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关行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编者按
中国报关协会于2008年8月组织全国各地方报关协会开展了首次行业状况调查,并对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进行了汇总分析,形成了《中国报关协会关于中国报关行业现状的调查报告》,呈报海关总署署领导阅示。
针对上述调查报告,盛光祖署长批示:重视和加强对报关企业和报关员的管理,促进报关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推进大监管体系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和加强实际监管的需要。
报关协会的调查对于摸清报关企业和报关员队伍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请培军同志召集有关部门,研究有关建议的落实。
鲁培军副署长批示:报关协会开展的专项调查,工作做得很细。
也很有意义。
调查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及建议,对进一步提高报关企业(报关员)的工作质量,做好协会乃至海关有关工作很有参考价值。
请协会提炼调查成果。
研究制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工作再上新水平的措施。
请监管、统计、稽查、政法等部门重视所提建议,研究改进相关工作,并结合本职工作,全力支持和配合协会的工作。
现将《中国报关协会关于中国报关行业现状的调查报告》予以转发。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从1978年至2008年的三十年间,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2008年我国的外贸总值已达2.5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相当于2001年的4.1倍,比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了124倍。
飞速发展的进出口贸易催生了中国的报关业并带动了
它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的报关业与中国的对外贸易相生相伴,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2002年12月中国报关协会成立后,各地方协会陆续成立,截至2009年4月,全国成立的地方报关协会已有27家,报关行业开始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为了摸清中国报关业的现状,2008年8月,中国报关协会组织开展了首次行业状况调查,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数据,这对更好地规划协会工作,引领行业进步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调研期间适值金融危机在全球爆发,我国进出口贸易在2008年第4季度已经受到了影响,同比出现的负增长开始波及到了报关企业。
本次调查采取了问卷的形式,辅以座谈,专访企业、报关员、海关等,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取客观、公正的数据与评
价意见。
由于是首次调查,经验不足,问卷指标设计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和完善。
海关总署统计司、稽查司、教培中心对本次调查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广大报关企业积极参与,各地方报关协会全力配合,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调查工作得以圆满结束。
一、我国报关业的地理分布及报关现状
截至2008年6月30日,全国报关单位共有632114个,其中收发货人共有625659个,报关企业有6455个。
2007年度实际报关的有18409个,占报关单位总数的2.91%。
2007年全年报关单量共5116.44万份,比2006年度增长13.7%。
(一)报关业务相对集中在东部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一直以东部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为主,以2008年为例,广东、江苏、上海位列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前三甲:其中广东省进出口总值6832.6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6.7%;同期江苏、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22.17亿美元和3221亿美元,上述三省市进出口合计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0%以上。
全国6455个报关企业绝大部分也是分布在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
与海关对进出口的管理相一致,报关协会的工作重点也在于此。
(二)报关形式以代理报关为主
2008年上半年自理报关的有9022个,占收发货人总数的1.44%;2008年上半年报关单量共2601.69万份,其中由
报关企业代理报关的有2187.66万份,占报关单总量的
84.09 %。
在有的口岸代理报关的业务量甚至达到了当地总量的96%-97%,这也反映了目前整个报关市场仍然以委托代理报关形式为主,报关企业在整个报关市场中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代表着我国当前报关专业化的水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报关单位的海关评估等级整体不高
