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课后作业论文题目:社会团体财产所有权问题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法学班级:法学2012-1班教师:朱海坤教授目录摘要 (2)Abstact (2)第一章引言 (2)1.1研究背景 (2)1.2参考文献 (2)第二章社会团体 (3)2.1社会团体的概念 (3)2.2社会团体的概述 (3)2.3社会团体的举例 (4)第三章所有权 (4)3.1所有权的简介 (4)3.2所有的权特征 (5)3.3所有的权权能 (5)第四章财产所有权 (6)4.1财产所有权的概念 (6)4.2财产所有权的种类 (6)4.3财产所有权的特征 (6)第五章宗教团体 (6)5.1宗教团体的概念 (6)5.2宗教团体与宗教法 (7)第六章结束语 (7)社会团体财产所有权问题摘要宗教组织的财产权问题是衡量其法律地位的要素之一,对此世界各国的一般做法是赋予宗教组织以法人资格和财产所有权。
基于我国的宗教政策和宗教生活的实际情形,尽快转变观念,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宗教管理体制,即宗教法人财产所有权制度,既可明确宗教组织的法律地位,也便于加强政府对宗教管理。
AbstractProperty ownership issues of social groupsProperty right problem of religion organiz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o measure its legal status, the general practice in the world is to give the religion organization with legal personality and property ownership.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religious policy and religion based on life, change the idea as soon as possible, establish to adapt to market economy system of religion management system, namely religious corporative property ownership system, which can clear the legal position of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also facilitate the government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religion.研究目的:明确社会团体的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研究方法:引用文献资料进行论述研究结论:在我国建立宗教法人制度,既能明确宗教组织的法律地位,也能消除宗教财产所有权主体不确定、性质不鲜明的弊端。
关键词:社会团体、财产所有权、所有权、宗教团体、等第一章引言1研究背景我国宗教组织财产所有权问题刍议,综观世界各国的宗教立法,依法赋予宗教组织财产权是普遍的做法。
但是在宗教组织的财产权是财产所有权,还是管理权,宗教组织所有权归属于国家、集体、私人,还是该宗教法人,以及该宗教组织的财产属于公有还是私有的问题上,各国法律的规定不尽一致,在我国,各地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宗教组织财产权的内容,并体现宗教立法的宗旨,可以认为,是宗教立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参考文献[1]梁惠星.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建议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张照东,郭小东.企业法人财产权辨析[C].又,孔祥俊.企业法人财产权研究[C].伍中信.现代财务理论与产权理论的相关性研究[C].北京:中国民商法律网.2004年3月18日[3]柳经纬.债权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4]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①] 这里有关各国法的资料转引自:星云宗教立法之刍议[C],台北:普门学报[J],2002(7)[②] 本文关于日本宗教法人法的条文均采用平成13年11月28日法律129号文修订的最新版《日本宗教法人法》(日文),2004年2月下载自《houko》[③] 目前,关于产权的概念,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一是把产权等同于所有权,二是认为产权区别于所有权,并认为产权比所有权更宽泛"三是认为产权有别于所有权,但产权是所有权运动体系中的特定条件下的一组权利,包含在广义所有权范畴之中。
参见刘诚:论产权、产权法与财产法的体系[C],成都:天府评论[J],2001年10月23日第二章社会团体1社会团体的概念社会团体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目前的社会团体都带有准官方性质。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成立社会团体必须提交业务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业务主管部门是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授权的组织。
社会团体实际上附属在业务主管部门之下。
中国的社会团体是社会组织的一种。
2社会团体的概述分别是:中国文联、中国科协、全国侨联、中国作协、中国法学会、对外友协、贸促会、中国残联、宋庆龄基金会、中国记协、全国台联、黄埔军校同学会、外交学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欧美同学会、中华职业教育社。
以上20个社会团体的主要任务、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由中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直接确定,它们虽然是非政府性的组织,但在很大程度上行使着部分政府职能。
被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
在国际上,由于各国在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同,社会组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多种不同的称谓。
如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第三部门或独立部门、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免税组织。
等等。
