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荆轲刺秦王成语文化人物上课用

荆轲刺秦王成语文化人物上课用

《荆轲刺秦王》相关成语
【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切齿拊心】:切齿,咬牙;拊心,搥胸。

形容愤恨到极点。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功败垂成】: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荆轲刺秦王》古代文化常识
①陛下:陛,指帝王宫殿前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辞。

②太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自秦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

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③中庶子:官名(见课本)
④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自唐到清代,指高官。

⑤羽声:传统音乐术语,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声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⑥九宾: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古代朝会大典设“九宾”,但说法不一。

⑦足下:敬称。

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

⑧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

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

宗庙制度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不准立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战国策》当中的精彩华章《荆轲刺秦王》。

自古以来,在中国燕赵大地,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的故事,难怪古人说“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此言不虚。

荆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

荆轲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

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也就是说,他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却流传千年。

司马迁为其立传,评价其“名垂千古”。

在《史记》当中记录荆轲的文字和《战国策》中的记录几乎完全一样,没有什么改动,这不仅反映了史学大师司马迁对这篇文章的喜爱,而且反映了司马迁对荆轲的重视和偏爱。

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荆轲身上的拔刀相助,诚信勇敢的侠义精神一直是我们民族精神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近荆轲,让我们一同感受荆轲慷慨悲歌的情怀,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文《荆轲刺秦王》。

在单元提示中,我们注意到还有这样的要求:(出示课件,学生朗读)在欣赏叙事艺术的同时,品评人物,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

(出示课件)自主,合作,探究,说一说本文哪些地方写人物写得特别好,请你结合具体的字词句和艺术手法来说一说刻画人物好在何处?生:我特别欣赏樊於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