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为认真贯彻 ___ ___在部分省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 ___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部署,市人才办就我市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xx市现有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科研人员及农村实用人才等为主体的创新型人才约13.96万人。
其中,享受 ___特殊津贴专家63人,省领军人才1人,省级优秀专家13人,高级职称约1.26万人,中级职称7.66万人,高级工级别以上约4.8万人,其他约0.3万人。
近年来,我市以“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为指导思想,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提质增量,企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不断提升创业创新水平,大力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从制度建设、载体创新、构建平台、加强培训、提升服务等多个角度入手积极释放创新型人才红利,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1、完善制度建设,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筑牢基础。
我市先后制定___了《 ___xx市委、xx市人民 ___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xx-2020年xx市人才发展规划》等规定,不断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特别是通过制定《关于引进高端人才的实施方案》、《xx市海外人才联络站管理办法》等重点引进我市发展亟需紧缺的高端创新型人才。
目前,我市已初步构建了人才工作制度基本框架,为人才工作开展,特别是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广渠道、多方法引进创新型人才。
一是依托“xx江之友”院士专家联谊会这 ___台,持续发挥联谊会的高端智库作用。
每年举办一次院士专家“xx行”活动,期间 ___开展高层专家 ___、专项专题论证、院士专家系列访谈、发放征求意见函等系列活动,引导联谊会会员积极为xx建设建言献策,邀请院士专家为xx的发展巡诊把脉, ___;积极推动我市企业与院士专家合作,承接高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依靠院士专家丰富的人脉资源,引进创业创新科研人才和团队。
二是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提升创新驱动力。
我市现已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1个,进站两院院士25位,高层次专家90余位,相继承担了20余个国家级、 ___科研项目,争取国家科技专项1亿元,建站单位年直接增加产值1.8亿元,未来3-5年,预期可增加产值80亿元。
院士专家工作站帮助企业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极大推动了我市企业科研水平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时,通过院士专家的言传身教,我市本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质的提升。
三是开展合作挂职,柔性引进创新型人才。
我市先后引进了多位亟需紧缺人才挂职任市直部门及县(市)区副职,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智力资源,积极协调沟通、推动院地合作,破解技术难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有力推动了地方产业发展。
引进了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专家林玉英挂职任市科技局副局长加强了我市与中国科学院之间的沟通___,促成一系列科技洽谈活动,组建了“中国科学院xx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为我市的高层次人次引进做出了突出贡献。
根据凤城市汽车发动机增压器产业发展需要,引进了同济大学相关领域专家倪计民挂职任凤城市副市长,主抓汽车发动机增压器产业,任职以来,通过筹建产业联盟及院士专家工作站,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使凤城市汽车发动机增压器产业成为凤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技术创新新的爆发点。
3、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创新型人才发挥才干。
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及高科技人才创业创新,我市同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共建了“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xx中心”,建立了“xx 产学研合作专家库”,已有100多位专家与xx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同时围绕xx高新技术产业 ___区的发展定位及产业布局,我市与中国科学院、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共同组建了“中国科学院xx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打造了我市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器。
两个中心既是我市科研成果产学研用的平台,也是创新型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是未来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智力引擎。
4、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
为提升我市创新型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通过与相关领域的专业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合作办学、远程互动等形式,我市开展了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专门培训120多期,不断更新本土人才的创业创新理念、拓宽创业创新视野,同时通过各类项目推介、企事业招聘、创业创新讲座等活动,不断加强对社会各类人员的创业创新指导。
5、加大宣传力度,为创新型人才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通过多种渠道,对全市创新型人才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优秀创新型人才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同时积极向《中国 ___人事报》、《中国人才》等 ___、省、市各级媒体投稿,宣传我市创新型人才有关情况,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1、对创新型人才重视程度不够。
用人单位,尤其是部分企业对人才工人特别是创新人才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创新型人才对技术发展、科技更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对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一些中小企业经营者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限制,仍固守“投入必须立即有产出”的思维定式,不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订人力资源发展策略,致使企业人才大量流失,据统计,约有50%以上受调人员认为企业家的 ___水平对其离职有影响,而这一问题仍没有引起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足够重视。
