学生找出学习品质差的原因。
2、召开座谈会。
通过召开各类学生座谈会,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品质情况。
3、调查问卷。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从学生中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品质情况,以便于课题研究的开展。
4、整理汇总。
把走访学生家长的资料,召开各类学生座谈会的资料,调查问卷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汇总。
5、制定方案。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对学生有激励性作用,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方案。
6、试行方案。
在校园里,从不同的年级选取一部分学生,就制定的方案进行试行。
7、情况反馈。
就制定的方案,在校园里试行一段时间之后,再召开座谈会,家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反馈试行的情况。
8、完善方案。
根据反馈的情况,再进一步来修改,完善方案,使方案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实用性。
9、推广实施方案。
在方案完善,成熟之后,在校园内进行推广,实施。
六、研究方法:
1、榜样示范法。
在校园里,通过树立典型,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崇拜有“偶像”,这样,可以发挥榜样的力量,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2、心理疏导法。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等的学生,特别是孤儿,单亲,性格内向的学生,通过心理疏导法,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走出阴影,迎接新生活。
3、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沟通、家访、个案跟踪等形式,走进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的良好的学习心理。
4、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
沟通学校与家庭,妥善处理老师、学生、家长的关系。
学校与家长齐心协力,共同教育学生。
6、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指导,培优补差,共同进步。
7、晕轮效应法。
根据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方法,一味指责和批评往往使学生意志消沉,而对一个学生的一种激励、一个鼓励、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表扬,一个期望往往能产生奇迹,能成就
一个人。
8、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弃学心理、自暴自弃等心理。
七、实施步骤
本课题实施大致分四个阶段,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集中必要的人力,力争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实践上取得实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9月)。
1、课题组成立,编写与课题相关的方案。
2、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进行申报。
3、收编,整理各种材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3月)。
1、深入学生实际,调查学生学习品质的现状,并针对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及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策略。
2、建立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培养的目标体系。
3、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理论和方法。
课题组教师撰课题研究方案,和学生,家长,教师进行座谈,研讨。
第三阶段:反馈阶段(2013年3月――2013年9月)。
针对实施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及反馈回来的相关信息,进行研究,不断的总结提高,不断完善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方案。
第四阶段:总结与成果推广阶段(2013年9月――2014年3月)
1、总结研究成果,在自查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报告和论文。
2、形成结题报告。
3、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