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律制度
----制度和谐与伦理道德和谐
• 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不和谐的成因与表现 • 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目标实现的制度
创新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 民主法治
在共 建中
☆ 公平正义
共享
☆ 诚信友爱
在共
☆ 充满活力
享中
☆ 安定有序
共建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和谐世界的构建
•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 化发展;
★ 结果上的公平
求结果—上—的在公平现有机制发挥作(用政的府基的再础分上配,)追
边沁、穆勒等功利主义学派
公平的时代含义与要求(一)
——“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仅是国民收入以及国民产值的提高是经
济活动规模扩大的标志。
经济发展——不仅包含经济增长,还包含经济结构的
基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
•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 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 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 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 定;
•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 的地球家园。
——是指贯穿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各类法律 规范中的主要精神和指导思想,是法律规范的 基础和核心。
——是获得国际社会绝大多数主权国家的共 同认可和普遍赞同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 准则。
重点
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 经济主权原则 ★ 公平互利原则 ★ 全球合作原则 ★ 有约必守原则
1.5.1 经济主权原则
城市化、工业化、人口结构合理化、消费 结构现代化(恩格尔系数)。
“可持续”的含义
★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间的均衡 (代际间的发展均衡)
★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避免过分地波动、激进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反对经济发展的过度与泡沫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要求
◆ 要使当代人与后代人都有获得同等发展的机会。 ----代际间公平与代内间公平的统一;
1.5.2 公平互利原则
国际经济新秩序应当建立在彼此公平相待 的基础上。国际社会一切成员应当根据公平 的原则,开展最广泛的合作,借以消除经济 差距,达到共同繁荣。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 (1974年5月)
“公平”与“互利”
公
结合
互
平
利
公平是实现互利的前提与保障 互利是公平所要追求和实现的终极目标
《世界经济千年史》(英)麦迪逊
国际经济法起步阶段
☆ 近代国际经济法初步形成 ☆ 法律渊源以国际惯例为主 但国际条约已经出现 ☆ 国际条约调整的范围较为狭窄
国际经济法更新阶段
☆ 国际经济新秩序初步形成 ☆ 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在加强 ☆ 法律渊源开始以国际条约取代国际惯例 ☆ 国内法(发达国家)的作用较为明显 ☆ 国际经济行为所及范围在扩展
• 以系统掌握国际经济法知识为目的,切忌 为考试而学习。
学习之益在于已
第一讲 国际经济法概述
1.1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概念 1.2 国际经济法的体系及其构成 1.3 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渊源 1.4 国际经济法的历史沿革 1.5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1.1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概念
调整对象 ——国际经济关系
经济主权
——是国家主权在经济领域内的体现, 是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独立自主的权利。
国家主权的内涵与分类
政
国
经
治
家
济
主
主
主
权
权
权
政治主权与经济主权是密不可分的
——政治主权是经济主权的前提 ——经济主权是政治主权的保障
经济主权的内容
◆ 各国对其境内一切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 ◆ 各国对其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享有
----“十七大”报告 世界和谐钟的制造与敲响(9-21-07 美·国会山)
1.5.3 全球合作原则
合作的终极目标
全
球
合作的基本范围
合
作 原
合作的前提保障
则
合作的中心环节
全球合作原则之终极目标
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关系和国际经济 新秩序,使各国得到普遍发展和繁荣,所有民族 都达到更高的生活水平。
“国际经济关系”的种类与特点
• 公法主体间的经济关系:
平等关系;受国际公法原则制约与调整;
• 私法主体间的经济关系:
