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武术是一种围绕技击而展开的徒手和持械的中国传统运动技术体系。
2.“武”字:具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主动地“操戈”的攻,一个是被动地“止戈”防。
3.外壮功:又称外功,泛指习武者通过专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使身体具有比常人较强的击打,抗击打,抗摔跌,抗磕碰的能力,以达到强筋骨、壮体魄之功效的功法运动4.内壮功:泛指习武者通过专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人体内在的精、气、神及脏腑、经络、血脉等的修炼,以达到精足、气壮、神明、内脏坚实,经络血脉通畅、内壮外强的功效的功法运动。
5.轻功:又称“弹跳功”,泛指通过各种专门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增强弹跳能力而蹦的高、跳的远之功效的功法运动6.柔功:泛指通过各种专门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提高肢体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伸展性能的功法运动。
7.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整套练习。
8.单练:是指个体独自进行的套路练习方式,可分为拳术和器械两类。
9.对练:是指在单练的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条件下进行的假设性攻防练习的套路形式。
10.集体练习:是指多人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同时进行演练的套路形式,演练时可配音乐。
11.拳术:是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
12.器械运动:是指手持武术兵器进行练习的套路运动13.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练习形式。
14.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技击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15.短兵:是两人手持一种特制的短器械,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击、刺、劈、斩等剑法和刀法为主要攻防方法进行比赛的竞技项目16.长兵:是两人手持一种特制的长器械,遵照一定的规则,以棍法和枪法为主要攻防方法进行比赛的竞技项目。
17.武术文化:是中华武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礼仪、军事思想、文学艺术、医学理论形形色色的社会形态的深刻影响,吸取诸多社会文化领域的精华,形成的具有独特性质的文化体系。
18.武德:即武术道德,就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
19.武术教学: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个由教师指导、学生练习。
在对学习效果及时评价的基础上的再指导,再学习,逐步掌握专项技术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过程。
20.领做:是教师实地的做动作带领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武术套路动作的结构、方向和路线21.12型:是指“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22.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23.抱拳礼:是在中国传统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的基础上,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予了新的含义,这是在国内外一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选填1.长器械主要有棍术、枪术、大刀,朴刀2.短器械主要有刀术、剑术、匕首等3.剑术的运动特点是轻盈洒脱、身法敏捷、刚柔相济、富有韵律。
4.搏斗运动包括散打、推手、短兵、长兵。
5.时间:1952年国家体委成立后,就设置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
1955年国家体委在运动司下设武术科。
1958年9月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
1986年北京正式成立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
1959年由国家体委正式批准和施行《武术竞赛规则》1987年武术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
1996年在上海体育学院设立了第一个武术理论与方法博士学位授予点,并于1997 年正式将学科定为民族传统体育学。
1996年,在上海体育学院设立了第一个武术理论与方法博士学位授予点1997年正式将学科定为民族传统体育学。
6.武术走向国际化的标准:武术队频繁出访表演亚洲武术联合会成立承办国际武术邀请赛国外武术组织纷纷成立。
7.武术教育的发展模式:大中小学校的武术教学活动地方公立与私立开设的各种武术培训机构专业体育院校的武术教育活动。
8.棍术的运动特点是勇猛泼辣、气势磅礴、棍扫一大片9.从武术的实际出发,武术文化可分为武技与武理技术文化层、武术行为文化层、武术心态文化层三个层次。
10,体育院校的教材按文化三层次,把武术文化形态的结构分为“物器技术层”“制度习俗层”“心理价值层”三个层面11.传统武德的本质仍表现为仁,义,礼,智,信,勇。
12.武术图解知识一般包括运动方向、运动路线、叙述顺序、动作名称和术语以及要领说明等方面的内容。
13武术教学中学生常遇到的“三多”问题:动作数量多、方向路线变化多、每个动作包含的因素多14.“四击”就是武术中的踢,打,摔,拿4种技击法则“八法”是指手,眼,身,步,精,气,力,功15.中国武家的3经四典五法:三经:《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4典:《六韬》《左传》《国语》《周书》五法:《孙子兵法》《司马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兵法》16.武术运动的分类: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单人套路、对练和集体套路)和搏斗运动。
