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环锭纺细纱机导纱动程的探讨_李德州
环锭纺细纱机导纱动程的探讨_李德州
由上表的测定结果可知, 须条距胶辊外边缘 距离与前胶辊握持力和后胶辊握持力的相关性系
数除一组为 0. 7外, 其余都很小, 即两者不相关。 当导纱动程增大到 15 mm ~ 18 mm 时, 前后胶辊 的握持力均能保持平稳, 满足牵伸要求。
3 调整前后质量比较
选择 7个品种, 将导纱动程由 6 mm ~ 9 mm 调整到 15 mm ~ 18 mm, 进行两种动程成纱质量 跟踪对比, 结果见表 2。
3
0. 37~ 0. 56 14. 08
6
0. 93~ 1. 12 14. 08
6
6
19
4. 10
16. 2
7
8
17
4. 21
16. 1
7
19
52
3. 19
12. 8
17
17
49
3. 17
表 1 须条在胶辊表面不同位置时胶辊握持力的测定结果
边距 b /mm
4. 0 6. 5 9. 0 11. 5 14. 0 16. 5 19. 0 21. 5 24
前胶辊握持力 /N 后胶辊握持力 /N
(邵尔 A 80度 ) (邵 尔 A80度 )
11. 17
11. 22
11. 56
11. 30
11. 61
第 38卷 第 1期 2010年 1月
Co tton Textile Techno logy
13
13
适当调小导纱动程, 降低导纱横动速度, 以免引起 质量水平的恶化。实际生产中, 导纱横动线速度
的计算可根据各类细纱机所配导纱横动机构的传 动情况进行计算, 作为调整依据。
表 2 导纱动程调整前后成纱质量对比
后胶辊握持力 /N (邵尔 A 65度 )
11. 07 11. 51 11. 96 12. 84 12. 95 12. 38 12. 04 11. 92 11. 53
对以上 6组胶辊握持力数据分别求得与边距 b 的相关系数:
邵尔 A80度前胶辊握 持力与边距 b 的相关 系数 - 0. 41; 邵尔 A80度后胶辊握持力与边距 b 的相关系数 0. 08; 邵尔 A70度前胶辊握持力与边 距 b 的相关系数 0. 7; 邵尔 A70度后胶辊握持力 与边距 b 的相关系数 0. 4; 邵尔 A 65度前胶辊握 持力与边距 b的相关系数 0. 2; 邵尔 A 65度后胶 辊握持力与边距 b的相关系数 0. 2。
L i D ezhou
( Jiangsu Y ueda T extile G roup S to ck Co. , L td. )
Abstrac t F easib ility of increasing r ing spinn ing fram e gu id ing travel was d iscussed. Function and restra in ing factors o f ring sp inn ing fram e gu iding trave lw ere ana ly zed. G ripping force o f rubber-cove red ro llw as tested and ana lyzed as fiber strand la id in different rubber-covered ro ll surface position. Gu id ing trav elw as con trasted and tested on seven products from 6 mm ~ 9 mm to 15 mm ~ 18 mm. The result show s that yarn quality w ill no t be effec ted w hen gu iding trave l is increased proper ly, wh ile rubber- covered ro ll lifetim e cou ld be extended, one re-reg rind ing period could be ex tended 3 to 4 m onths. G uiding travel adjustm ent shou ld be done carefu lly and guid ing linear speed should be contro lled under 4 mm /m in.
