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润滑保养管理规定

设备润滑保养管理规定

设备润滑保养管理规定
设备润滑是防止或延缓机床磨损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企业设备润滑管理,是保证设备完好,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减少设备事故和故障,延长设备使用精度和寿命,提高设备运行效益的重要前提。

设备润滑管理就是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针对设备型式、机械传动结构,机床各部位的运转速度、啮合情况、位置载荷等,选用正确的润滑材料,并按规定的润滑时间、部位及数量进行润滑,实现设备的合理定期润滑和节约用油,达到减少零部件之间的摩擦磨损、降温冷却、防止锈蚀、延长寿命、降低能耗、防止污染。

因此做好设备的润滑工作是企业设备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依据《合理润滑技术通则》(GB/T13608-92)《机床润滑系统》(GBT 6576-2002)等国家相关标准、法规及公司设备管理制度,制定本管理标准。

设备保养就是擦机床、打扫卫生:这种做法在我们企业实际存在,最重要的设备润滑根本没做或蜻蜓式润滑。

假如你仔细检查保养后的机床,你会发现有些机床的加油量不够(低于油标刻度)、漏油(密封垫老化),润滑油长期不更换造成油粘度、酸值、含水量超标,加油器具不全,油标污损等,这些造成设备故障率高,部件磨损快,机床寿命短,甚至新机床精度急剧下降。

设备的三级保养,不仅要做到环境及设备清洁,最重要的是定日、定月、定年,做好机床润滑部位加、换油工作,保障加油器具、油标清洁良好,才能降低事故停机率,保证设备长期可靠运转。

一、设备操作工润滑职责:
A、熟悉所操作设备的润滑系统和各部位的润滑方法,严格按照润滑“五定”要求正确合理润滑。

B、每日班前检查并按润滑图表加油。

C、每月定期维护时,检查并清洗油毡、油线、油杯、油窗、粗滤网、冷却箱等,保持设备处于良好润滑状态。

D、出现润滑故障不能排除时,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发现油品变质和油箱缺油时,及时处理。

E、保持切削冷却液的清洁,按期更换并清理冷却箱,防止冷却液变质腐蚀设备。

F、保管好自己使用的润滑工具,保持其清洁完好;保护好设备的润滑标牌(图表)和加油点标志。

G、严格执行设备润滑“五定”管理,具体可参考【附表7设备润滑“五定”规范简表】:
a.定点:规定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及加油点。

b.定人: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

c.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的润滑油品牌号。

d.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

e.定量: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

二、设备润滑的加油标准
A、油润滑:如有加油刻度线,应以刻度线为准,无刻度线时应符合如下规定.
B、循环润滑:正常运行时油箱油位应保持在2/3以上。

C、油环带油润滑:
a、油环内径D=25~40mm时,油位高度应浸没油环D/4.
b、油环内径D=45~60mm时,油位高度应浸没油环D/5。

c、油环内径D=70~130mm时,油位高度应浸没油环D/6。

D、浸油润滑:
a、滚动轴承的浸油润滑:n>3000r/min时,油位在轴承最下部滚动体中心以下,但不低于滚动体下缘; n=1500~3000r/min时,油位在轴承最下部滚动体中心以上,但不得浸没滚动体上缘;n<1500r/min时,油位在轴承最下部滚动体的上缘或浸没滚动体。

b、变速机油箱浸油润滑:圆柱齿轮变速机油面应浸没高齿轮副低齿高的2~3倍;圆柱齿轮变速机油面应浸没其中一个齿轮的一个齿的全齿宽;蜗轮蜗杆减速机油面应浸没蜗轮齿高的2~3倍,或蜗杆的一个齿高。

E、强制润滑:应按有关技术要求或实际标定确定。

F、脂润滑:n>3000r/min时,加脂量为轴承箱容积的1/3;n≤3000r /min时,加脂量为轴承箱容积的1/2。

三、现场设备漏油管理
1、设备漏油不仅影响生产现场环境也造成油品浪费。

A、结合设备检查、保养,治漏工作,抓好查漏、治漏、管理三个环节,对漏油设备要做到详细调查,对漏油部位和原因登记制表,并根据漏油的严重程度,安排治漏计划和实施方案。

B、加强管理,巩固查、治效果。

治理设备漏油持之以恒,保证生产现场环境,减少油品浪费。

2、现场生产设备漏油治理标准
A、不漏油设备。

静结合面不渗油,动结合面不漏油者,为不漏油设备。

80%的结合面不漏油,且漏油的部位三分钟内漏油不超过一滴者为基本不漏油设备。

B、渗油:油迹不明显,在油迹被擦净后五分钟内不出现油迹者为渗油。

C、漏油:油迹明显或形成油滴,在油迹或油滴被擦净后五分钟内出现油迹或油滴的为漏油。

D、漏油点:有一条明显油迹或一个油滴的,为一个漏油点。

E、严重漏油设备:一个漏油点一分钟滴油超过三滴者,为严重漏油设备。

F、治理合格:静结合面不渗油,动结合面(除手润滑的导轨、丝杠、光杠等处的所有运动部位)不漏油。

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先天性缺陷已采取措施,使润滑油不滴到地面,或不流入切削油池并引回到润滑油管的为合格。

设备保养责任人:1、设备产部部长;2、设备检查员;3、各设备主要操作员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