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庭筠传》古今对照二篇

《温庭筠传》古今对照二篇

温庭筠传二篇
古文一:
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并州人,宰相彦博之孙也。

少敏悟,天才雄赡,能走笔成万言。

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与柯亭也。

”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才情绮丽,尤工律赋。

每试,押官韵,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一韵一吟而已,场中曰:
“温八吟”。

又谓八叉手成八韵,名“温八叉”。

多为邻铺假手。

然薄行无检幅,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饮博。

后夜尝醉诟狭邪间,为逻卒折齿,诉不得理。

举进士,数上又不第。

出入令狐相国书馆中,待遇甚优。

时宣宗喜歌《菩萨蛮》,綯假其新撰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

綯又尝问玉条脱事,对以出《南华经》,且曰:“非僻书,相公燮理之暇,亦宜览古。

”又有言曰:“中书省内坐将军。


讥綯无学,由是渐疏之。

自伤云:“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徐商镇襄阳,辟巡官,不得志,游江东。

大中末,山北沈侍郎主文,特召庭筠试于帘下,恐其潜救。

是日不乐,逼暮先请出,仍献启千余言。

询之,已占授八人矣。

执政鄙其为,留长安中待除。

宣宗微行,遇于传舍,庭筠不识,傲然诘之曰:“公非司马、长史流乎“又曰:“得非六参、簿、尉之类“帝曰:“非也。

”后谪方城尉,中书舍人裴坦当制,忸怩含毫久之,词曰:“孔门以德行居先,文章为末。

尔既早随计吏,宿负雄名,徒夸不羁之才,罕有适
时之用。

放骚人于湘浦,移贾谊于长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

”庭
筠之官,文士诗人争赋诗祖饯,惟纪唐夫擅场,曰:“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唐夫举进士,有词名。

庭筠仕终国子助教。

竟流落而死。

今有《汉南真稿》十卷,《握兰集》三卷,《金筌集》十卷,诗集五卷,及《学海》三十卷。

又《采茶录》一卷。

及著《乾巽子》一卷,《序》云“不爵不觥,非炰非炙,能悦诸心,庶乎乾
巽之义”等,并传于世。

【译文】
温庭筠,字飞卿,原名温岐,并州人,是宰相温彦博的后世裔孙。

他从小就机敏聪悟,富有天才,能一次运笔疾书写成上万字的文章。

又善于弹琴和吹笛子,说:“有弦就弹,有孔就吹,必非要爨桐琴和柯亭筒不可呢。

”他的诗辞采艳丽而流于轻佻,李商隐齐名,时称为“温李”。

温庭筠才情绮丽,尤其长于律诗。

每次考试,须押官韵,他在灯烛下从不打草稿,只把手笼在袖子里,靠着书案,每一韵吟一次就成了,考场中叫他“温八吟”。

又说他八次叉手作成八韵,叫他。

温八叉”。

他还常代簪邻座的考生答卷,但他品行轻薄很不检点,与贵族子弟裴诚、令霉五滴等人喝酒赌博。

后来,一次夜里在妓院醉后大骂,被巡夜的军士打落了牙齿,他去告状也不占理。

温庭筠应进士举,考了几次都没考上。

他在宰相令狐绚的书馆中进进出出,受到优厚的待遇。

当时唐宣宗喜欢唱《菩萨蛮》词,令狐绚借温庭筠的新作进献给宣宗,
告戒他不要泄露出去,可温庭筠很快就告诉了别人。

令狐绚又曾问起_玉条脱竹这个典故,温庭筠回答说此典出于《南华经》,而且说:“这不是生僻的书,宰相大人协调治理国政的空余时间,也应读点儿古书。

”温庭筠还说过。

“中书省内坐将军。

竹讥讽令狐绚没有学问,因此他逐渐被令狐绚疏远。

他自我感伤说。

“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徐商任山南东道节度使镇守襄阳,召辟温庭筠任幕下巡官,因为不得志,温庭筠又到江南游历。

大中末年,山北沈侍郎知贯举,专门将温庭筠召到帘下考试,怕他暗中帮助别人。

这天温庭筠很不高兴,日近黄昏。

他请求先出场,仍然献上书启一千多字,同他,才知他巳口头帮助了八个考生。

朝廷当权者鄙视他的行为,就让他留在长安等待授职。

宣宗皇帝隐藏身分便装出行,在旅馆里与温庭筠相遇,温庭筠不认识宣宗,他傲气十足地问宣宗:先生莫不是司马、长史之流吧?又问:“你能不是六参、主簿、县尉一类的官?\" 皇帝说:“我不是。