简答问答一、武术形成的因素:1.人类的生存竞争2.原始战争。
3.宗教、娱乐、教育的发端。
4.工具的创造和使用。
二、武术运动的特点:1.攻防技击。
技击特点是它技术上最主要的特点,反映了武术的本质属性。
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性。
3.多拳种的广适性。
三、武术运动的价值:1.健身、防身价值:1.机理深邃,健身于乐。
2.内容丰富、老少皆宜。
3.身心化一、机体协调。
4.气神两合、内外兼修。
2.观赏娱乐价值。
3.教育价值:1.育德价值。
2.历练品质价值3.民族精神的价值。
4.武术的育智价值5.培养独立人格的价值。
4.社交价值。
5.经济价值:多样性、综合性、潜在性、外向性。
四、武术的形成阶段:1.原始社会的生产活动刺激武术的形成。
2.原始社会的战争促进了武术技能的形成。
3.原始社会的“武舞”与武术的萌芽。
4.阶级社会加速武术的形成五、武术运动文化的主要特征:1.哲学特性。
2.多元性及家族性。
3.民族性。
4.传承中的变异性。
六、现代武德主要包括:1.树立理想,为国争光。
2.爱国爱民,见义勇为。
3.尊师爱生,团结互助。
4.修身养性,遵纪守法。
5.文明礼貌,举止端正。
七、抱拳礼的具体含义是: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
拇指屈指表示谦虚,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
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拳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
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弯曲成圆,表示五湖四海,习武之人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抱拳礼一般应用在武术竞赛、表演、训练活动中。
八、武术对培养民族精神的价值与作用:1.武术有利于培养现代人良好竞争意识。
2.武术有利于现代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3.武术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意志品质。
九、中国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1.中国武术的德行思想包括:1.重义轻利2.崇德扬善3.谦和含蓄4.自强不息。
2.中国武术的技击思想包括:1.知行合一2.奇正相合3.刚柔相济4.避实击虚。
3.中国武术的体用思想包括:1.气用直养2.动静相得3.内外兼观十、中学武术教学的要求:1.注意武德教育。
1.培养良好的习武礼仪规范。
2.尊重同学,友好待人。
3.注重武德,不出手伤人。
2.突出重点,围绕重点。
1.围绕课的中心动作,一式多变。
2.突出重点,由易到难。
3.由浅入深,步步深入。
3.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调动学生的兴趣。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意个性化教学。
4.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武术教材与其他教材的搭配。
2.武术教材的选择搭配。
5.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6.集体教学为主。
7.加强安全教育。
8.注意培养骨干。
十一、武术教学的特点:1.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
2.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
3.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
4.强调动作规范,突出不同拳种风格。
5.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
十二、武术教学的要求:1.注重示范教学,运用多种形式教学。
2.了解各拳种的风格和特点。
3.提高安全意识。
十三、讲解的内容与方法;讲解的内容:1.基本技法 2.动作规格 3.攻防意义 4.关键环节 5.易犯错误。
讲解的方法:1.术语化讲解 2.形象化讲解 3.单词化讲解释 4.口诀化讲解。
十四、如何选择示范位置?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人数和队形来决定,以尽量让全体学生看得见为原则,一般站在以横队头排为底线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一列横队相对站立时,教师站在中间示范,若是四列横队,教师可以让前两列学生坐下或蹲下。
示范要尽量避免学生面向阳光或迎风,要有利于学生观察。
纵队行进时,示范点选在顶点略靠前进方向处。
十五、长拳的基本要求:手要捷快,眼要明锐,身要灵活,步要稳固,精要充沛,气要下沉,力要顺达,功要纯青,四击八法,以形喻势。
十六、识图自学的注意事项:1.掌握动作术语以及动作要求,了解图解中实线和虚线的意义,依照动作要领进行练习。
2.遇到较为复杂的动作时,可采用分解学习法,先学上肢动作,最后上下肢协调配合完成整个动作。
3.初学者要巩固练习方向,否则不易记忆,影响学习效果。
4.眼法是武术动作中重要的功法内容,在图解说明中,一般对定势动作的眼法有明确要求。
5.识图自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十七、剑术的技法要求:1.剑法清晰,轻快敏捷2.手腕灵活,以巧制胜3.持短入长,刚柔兼备4.身法生动,气韵洒脱。
十八、棍术基本技法特点:1.棍打一片2.梢把并用3.握法活便4.乘势顺力。
十九、太极拳的技术特点:1.虚灵顶劲2.气沉丹田3.含胸拔背4.松腰敛臀5.圆裆松胯6.沉肩坠肘7.舒指坐腕8.尾闾中正9.内宜鼓荡,外示安逸10.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二十、太极拳的文化内涵:1.松静为本2.阴阳相济3.以柔克刚二十一、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左右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风似闭十字手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