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分子热运动篇1、物质的组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分子非常小,不借助仪器,肉眼是看不见的,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个的小圆球(物理模型法),那么一般一个分子的直径大约是10-10m,因此一个物体是由数量巨大的分子组成的。
(3)分子很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2、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间接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注意:不同的物质一定要相互接触才能发生扩散,必须是两种物质相互进入彼此。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的分子运动造成的,要注意和微小颗粒状物体运动的区别。
3、分子热运动(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的分子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2)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影响因素: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扩散的就越快。
4、分子间的作用力(1)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之所以不会分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从而使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
由于分子间也存在斥力作用,因此固体与液体很难被压缩。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
它们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只是斥力变化的比引力要快。
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作用力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间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内能篇1、内能(1)宏观物体的能表现为机械能,是物体外在的能量;微观物体的能表现为内能,是物体内在的能量。
(2)分子动能: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都具有动能,叫做分子动能。
(3)分子势能: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又具有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4)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符号J。
(5)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在相同状态下,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拓展: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热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符号J注意: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存在于热传递的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谈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b、热量的大小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都没有关系c、有些物体吸收或是放出热量后,温度不一定改变,但是内能改变了。
(2)内能的改变: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a、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高温低温的过程。
在不涉及物态变化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b、做功的过程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过程,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外加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
c、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上是相同的。
温度升高的时候内能增大,但是内能增大的时候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过程。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也不一定就大,内能的改变时有温度和做功共同决定的。
二、典型例题考点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例1、如果把质量为1g的食盐颗粒(约含2×1022个分子),放入蓄水量为107立方米的杭州西湖中,均匀之后,取出1cm3湖水,其中仍含有食盐分子约个。
解析:涉及到数学计算的物理题,最关键的是读懂题意。
考点2、扩散现象例2、扩散现象表明()A、分子之间有作用力B、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C、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D、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解析: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所以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故D是正确选项。
考点3、分子热运动例3、“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词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写春天晴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解释为花朵分泌处的芳香油分子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解析:花香浓郁,说明空气中的芳香油分子比较多,运动的越剧烈。
且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考点4、分子间作用力例4、(2009•南京)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解析: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故选A.考点5、分子动理论例5(2012•泰安)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 B.炒菜时加盐使菜变咸C.室内喷清新剂,香气四溢 D.密封的室内一人吸烟,其他人闻到烟味解析:A、沙尘漫天浮动,这是沙土的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 符合题意;B、炒菜时加盐使菜变咸,说明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B不合题意;C、室内喷清新剂,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不合题意;D、密封的室内一人吸烟,其他人闻到烟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合题意;故选A.考点6、对内能的理解例6、下列关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C、物体的能只和温度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物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所以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解析:(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但是不仅与温度有关(3)物体内能的改变,其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果该物体的温度改变,其内能一定改变例7、有关物体的内能、温度和热量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考点7、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例8、(2012宁夏)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B、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C、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D、两手相互搓揉,手掌发热解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三、课堂训练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空气流动形成风 B.清晨扫地时,可以看到尘埃在空中乱舞C.将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沿途形成一长串墨迹D.将几粒粗盐放入盛有水的杯子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2、(2012•苏州)苏州市已开展对空气中的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人后会进人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PM2.5在空中的运动属于/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浓度的做法3、根纱线容易拉断,―根铜丝不容易拉断,这一现象说明()A.纱线分子间不存在引力,铜丝分子间有引力B.纱线分子间的引力比铜丝分子间的引力小C.纱线分子间有斥力,铜丝分子间不存在斥力D.纱线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铜丝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4、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花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香味扩散的越慢B、若温度低于0℃,这个现象消失C、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相互的作用力D、这个现象说明分子运动时无规则的5、关于分子动理论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一定加剧C、分子间存在引力时,,就没有斥力D、0℃冰没有内能6、(2012山东,多选)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B、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不会发生热传递C、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任何物体都有内能,通过摩擦可以增大冰块的内能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在地面的冰块没有内能B、空中飞行的飞机比静止在地面的火车内能大C、动能大的物体内能大D、自然界处于任何状态下,在任何位置的物体都有内能8、(2012•烟台)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 、由滑梯上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 B、搓手取暖C 、钻木取火D、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出9、(2012•安徽)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10、(2012四川内江)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分子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间只有斥力B、在固体中,分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微振动,而气体分子可以在空间到处移动C、当物体的温度是0℃时,组成物体的分子就停止热运动了,物体的内能就为0D、“摩擦生热”和“钻木取火”这两种方式,从能量转化角度来看,本质是不同的四、课堂总结1、物质的组成:2、分子的扩散:3、分子的热运动:4、分子间作用力:5、内能:6、改变内能的方式:7、内能、温度和能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