”后来温庭筠被贬官为方城县尉,由中书舍人裴坦执笔撰写诏书,裴坦用嘴润笔扭扭捏捏了半天,这样写道:孔门儒教把道德品行放在首位,把舞文弄墨放在末端。

你本已很早就应进士科举,一向享有崇高的名声。

却只一味夸耀挥洒自如的文才,不具备审时度势效命朝廷的用处。

如同漉放屈原到湘江之畔,贬谪贾谊到长沙城中,你今后尚有受皇上器重之时,埋没不了你命笔为文的妙思。

”温庭筠去上任,文士诗人争着写诗为他送行,只有纪唐夫的诗独占鳌头,这首诗写道。

“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一纪唐夫是个应举的考生·他的诗也有名声。

温庭筠官终国子助教,后来竟被贬流落而死。

温庭筠现在有《汉南真稿》十卷,《握兰集》三卷·《金筌集》十卷,《诗集》五卷,及《学海》三十卷,
还有‘采茶录》一卷。

以及他所著的《乾胰予》一卷,这本书的《序》说:“没有酒来佐餐,肉也不烧不烤,能让大家心中高兴,这不就差不多是‘乾胰'的含义了吗?这些著作都流传于世。

” 古文二唐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

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才思艳丽,工于小赋。

每入试,押官韵作赋。

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

而士行有缺,搢绅薄之。

李义山谓曰:
“近得一联句云,远比赵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

”温曰:“何不云,近同部令,二十四考中书。

”宣宗尝试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求进士对之。

庭筠乃以“玉条脱”续也。

宣宗赏焉。

又药有名“白头翁”,温以“苍耳子”对。

他皆此类也。

宣帝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假其修撰,密进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

温亦有言云:“中书内坐将军。

”讥相国无学也。

宣皇好微行,遇于逆旅,温不识龙颜,傲然而诘之曰:“公非长史司马之流耶?”帝曰:“非也。

”又白:“得非大参簿尉之类耶?”帝曰:“非也。

”谪为坊城尉。

其制词曰:“死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

尔既德行无取,文章何以补焉。

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

”竟流落而死也。

豳国公杜悰自西川除淮海,庭筠诣韦曲林氏林亭,留诗云:“卓氏炉前金线柳,隋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行霖
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豳公闻之,遗绢千匹。

吴兴沈徽云:“温曾于江淮为亲槚楚,由是改名
庭筠。

又每岁举场,多为举人假手。

”侍郎沈询之举,别施铺席,授庭筠,不与诸公邻比。

翌日,于帘前请庭筠曰:“向来策名者,皆是文赋托于学士。

某今岁场中,并无假托,学士勉旃。

”因遣之,由是不得意也。

(出自《北梦琐言》)
译文唐时,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

当时和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温李” 。

他擅长小赋,才思敏捷,用词绮艳美丽。

每次考试,按规定韵作赋,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韵作成,速度很快。

他经常为邻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们送他外号“救数人”。

由于他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轻视。

李义山对他说:“我近来作了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军宰辅‘,没有得到偶句。

”温庭筠说:“你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唐宣宗曾写有“金步摇”的句子,未能对出下句。

收进士们对,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上了,宣宗很赞赏。

又有一药名“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这样类似情况很多。

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叫温庭筠代他撰词,并告诉温不要泄露此事。

温庭均却把这事说了,因此令狐绹便疏远了他。

温庭筠也说过“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宰相没学问。

宣宗喜欢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温庭均。

温不认识皇帝,很傲慢地追问皇上说:“你是长史司马之流的大官吗?” 皇帝说:\" 不是。

\" “温又问:\" 那你是大参簿尉之类
的吧?\" \" 皇上说:\"
不是。

\" 因此把温庭筠贬为坊城尉。

皇帝在诏书中说:”读书人应以德为重,文章为末。

你这样的人,品德不可取,文章再好也是弥补不上的。

” 温庭筠负有不羁之才,没有得到机遇用他,最后竟流落而死。

豳国公杜悰从西川调到淮海,温庭筠到了韦曲的林亭,写了一首诗:卓氏炉前金线柳,随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豳公看到后,赏他绢布一千匹。

吴兴的沈徽说:“温庭筠曾在江淮一带当过老师,因此改名庭筠。

每年科举考试时,他常为人代作文章。

” 侍郎沈询主持的一次考试中,为温庭筠单设了一个座位,不和其他考生相邻。

第二天,在帘前请温庭筠说:“以前那些应举考试的人,都是托你代作诗文,我这次的考场上,没有人托你吧。

希望你自我勉励吧。

”把温庭筠打发走了。

从此以后,温更加不得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