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山岳台
1.当代居民崇拜天体,从东部来的 居民带来了崇拜山岳的信仰, 他们把庙宇叫做"山的住宅",造 在高高的台子上,形成了一种 叫山岳台的宗教建筑物,两河 流域平原上高耸的塔格让人感 到庄严,甚至神圣。当地居民 的天体崇拜也采用了这种高台 建筑物,后来又发展为星象台。
名词解释 星象台: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 塔式建筑物。山岳台或天体台是用土坯砌筑或夯土的多 层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 大的神堂,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有沿正面 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
两个仪典大厅、后 宫、财库之间以“三门 厅” 为联系,中央为
接
待厅和百柱厅,东南 面为宫殿和内宫,周围
是绿化和凉亭等。布局
整齐但无轴线关系。
帕赛玻里斯宫殿的墙裙、台基、台阶、门窗和壁龛的边 框等用石材砌筑或贴面,正面入口前的大台基和106级大 台阶上,侧面刻着从各部落来朝的人的行列,他们恭敬 地走向大门——“万邦之门”,大门形制和萨艮王宫的 大门很相似,高18米,门洞前言两侧也有一对五腿兽。
二、主要的建筑类型和形制
两河流域中下游是冲积平原,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 因此主要的建筑材料为黏土和芦苇,有时候也会用乱石 垫基础。早在公元前四千纪之末,就有了拱券技术,但 因为缺乏燃料,矿的产量不够,所以拱券结构只用于仓 库、坟墓和水沟。而住宅、宫殿和庙宇只在门洞上发券。
住宅和宫殿的形制特点
3.成就:在这个区域内,世俗建筑占着主导地位,发展了 多种建筑形制和吩咐多彩的以土为主要材料的装饰手法, 达到很高水平,多古代和中世纪的建筑文化做出了重大 的贡献。
4.交流:这个地区同周围文化交流频繁,建筑常常汲取 外来文化的影响,有时候甚至用外地的工匠或奴隶建造 宫殿。 5.实例:新巴比伦城、叙利亚和波斯的宫殿,是这个区 域的代表性建筑。
玻璃饰面上有浮雕,他们预先分成片段做在小块的玻璃 砖上,在贴面时在拼合起来,题材大多是程式化的动物、 植物或者其他花饰,大面积的底子是深蓝色的,浮雕是 紫色或金黄色的,轮廓分明,装饰性很强。 饰面的构图有两种:一种是以 整面墙为一幅画面,上下分几 段处理,题材横向重复而上下 各段不同。另一种是在大墙面 上均匀的排列一两种动物,简
单的不断重复,例如巴比伦的主要城门——伊什达门。
饰面的技术和艺术手法都产生于土坯墙的实际需要, 合于饰面材料本身的制作和施工特点,反映建筑的结构 逻辑。同时又具有艺术表现力,形成了稳定的传统。
历史上凡是纯正的建筑风格,它的装饰因素往往能同 结构因素和构造因素相结合,甚至为它们所需要。
you
乌尔山岳台:公元前2200年——前500年间建造了大量的 山岳台,保留至今的大约有25座,乌尔山岳台是保存最 好的一座。
乌尔月神台:
第一层基地面积65*45(m),高 9.75m;
第二层基地面积37*23(m), 高2.5m,总高约21m。
生土夯筑,外面贴一层砖,砌 着薄薄的凸出体。 传说第一层是黑色,象征冥界; 第二层是红色,象征人间;第 三层是青色,象征天堂;第四 层是白色,便是月神庙。
2.萨艮王宫的装饰特点 墙是土坯的,墙的下部有1.1米左右高的一段用石块 砌,重要地方的外侧再用石板贴墙裙,一般的贴砖和琉 璃砖。
王宫大门有四座方形碉楼
夹着三个拱门,中央拱门高 4.3米,墙上贴满琉璃,在门 洞口的两侧和碉楼的转角处, 石板上雕人首翼牛像。
人首翼牛像
五腿人首翼牛像的构思体现了艺术家勇敢的独创精神, 他们不受雕刻体裁的束缚,不受自然像的束缚,给了人 首翼牛像五条腿,因此从正、侧看起来均形象完整,周 密的考虑在建筑物上具有地观赏条件,这是建筑装饰雕 刻的重要原则。