2、创新型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虽然近年来我市创新型人才总量稳步增加,但13.96万人的总量,只占全市人才队伍总量(39.25万人)的35.6%,全市人口总量(239.4万人)的5.8%,远不有满足我市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从调研情况看,有近70%的人员就业首先追求工资福利待遇,其次是个人晋升空间、完善和宽松的发展环境,创业就业受地域经济影响较大,xx作为全省经济比较___的城市,能够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有限,企业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都不高,人才承载力、吸引力不够强。
创业创新人才的储备严重不足,有的外来大学生反映,在xx企业就业,可选择余地太少;本地大学生回流更少,即使回xx工作,也多为临时就业,而且还有一部分流入了机关事业单位。
同时我市的创业创新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高层次领军人才、优秀专家占创新型人才比例较低,特别是缺乏急需紧缺的高精尖创新型人才。
而我市的教育、卫生两大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所占比重过大,非公经济 ___拥有量相对偏低,只占到其职工总数的12%,而企业的目标需求是30%;对高层次研发人员的需求目标是23%,目前也仅达到8%左右。
在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大学、大专、高中(专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之比为1∶9∶16∶32∶68,而企业对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需求超过50%;全市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6:7,我市规模较好的企业此项比例为1∶2.5∶2.8,而按照国际公认最优比例1:3:6的标准,我市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明显不够合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偏少。
3、创业创新机制不完善,创新型人才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创新型人才队伍相关工作机制政策的研究探索不够,前瞻性、针对性不够强,同人才工作先进地区相比,现有人才政策缺乏吸引力,人才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不足,同时受编制、待遇等因素影响,部分人才政策红利释放不够,人才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激活人才创业创新的工作机制不完善,创新型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不够,通道狭窄,保障不足,难以调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和___。
从调研情况看,对于自主创业的 ___政策目前多流于形式,对于创业指导、工商登记、税费减免、 ___服务等等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全面的统筹协调和有效的贯彻落实。
4、创新型人才引进管理工作还存在误区。
一是过分重视引进外来人才,对引进的人才不论作用发挥多少、贡献大小,一概给予高出本地人才的待遇,制定政策也带有明显的偏向性,造成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假象,侧重引进外来人才,而忽视本地人才的 ___和利用,不仅 ___和企业会付出巨大的成本,而且会造成本地人才的浪费。
二是过分重视引进高学历人才,对院士、 ___后、 ___等人才的引进不遗余力,不计代价,资助、补助、奖励等政策多种多样,对其他基础人才重视不够。
事实上,这些引进的高端人才,刚性引进少、柔性引进多,我市能够承载这样高学历人才的企业并不多,反而会造成资源浪费,人才能力也发挥不出来。
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畅通海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来丹创业创新通道,加大急需紧缺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1、完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
要注意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创新型人才工作平台载体建设,加大对社会创业创新活动的投入;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引导激励创业创新的根本性作用,强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业创新的引导;要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提高信贷支持创业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业创新的良好局面;逐步建立政策协调、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合作协调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创新型人才供需预测和调控机制,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形成创新型人才 ___和资源共享体系。
2、发挥现有平台载体作用,积蓄创新型人才资源。
一是要继续加大“xx江之友”院士专家联谊会智力资源的挖掘利用,探索创新联谊会活动方式,充分利用院士专家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人脉资源,积极 ___开展项目洽谈、交流 ___、实地考察和专家讲坛等活动,引导院士专家及团队同我市智力需求项目有效对接,引进高层次人才来丹创业创新;二是要充分发挥好院士专家工作站、 ___后工作站和技能 ___工作站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科技领航作用,引导建站单位加大对“三站”的投入,提高“三站”的服务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承接优秀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能力,积极抢占科技前沿阵地,力争打造出一批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的领先技术和拳头产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要围绕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及新兴战略产业,加大产业发展智力创新联盟建设力度,利用产业发展集群效应和智力集聚效应,引导重点项目实现产学研用一条龙发展。
3、构建创业创新平台载体。
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 ___区、电商创业园区、中科院xx育成中心、产业发展智力创新联盟等为平台,有效融合 ___协调作用、市场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充分调动 ___和社会各方力量加大对创业创新容器的投入,保证重点要素供给,降低企业创业创新成本,为创新型人才发挥作用提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