全国现有报关单位632,114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其中AA类3716家,A类9626家,B类612995家,C类1092家,其他4685家;报关企业6,455家,其中A类68家, B类6370家,C类7家,D类3家,其他7家。
二、报关形式及相关分析
按照报关的行为性质分类,报关活动可分为自理报关和代理报关两种。
从统计数据来看,虽然报关企业仅占报关单位的1%左右,但报关企业代理报关的额度却已经占到了报关单总量的80%以上,而且这一趋势将会随着进出口贸易量的增长、报关企业的越来越明显的主营业务优势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逐渐增强,主要原因为:
(一)报关行业对运作的专业化要求
目前的报关业务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特别是实行了电子帐册和无纸化报关后,客观上要求报关单位要具备一定的操作经验,熟悉单证规范填报、预录操作、传送申报和办理报关手续等业务。
诸如归类,其中就蕴含着较多知识,一种新出的货品归类可能有三、四种之多,由于涉及税率不同,收发货人对这方面知识不够专业,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会选择专业报关公司咨询或代理。
(二)报关行业对服务的精细化追求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收发货人对贸易成本的最小
化要求,全方位、精细化的报关服务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
广大客户希望通过报关服务享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便利:一是通过合法规范的操作降低企业风险,有效规避各类贸易风险;二是要求尽量减少差错率,确保报关服务的准确性和货物的安全性;三是信息反馈必须及时,通关过程必须高效、便利。
(三)报关行业对政策的实时化需求
从某种角度来说,报关单位的收益特别是报关企业的收益是国家乃至国家间进出口贸易政策调整的晴雨表。
受国内产业发展需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以及国家间贸易摩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出口贸易政策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诸如出口退税政策、检验检疫的新规定等等,都会对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对外贸政策的高度敏感
性和较为专业的深度解读,使得报关企业与其他报关单位相比在报关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三、报关从业人员队伍现状
截至2008年6月30日,全国累计发放报关员资格证书216775个,在海关注册的报关员96820人,占持有报关员资格证书人员的44.66%。
2008年上半年实际报关的报关员是50359人,占注册报关员的52.501%。
报关员最多的关区是上海,为13461人,最少的关区是拉萨,仅34人。
数据显示,现有注册报关员的人数对整个报关市场来说已经呈现出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一)注册报关员的学历有了较大提高
数据显示,大专以上的占了70%,随着海关对资格考试报名准入门槛的提高,较高学历人员比重将会逐步增加。
(二)注册报关员的从业年限整体偏短
本次调查共抽取了12家报关协会的46286名注册报关员进行了工龄统计,其中:从事报关员工作五年及以上的为12502人,仅占27.01%;三年至五年的为14890人,占32.17%;三年以下的为18894人,占40.82%。
(三)注册报关员的流动性较大
本次调查对17家协会1196个企业进行了该项统计。
2005年以来,离职报关员共有3897人,新进报关员5200人。
据不完全统计(调查中,部分企业未填此项,实际离职和新进人员应比统计数据高),在中国报关协会会员中抽取的122家报关企业、3105名报关员中, 2005年以来离职的报关员
有1031人,新进报关员1462人。
报关员流动最大的企业为深圳华商联物流报关有限公司,现有报关员88人,2005年以来共离职87人,新进50人。
(四)注册报关员的报关差错率仍然较高
2007年度实际报关的报关员是66364人,其中,被记分报关员36506人,记满30分人次为10889次,参加记满30分培训考核的报关员达到9565人;2008年1-6月实际报关的报关员50359人,其中,被记分报关员37260人,记满30分人次为9382次,参加记满30分培训考核的报关员达到7914人。
四、调查数据显示的相关问题
(一)关区删退改单率差距较大,报关质量发展不平衡数据显示,报关质量好的关区大多是报关量居中及中上的关区,如汕头、满洲里、哈尔滨,报关质量差的关区都是报关量较小的关区, 如西宁、太原、银川。
据了解,报关综合删退改单率较低的关区,有的是因海关重视,有的是报关
协会培训力度大,有的是关区进出口商品种类不多,有的是报关企业及人员素质较高等。
(二)报关企业的业务规模客观上影响了报关质量的高低
在全国各直属关区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报关删退改单率最低的三家企业中, 大多为报关业务相对多的企业,报关删退改单率在10%以下的企业分别有68家和51家,报关单量分别在1173—193790单/年和1031—17525单/半年,其中,2007年中删退改单率在1%以下的30家企业的报关单量均在1263—36457单之间;最高的三家企业中, 大多为报关业务少的企业,报关删退改单率在100%以上的企业分别有37家和55家,报关单量在1—150单/年和1—985单/半年。
数据显示:报关质量好的企业大多是年报关量在千、万单以上的企业,报关质量差的企业大多是年报关量在几单、几十单或几百单的企业。
整体而言,报关量与报关差错并不成正
比。
(三)企业关注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