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内接触网支持结构安装工艺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公司郑西电化项目部质量管理小组
二〇〇九年十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小组概况及活动计划 (3)
(一)、小组概况 (3)
(二)、人员名单表 (3)
(三)、小组活动制度 (4)
(四)、活动情况 (4)
三、选题及目标 (4)
(一)、施工工艺简介 (4)
(二) 、选题理由 (6)
四、现状调查 (6)
五、目标值的确定及可行性论证 (8)
六、原因分析 (9)
七、要因确认 (10)
八、制定对策 (12)
九、实施 (13)
十、效果检查 (13)
十一、巩固措施 (16)
十二、遗留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17)
一、工程概况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现有的铁路现状却严重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近年来高速铁路技术被人们开始重视并在全国掀起了高速铁路建设的高潮。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是国家规划的客运专线四纵四横中的四横之一,此工程按照最高时速350公里进行设计,因此对技术要求很高。
新的设计带来新的问题,全线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高架桥和隧道,对于高架桥上的接触网安装采用的是站前预留基础,施工和路基基本相同,隧道施工是一个难点,我们经过技术攻关和现场的实际检验,摸索出了一套隧道内支持结构安装切实可行的工艺。
郑西客专是我国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工程,也是我国铁路实现高速的关键工程,将开创我国铁路开行时速350公里旅客列车先河,并实现了技术的国产化。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工程东起郑州市,途经巩义、洛阳、渑池、三门峡、灵宝、华山、渭南、西至陕西省会西安市,线路全长523公里。
我我公司郑西四电集成项目部承建的范围是巩义~三门峡(DK80+250-DK227+791)段,本工程为新建350km/h电气化铁路,工程总量共计2站3区间,接触网147正线公里,计398线条公里,3个区间总共7个隧道,合计14.8公里,隧道内接触网吊柱安装780处,附加线吊住安装1300处。
因隧道照明受限,给隧道内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小组概况及活动计划
(一)、小组概况
(二)、人员名单表
成立日期2008.7
活动时间
2008.7-2009.6
QC 教育时间 人均72小时
注册
号
2008-7
活动次数
14次
出 勤 率
95%
小组类型 攻关型
隧道接触网支持结构安装工艺QC 攻关小组
(三)、小组活动制度
1、小组组织活动成员不得无故缺席,对小组组织的活动考勤。
2、组内开展会议讨论时,大家应畅所欲言,发扬民主,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鼓励创新。
3、每月规定QC小组活动至少1次,大家共同学习,互相提高。
(四)、活动情况
本小组自2008年7月成立以来,坚持每月进行至少1次的业务学习
以及交流会议,出勤率达到95%,成员在小组活动上能够畅所欲言,
积极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能提出有创新、创效的好办法。
大家能够经常选取施工现场有难点的技术问题进行科技攻关,互相
配合,各出其力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为把小组的活动成果全面实施
到施工现场而积极努力。
三、选题及目标
(一)、施工工艺简介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电气化工程为时速350km/h的电气化新建工程,为加强接触网在列车高速通过的稳定性,全线采用的是腕臂结构。
如何在隧道内照明、通信受限制的情况下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施工任务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此我们组织技术及施工人员进行了技术攻关,通过技术攻关完善了施工工艺,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施工步骤简述如下:
(1)隧道内吊柱安装
①按设计给定的跨距测量现场,并给现场
安装位置编号,将各种用途的吊柱和现场一一
对应好。
②检查现场站前预留的滑槽是否合适,确
定吊柱的位置,并
用记号笔在隧道
顶标画出吊柱的中心位置。
③将材料及梯车搬运至安装地点。
④将临时固定吊柱的T型螺栓固定在标画好
的吊柱中心位置两侧,固定好滑轮组,将滑轮组
连接吊柱,并缓缓上拉吊柱,到吊柱与滑槽靠近
时用T型螺栓将吊柱固定在滑槽上,调整吊柱的
限界和垂直度,拧紧螺栓,吊柱安装完成。
(2)支持结构安装
①采用钢卷尺测量底座安装的高度,
轨平面为准,在吊柱上划好红线标。
②测量吊柱的限界及斜率,并做好标
记。
