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2017-2018学年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2017-2018学年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二〇一七至二〇一八学年度)
为更好地推进初中物理学科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进一步规范课程实施、落实课程细目、强化校本教研、夯实教学常规,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结合青州市“2017-2018学年度初中教育教学工作意见”,对全市初中2017~2018学年度物理学科教学教研工作制定如下意见。

一、加强三项研究
1.教材研究。

“课本课本,一课之本”。

教材最基本的
课程资源,教师要用教材来教,学生要用教材来学。

研究教
材、吃透教材,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和前提。

一是教师
要通读教材、分析教材,从整个初中教材、一册教材、一个
单元的教材到一节教材,结合课标,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教
学重难点,以及各个内容栏目的设计目的、意义和教学方式
等有个比较透彻的理解;二是要敢于超越教材,鼓励教师创
造性的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和拓展;但同时要注意,超越教材不是脱离教材。

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编写课前
阅读提纲,指导阅读方法,开展超前学习和课前预习。

2. 《课程标准细目表》的研究。

认真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细目表》(潍坊市教科院下发),领会各细化目标行为动词含义,目标的制定和续写要具体、行为化,如记住、写出、说出、会操作等,每个目标要有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个要素来组成,三维目标不能相互割裂。

仔细研究和把握各知识点认知层次要求,精心设计达标过程和措施。

特别是学习“目标达成建议”,利用好针对性达标检测题。

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细目表》指导自己的教学。

3.中考研究。

研究《中考说明》,明确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试题结构,知道中考命题的64个必考点和36个实验,明确认知和技能层次,领会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的能力要求,并在教学中着力强化。

研究中考试题特点,梳理近三年的中考试题,了解高频考点,通过阅卷数据分析教学和复习中的弱点,及时优化和调
并全批全改。

考试结束后,要仔细分析,实施矫正教学,调整教学策略。

三、推进有效教学
1. 践行潍坊市教科院《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附件1)。

逐条学习、研究、落实,反思自己在平日教学中的种种惯常行为,每人制定有效教学改进计划,借鉴“每月一事”的做法,有目标、有计划的优化策略,改变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 开展深度学习。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的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把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在众多思想中进行联系,并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去,并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我们可以把深度学习理解为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

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深度学习的理论,把握其基本内涵、特征和实施要求,在单元主题、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核心问题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中不断探索,在抓好基础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深度学习,提高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

3.打造个性化教学模式。

践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三讲三不讲,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等教学策略。

学习贯彻潍坊《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六种课型”各项要求(见附件)。

领会其操作要领,逐课型、逐条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

教师个人要大胆探索和提炼个性化高效课堂教学范式,教研组和互助共同体要开展活动,形成机制,帮助教师逐步完善、优化个性化教学模式,逐步实现模式化---常态化---个性化的提升。

教研室将进一步建立机制,帮助教师个性化教学的不断提升。

四、提高教学成绩
1.以物及理,重在“悟”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以及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根本学不好物理。

二是时刻联系实际,以事物为对象,探究其内在的规律。


是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悟”的认知环境创设上;放在“悟”的过程和方法指导上;放在“理”的生成、内化和理与物的结合上。

2.关注核心目标,发展学生能力。

关注审题能力(信息处理)——把审题的机会给学生,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技巧,改变浅念,形成专念;关注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探究是学习方式,更是学习内容,实验探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教学应有实验相伴;关注高层次思维能力——浅层的重复是对“智商”的摧残,要设计挑战性问题、创设思考的时空、搭建思考的支架、重视迁移、运用,加强物理模型和数学方法的教学,强化综合分析能力培养。

3.学会经营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微小的进步和成绩,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决心;着力培育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自觉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4.处理好四个关系,打造高效课堂。

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课本是第一位的,教师以课本为教本,学生以课本为学本。

日常教学和复习训练都是如此,谁脱离了教材,谁就失去了教学的基石;教师讲解与学生独立学习之间的关系——不能不讲,不能全讲,讲什么?什么时候讲?这些需要做好梳理、归类;讲到什么程度?这需要你的点拨和评价;做题数量与训练质量的关系——试卷和练习要突出重点、疑点和考点,尽量精准、典型、适量。

练习可以分为重点突出练、考点变通练、错点反复练,由“大水漫灌”到“定向滴灌”;复习进度与复习质量的关系——进度服从质量,求质关注速度。

教学是慢的艺术,请停下赶课的脚步,等一等学生;教学效率更应是学的效率。

5.加强训练,培养良好考试习惯。

良好考试习惯是影响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

习惯培养是场攻坚战,考验着教师的智慧和意志,功夫在平时,关键在老师的训练。

通过训练让学生养成三个习惯:认真仔细审题,不读三遍不做题;规范、严密、完整答题(作图);动笔写的习惯。

6.狠抓落实,提高教育教学成绩。

落实的差距就是成绩的差距,改错和补弱是最好的方法。

把教学内容提炼成问题。

将学习的内容落实到纸上。

建立错题本,把做错的题改过来。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基本要素
1.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2.以知识目标为主线索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合理整合,使教学内容既能凸显物理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其逻辑关系,又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

4.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对教材实验进行补充、完善、改进、创新,增加课堂教学中实验的数量;提高演示实验的成功率,规范学生动手实验操作,保证实验的效果。

6.通过精彩的课堂引入、新奇的实验等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把物理教学建立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授课过程注重基础,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7.多采用“问题链式”教学策略,将物理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弱化对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机械文字记忆,多分析其背后的因果关系。

初中学段物理学科课堂有效教学基本要素评价量表
A级(100-90); B级(89-75); C级(74-60)(制定人:刘守良、高庆文、庄英莉、于宏、安茂河、任献和)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课堂问答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
和组织答案时教师的等待)、叫答(教师指名某位学生或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这四个环节是前后连接的。

因此,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