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仁达国际物流中心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地下室防水工程)内容提要:专业工程特点编制依据监理工作流程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项目监理机构(章):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日期:江苏省建设厅监制一、专业工程特点:本工程地下部分建筑面积为5734平方米,基地面积为8033.7平方米,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变电所部分防水等级为一级。
地下室主体采用密实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抗渗等级P6.地下室侧壁外侧平整刷一层1mm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用量不应小于1.5kg/m2)和3mm厚防水卷材,砌筑墙壁式防水外墙为120mm厚砼实心砖M10水泥砂浆砌筑;地下室底板防水先用100mm厚C15混凝土垫层收光找平,再用1mm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用量不应小于1.5kg/m2),再用20mm1:2水泥砂浆做防水保护层。
防水层应沿底板周边上翻,并与侧壁防水层相连至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
地下室结构顶板上部依次做找坡层、防水层、保护层,待上部分验收后再做地面道路、覆土绿化等。
二、编制依据:1、江苏仁达国际物流中心工程设计图纸;2、本项目工程已批准的监理规划;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7、《地下建筑防水构造》02J301;三、监理工作流程:四、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一).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1、审查施工防水施工资质,施工资质达不到或无该项资质的,施工单位不得自行施工。
施工人员无专业防水施工资格的不得上岗。
2、审核、检查施工单位报审的用于防水施工的施工材料,地下防水工程所使用的防水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报审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开工,材料检验不合格的严禁用于工程施工。
3、阅读设计图纸,掌握防水设计要求,如果设计图纸无明确防水设计,监理工程师应及时提出,要求设计方完善设计。
4、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时重点审核:①、其对防水施工方案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施工组织设计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部分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补充完善,不符合规范、标准、设计要求的要及时整改。
②、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深井降水、深层搅拌桩止水、压密注浆、集水井配合明沟。
施工进度安排上要满足降水时间要求。
③、水平施工缝的位置施工留设在距底板300 mm高以上位置。
④混凝土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保证措施。
⑤、模板的穿墙的螺栓宜为一次性使用,应加焊止水片,穿墙的钢管应加焊止水环。
混凝土拆模后,应对对拉螺栓切除后的混凝土墙面凹槽进行防水处理。
⑥、基础外墙防水涂料施工前,应将墙面处理干净、晾干,阳角磨圆,阴角抹圆。
5、防水工程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编制详细的防水施工方案,审核方案施工方法、材料控制、质量标准、施工条件控制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对施工方案存在的缺陷,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完善、整改。
(二)施工阶段防水施工质量控制:1、抗渗混凝土防水层:(1)、防水混凝土施工应具备的条件:①防水混凝土垫层施工前,基坑应保持干燥,对存在的个别出水点应止水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垫层。
②、防水混凝土垫层上的漏水点应提前处理完成,保持混凝土浇筑前不漏水。
基坑内有雨水等大量积水时不得浇筑混凝土。
③、混凝土施工范围内的钢筋、模板工程已经全部施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
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
④、有施工缝的,施工缝的防水施工措施必须符合下列规定:a)、采用钢板止水带的,止水带的厚度、宽度、折边符合施工方案设计的要求,止水带已经按施工方案设计位置、标高安装完成,固定牢固、顺直,止水带的折边朝向迎水面,止水带搭接处焊接严密,焊渣清理干净。
被止水带冲断的钢筋已经按设计要求加固完成。
图纸设计对钢板止水带施工有具体要求的,遵从设计要求施工;设计无具体要求的,依据规范要求施工。
钢板止水带应满敷。
b)、二次施工施工缝时,应将上次施工缝处的砼表面凿毛,凿去疏松的混凝土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提前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施工下次混凝土前,将施工缝上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先浇30~50mm厚同一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的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
c)、穿墙管已经按设计位置、标高安装完成、固定牢固,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翼环与套管应连续满焊,并做好防腐处理。
穿墙管止水环宽度为200 mm(用于人防工程)。
模板的穿墙对拉螺栓加焊止水片,螺栓外层宜加装40*40*20小木块。
⑥、混凝土施工作业人员已经接受书面技术交底。
(2)、防水混凝土施工现场检查:①、混凝土级配通知单。
②、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40 m m~160㎜。
防水混凝土拌和物在运输后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砂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③、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动密实,振捣时间为10~30秒,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④、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的要求进行处理。
⑤、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3)防水混凝土检查验收:①、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100 m2抽查一处,每处10 m2,且不得少于3处,细部构造应全数检查。
②、防水砂浆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施工面积每100 m2抽查一处,每处10 m2,且不得少于3处。
③、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需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④、主控项目: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⑤、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每拌制不超过100 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b)、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c)、当一次连续浇筑1000 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 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d)、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e)、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f)、连续浇筑防水混凝土每500 m3留置一组抗渗试块(每组六块),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⑥、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的要求进行处理。
⑦、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⑧、施工缝、后浇带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在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养护。
b)、混凝土养护时间:普通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掺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c)、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⑩、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10mm检查方法:a)、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b)、检查施工验收记录、现场工程实体。
c)对结构偏差处理的混凝土应进行全数重新检查。
2、水泥砂浆防水层质量控制要点:①、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水层厚度单层施工宜为6~8mm,双层施工宜为10~12mm,掺外加剂、掺合料等的水泥砂浆防水层厚度宜为18~20mm。
②、应采用强度不低于3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
③、在受冻融循环作用时,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砂宜采用中砂,粒径3 mm以下。
含泥量不得大于1%。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不得大于1%。
防水水泥砂浆施工前,基层混凝土和砂浆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值的80%。
④、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粗糙、洁净并充分湿润且无积水。
基层表面的孔洞、缝隙应用与防水层相同的砂浆填塞抹平。
⑤、砂浆防水层施工作业人员已经接受技术交底。
⑥、砂浆防水层应分层铺抹或喷涂,铺抹时应压实、抹平,表面压光。
⑦、砂浆防水层各层应紧密贴合,每层宜连续施工,必须留茬时应采用阶梯坡形茬,但离开阴阳角处不得小于200 mm,接茬应依层次顺序施工,层层搭接紧密。
防水层的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
⑧、水泥砂浆防水层不宜在雨天及5级以上大风中施工。
施工时气温应在5℃~35℃,并不得在烈日照射下施工。
⑨、水泥砂浆终凝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温度不低于5℃并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⑩、砂浆宜随拌随用,不宜久置。
a)、主控项目:防水砂浆防水层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防水砂浆防水层各层之间必须结合牢固,无空鼓现象。
b)、一般项目:防水砂浆防水层表面应密实、平整,不得有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防水层施工缝留茬正确,接茬按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
砂浆防水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5%。
3、卷材防水层质量控制要点:①、铺贴防水卷材前,应将找平层清扫干净(当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时,找平层可取消),在基面上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较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②、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 mm,采用多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③转角、阴阳角等特殊部位应加贴1~2层卷材,宽度不小于500 mm。
④冷粘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a)、胶粘剂涂刷应均匀,不露底,不堆积。
b)、铺贴卷材时应控制胶粘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隔时间,排除卷材下的空气,用锟压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
c)、卷材铺贴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皱折。
d)、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其宽度不应小于10 mm。
⑤、热熔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a)、加热卷材应均匀,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厚度小于3 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