③根据测量结果,计算腕臂。
④预配并安装腕臂。
支持结构安装完成。
(二) 、选题理由
课题:隧道内接触网支持结构安装工艺
理由:1、高速铁路技术在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是采用,是适应今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潮流,隧道接触网支持结构的安装工艺正是适应了这种潮流。
2、铁道部要求,今年年底即12月28日,郑西线要开通运营,就目前的形式看,站前工程还未完工,严重影响我公司的施工进度,时间一天天临近,站前施工单位给我们站后留下的施工时间非常有限,隧道部分的安装成了送电开通的瓶颈,隧道是否能完工是决定此工程是否能按时开通的关键。
3、隧道里面交通和照明都受到限制,施工安排比较困难。
4、没有现成的施工经验和方法。
鉴于上述理由,要确保电气化按时开通,用过去的方法和经验是不行的,必须从各方面影响因素分析,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保证电气化工程按时开通运营。
因此,小组成员经过认真讨论,决定以“隧道内接触网支持结构安装工艺”这个课题来开展活动,提高提高设备的安装效率和准确率,为电气化的送电开通赢得宝贵时间。
四、现状调查
1、把握问题现状
2009年4月6日,为了保证隧道内支持结构的顺利完成,小组经过研究讨论,决定由周绍启负责,对每个安装组隧道支持结构安装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见表),了解目前安装的情况非常重要。
同时我们结合隧道内安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
吊柱安装情况统计表
吊柱类型吊柱数量计划时间实际完成时间提前或推迟接触网吊柱 2 60分钟120分钟推迟60分钟AF悬挂吊柱 2 30分钟65分钟推迟35分钟AF対锚吊柱 2 50分钟90分钟推迟40分钟
2、找出本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问题统计表
3、根据表二中存在问题找出影响开通的主要问题。
频数(组)累计百分比(%)
1.道岔安装;
2.轨道电路安装;
3. 移频试验 ;
4.联锁试验; 5其它
1、安装支架移位
2、吊柱起吊
3、运料
4、照明
5、其他
五、目标值的确定及可行性论证
1、确定目标值的依据
根据现场的调查统计:根据现场的安装统计:接触网吊住共计780根,根据现有的设备和工具,每天可以两组人员同时按装,每天按8小时工作,一天只能安装16根接触网吊柱;AF悬挂吊柱1200根,AF对锚吊柱20根,按目前的速度安装,接触网吊住需要49天,AF吊柱安装需要40天,一共需要89天,而现在的工期我们只有30天的时间,所以我们必须提前59天。
所以,目标值初步确定为:29天安装完吊柱,合格率达到100%。
2、目标值可行性论证
1)通过采取各方面措施,以一根接触网吊住安装为例,安装架的组装需要15分钟,确定安装位置及划线5分钟,吊柱起吊需要5分钟,安装10分钟,调整10分钟,安装架的拆卸需要15分钟;采用可移动梯车代替安装架,即可节省组装和拆卸安装架的时间。
提高安装和调整的时间,即可提高安装效率。
2)小组由项目经理点兵,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组成,技术实力强、文化水平高,为实现目标提供组织、技术和经济保证。
3)项目领导非常重视这次攻关活动,在资金、人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3、目标值的确定
六、原因分析
七、要因确认
在2009年5月10日,我们郑西项目部QC小组组织会议,对所有的末端因素进行确认,统计出下面的要因确认表。
要因:专业教育不够、操作学习少、安装架移动困难、吊柱连接点和临时固定点选择不准确。
八、制定对策
对策表
九、实施
实施一、针对我们单位职工专业教育不够、现场操作水平技术差的特点,我们QC 小组于2009年4月15日对项目部的全体职工进行一次针对隧道施工的相关技术知识的培训,我们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易出问题的地方,通俗易懂的进行讲解,并在施工前组织他们进行练习,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
实施效果
试验期间活动期间目标值合格率柱状对比图
检查总结
在检查的过程中,我们对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组织人员分析了原因,进行了相应的处理,争取在下一阶段的施工中不会再出现相类似的问题。
经过QC小组的多次研究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管理层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依照新工艺进行安装吊柱以来,施工现场反映好声连连。
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对项目层层分体,建立健全分项制度,层层把关,重点部位重点控制,才能保证我们的施工全面达到设计标准,确保创优目标的实现。
实践证明,我们制定的各种措施是行之有效的,QC小组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
十一、巩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