这些叫法在内涵上区别不大。
与政府、企业相区别,社会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独立性、志愿性、公益性等基本特征。
2社会组织称谓的提出和使用,有利于纠正社会上对这类组织存在的片面认识,形成各方面重视和支持这类组织的共识。
我国将社会组织分为三类,即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是由公民或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按章程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包括行业性社团、学术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
基金会是利用捐赠财产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包括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分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劳动、民政、体育、中介服务和法律服务等十大类。
3社会团体的举例1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
是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华侨、外籍华人、香港澳门同胞境内投资企业和地方侨商组织、知名侨资企业家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国务院侨办是协会的主管部门。
协会接受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的主要任务是反映侨资企业要求,沟通侨资企业与政府的联系,促进侨资企业之间的合作,帮助解决侨资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维护侨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引导侨资企业规范经营和行业自律等。
2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是民政部主管、由中国社团研究会更名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其宗旨和使命是:动员和依靠社会各界力量,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与发展的理论研究,密切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推进社会组织的自律与诚信,扩大我国社会组织与国际社会组织的交往与合作,同时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和促进社会组织规范运作、健康发展。
3、中国消费者协会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以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广大消费者合理、科学消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为宗旨。
第三章所有权1所有权的简介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
它是一种财产权,所以又称财产所有权。
所有权是物权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种权利,具有绝对性、排他性、永续性三个特征,具体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四项权利。
产权和所有权房屋的所有权的区别是:产权是一个较大的概念,产权包括所有权。
房地产所有权只是房地产产权中主要的一种。
2所有的权特征所有权具有以下的特征:第一,所有权是绝对权。
所有权不需要他人的积极行为,只要他人不加干预,所有人自己便能实现其权利。
第二,所有权具有排他性。
所有权属于物权,具有排他的性质。
所有权人有权派出他人对于其行使权力的干涉,并且同一物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而不能并存两个以上的所有权。
第三,所有权是最完全的物权。
所有权是所有人对于其所有物进行一般的、全面的支配,内容最全面、最充分的物权,它不仅包括对于物的占有、使用、收益,还包括了对于物的最终处分权。
第四,所有权具有弹力性。
所有人在其所有物上为他人设定地役权、抵押权等权利,虽然占有、适用、收益甚至处分权都能与所有人发生全部或者部分的分离,但只要没有发生使所有权消灭的法律事实(如转让、所有物灭失),所有人仍然保持着对于其财产的支配权,所有权并不消灭。
第六,所有权具有观念性。
观念性,是指近代以来,所有权的存在已具观念化,即所有人不以对所有物的现实支配为必要,发生了重要的从所有到占有“所有人支配观念”的转化——把所有权行使带来的利益看得比所有物的控制更为重要的观念,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属于“所有人实现利益观念”的范畴。
第七,所有权具有平等性。
所有权作为私权,其法律地位应当无差别给予保护的物权属性。
3所有的权权能所有权的权能是指所有人为利用所有物以实现其对所有物的独占利益,而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采取的各种措施与手段。
所有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1、占有权能:对所有物加以实际管领或控制的权利。
占有权与所有人发生分离。
占有权与占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民法上的占有是指主体对物的实际控制。
占有本身只是一种事实而不是权利。
2、使用权能:在不损毁所有物或改变其性质的前提下,依照物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的权利。
使用权能也可以转移给非所有人行使,并且使用权能仅适用于非消耗物。
3、收益权能:收取所有物所生利息的权利。
收益权是与使用权有密切联系的所有权权能,因为通常收益是使用的结果,但使用权不能包括受益权。
4、处分权能:对所有物依法予以处置的权利。
处分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
处分权能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和拥有所有权的根本标志。
其通常只能由所有人自己行使。
所有权的限制:民法和其他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对所有权进行的限制主要表现为:(1)行使所有权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2)行使所有权不得妨害他人的合法权益(3)行使所有权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