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介绍一、课程名称沿革: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二、课程性质1)硕士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2)硕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另一门为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课程教学大纲及其基本要求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硕士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史,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内容及其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自觉性。

二、教学方式教师课堂讲授、讨论交流和相关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导论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四、教学时数、成绩构成和考核方式学时:36学时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分,期末成绩60分;考核方式:课堂开卷考试。

五、教学参考材料1、马恩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3、胡锦涛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4、《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导论一、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历史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与问题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方法和意义一、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历史发展(一)社会主义的涵义1.从词源上看,社会主义一词源于古拉丁文socialis,原意是同伴、同伙的、善于社交的等。

其本意包含着平等、友爱、集体等内含。

到近代,这一词演变为英文的social,意思是“社会的”。

这个形容词再加后缀ism,即构成为现在英文中的socialism(社会主义)。

在英文中,socialism是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的反义词。

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流行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欧洲,即16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

其标志为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的《乌托邦》。

183 2年2月13日法国圣西门派的《环球》杂志发表了圣西门的门徒的文章。

空想社会主义者用这个词来表达他们不满资本主义社会中盛行的个人主义而期望实现的集体主义理想。

因而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未来理想社会的名称。

马克思首次使用“社会主义”这个词是在1842年10月发表的《共产主义向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不久以前,该报的一位巴黎记者竟异想天开,认为君主政体应当竭力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放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恩格斯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这个词是在1843年5月发表的《伦敦来信》中。

“就在这个时候,受人轻视和嘲笑的社会主义却沉着而满怀信心地向前迈进并逐渐深入社会舆论。

”1874年,马克思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中使用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来称呼他们的共产主义学说。

其实,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而是共产主义。

为了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马克思和恩格斯才使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名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列宁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是在阐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根本不同的时候提出来的,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马克思恩格斯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

如1894年4月,列宁写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答<俄国财富>杂志反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几篇文章)》。

1916年7月列宁在《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一文中阐述哥达纲领关于国家问题的思想时,首次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作社会主义。

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许多人士直接把日文的“社会主义”移植过来,作为中文的新词汇。

有的人把欧洲的“社会主义”译成“民生主义”或“养民学”、“安民新学”。

190 2年,梁启超在改良派的《新民丛报》上首先提到“麦喀士(马克思)之社会主义。

” 1905年朱执信在革命派的《民报》上最早扼要地介绍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要点。

在毛泽东同志巳经公开出版的著作中,对“社会主义”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1928年11月25日写的《井岗山斗争》一文中,他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必定要经过这样的民权主义革命,才能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

3.社会主义的多维解释①社会主义的表象性解释1924年英国社会科学家格里菲斯写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托洛茨基描述的社会主义:“公共食堂把食物做得又好又有营养、美味可口,以供大家选择;公共洗衣店很好地为大家洗涤漂亮的衣衫;儿童们吃得饱饱的,健康而又快乐,所有儿童都能吸收科学和艺术的基本营养,就像吸收蛋白质、空气、太阳的温暖一样;电和无线电不是像现在这样以手工业方式工作,而是像一道集中了大量能量的无穷无尽的瀑布那样,听从计划的按钮工作;没有‘吃闲饭的人’……”。

②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解释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中,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中,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中来论述社会主义。

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就应当是:公有制、计划生产、按劳分配。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论述的特点:第一,从未来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角度来论述社会主义的。

第二,社会主义是不断变化的社会。

第三,社会主义还在多方面有“旧社会的痕迹”。

③社会主义的改良性解释1918年12月28日,伯恩施坦发表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讲演。

“我要给社会主义这样下定义:社会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认识了自己的阶级地位和本阶级的任务的工人的社会要求和自然意向的总合。

”“这些要求的精神总合、思想内容,我再说一遍,这就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所谓“工人阶级在其活动的各个方面所取得的一整批经济和政治胜利的结果”。

④社会主义的现实性解释列宁将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变成了实践。

提出了: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电气化;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阶级;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

⑤社会主义的价值性解释社会主义就是一种价值的存在,一种向世界宣示其存在的客观价值。

卡斯特罗讲:社会主义是榜样的科学。

古巴的收入水平只是加拿大的1/10,但其婴儿死亡率却与加拿大持平。

古巴“没有经济增长也能使人民拥有健康”的成就主要来自于社会制度的价值取向:全民和公平的医疗保健是政府要实现的三个最高目标之一。

古巴把社会主义更多地理解为公正的社会制度。

⑥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解释邓小平同志1992年2月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涵义及历史发展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

包括三个要点:一是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二是由19世纪德国两位革命家兼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同创立的科学;三是核心内容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人的解放)。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只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概念有三层涵义:一是指社会主义学说;二是指社会主义运动;三是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

以社会主义学说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运动,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目的。

社会主义运动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它不仅指建立制度前的革命实践,而且指制度建立后为巩固和完善它的建设实践。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飞跃(发展历程)第一,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第二,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第三,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飞跃。

社会主义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第二,组建社会主义团体和开展社会主义运动阶段。

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并在许多国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

第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阶段。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历史新纪元,社会主义从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第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起,先后在多国展开,但其走向和结果却大为不同。

3.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1 )、唯物史观的创立1844年9月,马恩合写了第一部重要著作——《神圣家族》,在与青年黑格尔派斗争中,批判和改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1845年又合写了第二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于此同时,马还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著作,这几篇经典著作的发表,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初步形成。

( 2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同法国蒲鲁东主义的斗争中,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其中的代表作主要是马克思写的《哲学的贫困》和《雇用劳动和资本》,特别是后来的《资本论》。

正是马恩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1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2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途径( 3 ).未来新社会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 1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②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③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不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2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途径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种方式即暴力革命和和平手段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大步骤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革命,“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

其次,将革命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

“大大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大大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

( 3 ).未来新社会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①未来新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未来的共产主义新社会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社会看成是一个过程。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从资本主义脱胎而来,在这个阶段不可能割断与资本主义的一切联系,不能不带有旧社会遗留的痕迹。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只有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发展才能实现。

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属于同一社会形态,两者有着内在的共性和联系,只是发展成熟程度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