5
0. 58~ 0. 90 12. 63
1
1. 45~ 1. 80 12. 43
2
0. 99~ 1. 47 11. 64
1
2. 48~0. 20
0
4. 13~ 4. 92 10. 60 15
2. 28~ 3. 42 9. 44
0
5. 70~ 6. 84 10. 34
1 导纱动程的影响因素
实际生产中, 导纱动程受到摇架压力、胶辊握 持力、喇叭口定位等因素的制约。目前, 大部分细 纱机导纱动程在 6 mm ~ 9 mm 之间。近年来, 由 于新型纺纱器材的推广使用, 使原来制约导纱动 程的因素得以改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摇架压力。随着机械制造 水平的提高, 新型摇架加压量增大且稳定, 有利于提高胶辊对 须条的握持力。特别使胶辊沿横向能够获得更加 均匀一致的握持力, 为适当加大导纱动程创造了 条件。同时, 较高的摇架压力会加速胶辊磨损, 也 要求适当加大导纱动程以减小胶辊损耗。
( 3) 导纱喇叭口定位。以前的导纱喇叭口定 位依靠卡簧插在导纱扁钢上, 虽有易调节的优点, 但受到意外碰撞容易偏离原来位置, 造成粗纱跑 偏, 影响纺纱。现在由于机械制造水平的提高, 喇 叭口定位直接用 5 mm 螺钉固定在导纱 扁钢上, 保证了定位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综上所述, 现在的环锭纺细纱机已具备适当 放大导纱动程的条件。
品种 / tex
导纱动程 /m m
导纱横动速度 条干 细节
粗节
棉结 毛羽指 断裂强度 10万 m
/mm m in- 1 CV /% /个 km- 1 /个 km- 1 /个 km- 1 数 H /cN tex- 1 纱疵 /个
CJ 14. 6 CJ 14. 6 R 9. 7 R 9. 7 CJ/T 60 /40 13 CJ/T 60 /40 13 T /C J 65 /35 19. 7 T /C J 65 /35 19. 7 T /C J 65 /35 28 T /C J 65 /35 28 T /C 65 /35 42 T /C 65 /35 42 T /C J 80 /20 8. 4 T /C J 80 /20 8. 4
测试结果表明, 当导纱横动速度小于 4 mm / m in时, 对成纱质量没有什么影响; 当导纱横动速 度大于 4 mm /m in时, 成纱的条干和纱疵特别是 粗节、细节显著恶化。主要是因为过快的横动速 度破坏了须条的运动规律, 引起牵伸力与握持力 的变化, 使条干恶化、粗节、细节增多。由于中粗 号纱前罗拉速度较快, 细纱总牵伸倍数较小, 导纱 动程调整后横动速度处于较高水平, 容易出现超 过 4 mm /m in的情况, 所以在纺中粗号纱时建议
12
12
Cotton Textile Techno logy
第 38卷 第 1期 2010年 1月
( 2) 高弹低硬度胶辊。过去低弹高硬度胶辊 对于须条的握持力不足, 特别是靠近胶辊边缘比 较明显, 高弹低硬度胶辊与罗拉表面接触面积更 大, 具有更强的握持力, 提高了胶辊握持力沿横向 分布的均匀性。
6~ 9 15~ 18
6~ 9 15~ 18
6~ 9 15~ 18
6~ 9 15~ 18
6~ 9 15~ 18
6~ 9 15~ 18
6~ 9 15~ 18
0. 62~ 0. 93 11. 46
0
1. 55~ 1. 86 11. 37
1
0. 38~ 0. 58 13. 12
4
0. 95~ 1. 16 13. 14
关键词: 细纱机; 导纱动程; 胶辊; 抗绕性; 条干; 纱疵; 中图分类号: TS103. 23+ 1. 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1-7415( 2010) 01-0011-04
D iscussion of R ing Spinning F ram e Guiding T ravel
K ey W ords Spinning F ram e, G u id ing T rave,l Rubber-covered Ro l,l An t-i entang ling, Evenness, Y arn D efect
在环锭纺纱中, 分别由前胶辊与前下罗拉、中 上罗拉与中下罗拉处的胶圈、后胶辊与后下罗拉 组成握持点握持从喇叭口喂入的须条, 利用不同 的表面线速度实现对喂入须条的牵伸, 完成纺纱 的牵伸任务。在握持点中由于胶辊、胶圈与下罗 拉呈弧形接触, 在 握持力和牵伸力的 作用下, 须 条与握持点长期接触、摩擦会使胶辊、胶圈表 面 产生中凹, 变得 毛糙, 光滑 度下 降, 产生 握持 力 不足、光滑度降低, 出现握持 不良, 牵 伸不开、绕 胶辊等问题, 缩短 胶辊、胶圈的 使用寿命并影 响 纺纱过程的顺利进行, 导致生产成本 增加, 产 品 质量下降。
后胶辊握持力 /N (邵尔 A 70度 )
10. 78 11. 07 11. 86 12. 25 12. 64 12. 54 11. 89 11. 76 11. 56
前胶辊握持力 /N (邵尔 A 65度 )
11. 27 12. 35 13. 43 13. 48 13. 77 13. 52 13. 03 12. 81 112. 02
第 38卷 第 1期 2010年 1月
Co tton Textile Techno logy
11
11
环锭纺细纱机导纱动程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