四、萨艮二世王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背景 两河上游的亚述统一了西亚,征服了埃及之后,它的 建筑除了当地的石建筑传统之外有大量汲取两河下游和 埃及的经验,几个皇帝兴建都城,建设规模大于以前西 亚任何一个国家,它最重要的建筑遗迹是萨艮王宫。 城市平面为方形,每边长约2公里,城墙厚约50米, 高约20米,上有可供四马战车奔驰的大坡道,还有碉堡 和 防御性门楼。
在奴隶时代、埃及、叙利亚、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 马的建筑成就比较高,对后世影响比较大。 埃及和波斯的建筑传统因历史的变迁而中辍。 希腊和罗马的建筑,2000多年来,虽然有中世纪的曲 折,基本上在欧洲一脉相承,欧洲人习惯于把希腊、罗 马文化称为古典文化,把他们的建筑称为古典建筑。
Thank
1.一般用土坯砌墙,墙头排树干,铺芦苇,再拍一层土。 因为木质低劣,所以房屋窄而长向发展。 2.因为内部空间不发达,气候炎热,所以比较重视内院, 住宅和宫殿都是内院式的。房间从四面对着院子,主卧 室朝北。 3.宫殿有串联或并联的三个院子。一是行政部分、二是 居住部分,另一个是服役部分。平面布局没有完整的构 思。渐渐有追求对称和整齐并突出大殿和圣堂的趋势。 4.公元前三千纪起,宫殿和庙宇的大门的形制是:一堆 上面有雉堞的方形碉楼夹着拱门。拱门门道两侧有埋伏 兵士的龛,这种门制为西亚大型建筑物普遍采用,并且 传到了古埃及。
五、帕赛玻里斯王宫
1.背景
波斯人曾经创立横跨亚非欧的伟大帝国,他们信奉拜 火教,露天设祭,没有庙宇。按部落特有观念,皇帝的权 威不是有宗教建立的,而是由他所拥有的财富加建立的, 波斯皇帝的掠夺和聚敛不择手段,他们的宫殿,极其豪华 壮丽,却没有宗教气息。
波斯帝国的帕赛玻里斯王宫,倚山建在用精凿的方块 石依山筑起的平台上,面积大约450m*350m,宫殿大体 分三部分:背部是两个典仪性的大殿,东南是财库,西 南是后宫。
三、色彩斑斓的饰面技术
1.起源和演变
两河流域多暴雨,为保护土坯免受侵蚀,公元前四千 纪,一些重要建筑物的重要部分,趁土坯还潮软的时候, 楔进长约12公分的圆锥形陶钉。 当地盛产石油,公元前三千纪后,多用沥青保护墙面, 比陶钉更便于施工,更能防潮,因此,陶钉被淘汰。为 防护沥青免受烈日暴晒,又在外面贴各色的石片个贝壳, 他们构成斑斓的装饰图案,把陶钉作彩色饰面的传统保 持下来。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第二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一、概述 二、主要的建筑类型和形制 三、色彩斑斓的饰面技术
四、萨艮二世王宫
五、帕赛玻里斯王宫
一、概述
古 代 两
河
流 域
1.两河流域:即西南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 域平原,称为"美索比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区”。 这一地区由于当时在发展农业上的条件较好,出现了世 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约为同时。 2.分类:两河流域的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幼发 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和上游的,两河地区的文化分 别由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和波斯帝 国等几个不同时期构成。
因为墙的下部最容易损坏,所以多在这部分用砖或石板 贴面,做成墙裙,于是,在墙裙上作横幅的浮雕就成了 这一地区古代建筑的又一特色。
乌鲁克的土墙饰面
2.玻璃砖 土坯墙的保护和建筑物的彩色饰面因为有了玻璃砖而大 大提高了一步,玻璃砖防水性能好,光泽美丽,公元前6 世纪前半叶建设起来的新巴比伦城,重要的建筑物大量 使用玻璃砖贴面,玻璃装饰的水平已经很高,形成了整 套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