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室间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室间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室间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输血科通过参加自治区卫生厅室间质评卫生部室
间质评,提高实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科参加相容性试验的室间质评。

3、职责: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室间质评工作。

4、仪器设备:
4.1设备:显微镜、普通离心机、试剂冷藏柜、移液器、冰箱、血液冷藏箱、数显恒温水浴锅、入出库血液工作站(计算机一套)。

4.2运行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8~27℃,湿度应保持在30~70%。

4.3 放置地点:交叉配血室配血区。

5. 原理:室间质评是本实验室以为机构所执行的客观的评价实验室测定结果的一种体系。

由第三方机构采用一系列的办法连续地、客观地评价各实验室的试验结果,并发现实验室本身不易发现的不准确性,了解各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

6.试剂:
6.1试剂名称:凝聚胺试剂盒,抗球蛋白试剂、ABO反定型试剂、 A、B、O型试剂红细胞。

6.2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储存温度为2~8℃,有效期详见说明书。

7.操作规程
7.1 输血科每年应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全国临床输血相容性检验室间质评项目,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发放质控品。

输血科接到质控品后,首先按项目、批次逐一核查,如发现样品存在缺、漏、编号重复等情况,立即与EQA 组织单位联系。

7.2质评的内容包括以下项目:①ABO正定型;②ABO反定型
③RhD血型;④抗体筛检;⑤交叉配血试验。

7.3血清质控品不能及时检测时应冷冻保存-18℃以下,红细胞质控品保存在2~6℃的冰箱中。

7.4在规定的检测日期,从冰箱中取出质控样品,室温放置30min,使其充分复溶后平衡至室温。

7.5室间质评样品与常规检测标本同时进行检测,保证检测条件一致,不宜由专人在优于常规工作的条件下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执行各个质控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

7.6认真分析检测结果并做好记录。

7.7填写回报表
(1)分析结果后填写回报表,包括本实验室编号及单位名称、各项目的试验结果、所用方法、仪器及试剂生产厂家、批号等。

(2)在规定的时期内网报给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相关组织单位。

7.8根据EQA组织单位对本实验室的质控结果评分进行总结,如果EQA活动中出现不满意的结果,应按照EQA纠正活动的要求进行以下整改;尽快寻找和分析出现不满意结果的原因,并进行有效整改。

有效整改活动包括对质量体系相关要素的控制、技术能力的分析以及进行相关试验和利用反馈信息等。

7.9输血科应将室间质评结果、整改报告进行详细的总结,将室间质评材料以文档的形式保存。

8.注意事项
8.1用于室间质评的质控品量应充足,以便能对可疑的结果进行重复试验。

8.2加样前一定要将质控品混匀,加样要准确。

8.3质控品应进行防腐处理,包括符合要求,在限定的条件下贮存,按规定的日期与质控的学规试验项目同步检测。

8.4所有质控品应避免反复冻融,复溶的质控品在2~6℃可保存1周。

8.5参评的质控项目应与本实验室开展的试验项目相适应。

8.6进行室间质评必须要检测常规标本的方法检测质控品,并应能反应常规工作水平,不应安排常规检验人员更高级的实验室人员检测,检测结果不应受到“特殊的复查”,检测人员不应更改实验结果或从其他参加室间质评单位获得结果。

8.7对质评结果要经过仔细核查,确定无误后方可发出。

8.8所有的质控品应被视为有潜在污染性的物品进行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