平等关系;受国内法制约与调整;
• 公、私法主体间的经济关系:
非平等关系;受国际经济法制约与调整;
概念
概
念
调整各国 自然人、法人、国家 和国际组织相互之间在国际经济
交往中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经济法
刘金科
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
讲授体例
• 概述 • 国际贸易法律制度 • 国际投资法律制度 • 国际金融法律制度 • 国际税收法律制度 • 国际经贸争端及其解决 • 总结与答疑
(6课时) (14课时) (12课时) (10课时) (6课时) (4课时) (2课时)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 了解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常识与基本内容, 注意国际法与国内法间的转换;
公平与平等的比较
分配方面
公平 ≠ 平等
实质上
(主观性)
形式上
(程度 数量)
公平的含义
公平
机会
起点公平
规则
过程公平
效益
结果公平
实现公平的机制与保证
★ 机制上的公平
——社会进步与最终目标实现的过程以 及所创设的机制适用上的公平(发展机会上)
《正义论》
约翰•罗尔斯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罗伯特•诺齐克
基本原则同等于行为规则
国际贸易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
• 国际贸易的种类与范围、国际贸易活动的基本要求、 国际贸易与国家经济利益的协调;
• 从事国际贸易活动时各方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实体规则与程序规则; --国家的行为规则与私人主体的行为规则
• 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
国际投资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
• 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国际投资的种类与行为模式、 国际投资与国家利益等经济学层面上的要求等;
• 跟踪国际间发生的热点问题,并尽可能学会运 用国际经济法的知识予以解读;
• 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了解掌握 我国政府的最新政策以及发展要求;
• 关注我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间已经发生或将要发 生的争端,并加以分析研究。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 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之能力为 目的,切忌死记硬背。
“国际关系”——涉外、跨国(地域范围) “经济关系”——经济利益(实质)
国际法主体之间
----仅限于国家之间?
国际经济交往参与者之间----包括国家、私人?
对调整对象的不同理解
◆ 狭义论(国际法说)
—— 施瓦曾伯格 (英)
卡罗
(法)
金泽良雄 (日)
◆ 广义论(独立法说)
—— 杰塞普 (美) 杰克逊 (美) 樱井雅夫 (日)
管理监督的权利; ◆ 各国对其境内的外国资产有权收归国有或征用。
——《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
( 1974年12月12日)
现阶段国家经济主权的内涵
★ 国家财产所有权 ★ 发展权(包括发展路径与模式的选择权、发展战
略与经济政策的制定权与实施权等) ★ 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经济活动方式、对象等的选择权与
决定权 ★ 经济外交权
?
1.2 国际经济法的体系及其构成
法学体系
总论与基本原则 国际贸易法律制度 国际投资法律制度 国际金融法律制度 国际税收法律制度
争端及其解决
法律体系
总论与基本原则的核心内容
• 国际经济法基本概念与特点、法律体系架构、法律渊 源、与其他相近法律部门间的关系、历史发展等;
•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宏观的法律要求 与总体的发展方向等。
国内法渊源应注意的问题(二)
• 国内立法的效力与国家的影响力 • 国内法与国际法间的互动
1.4 国际经济法的历史沿革
(17世纪以前)
萌芽阶段
(17世纪——“二战”结束)
起步阶段
(“二战”后——二十世纪末)
更新阶段
(WTO形成后至今)
发展阶段
国际经济法萌芽阶段
☆ 以罗马法中的“万民法”为核心 ☆ 只是以国际惯例作为法律渊源 ☆ 调整的行为对象只是货物交易
国际经济法发展阶段 WTO
☆ 国际经济法律制度一体化的程度在加强 ☆ WTO 法律规范的作用开始显现 ☆ 国际经济法的范围在拓展 ☆ 国际经济法的性质在演变
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
★ 一体化趋势 ★ 多样化趋势 ★ 广泛性趋势 ★ 快捷化趋势 ★ 民主化趋势 ★ 法治化趋势
1.5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 国际金融危机防范与金融争端之解决。
国际税收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
• 国际税收的种类与含义、国际税收与国家经济主权、 经济利益的关联性等;
• 国际税收权的界定与行使规则: --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含义与界定; --国际税收管辖权行使与管辖冲突之解决; --国际税收权行使中的协调与合作 (国际逃税、避税的防范)等。
国际法渊源
多边条约
国
国际条约
双边条约
际
FTA或EPA
法
渊
源
国际惯例
国际法渊源应注意的问题(一)
• 多边条约与双边条约的差异 ----全球化及其表现形式
•
双边条约的作用 ----区域化及其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