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从认识自己心理开始,要了解自己想什么,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想,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想而不这么想。
在我求索中,我发现学心理学可以帮我认识自己的心理.。
心理学一词 -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如今,我的大学生活已过了两年,在这两年中曾经遇到过不少问题,我常常困惑为什么在心理问题中许多想法是矛盾的,为什么许多心理障碍今天刚刚克服明天又有了,心理学告诉我心理问题常常是复杂的。
它的复杂在于心理是无法直接感知。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心理决定最应该做的是感谢老师,因为是她深入而又通俗易懂的课给了我学习这门课的机会,也是老师让我在学习了之后是我的心理更加健康,也让我解决了很多实际的问题。
在上完这门课后,我才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心理学,生活中有很多都在影响这我们的心理变化,几乎各个方面,比如,我们可能由于学习上的困难而整天忧心忡忡,可能由于生活中的小事而耿耿于怀,可能由于感情上的挫折而一蹶不振,可能由于对未来的恐惧而整天不能释怀,等等吧!总之,在这方面的很多东西还很值得我们去探索,作为一个学习《心理学与生活》的学生,在学了这么长时间之后,我也有了很多的认识。
首先,在情绪控制方面,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我体会到了控制好自己情绪的重要性,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
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
同时普通心理学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 。
一个人的情绪可以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比如,如果我们有一个好的情绪状态,可能我们所看到的东西都是那么美好,在我们情绪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相对来说困难的事情,因为在这个时侯我们的大脑比较兴奋,比较有动力,也有精力去做一些平时不想做的事。
但是如果情绪不好,总是郁郁寡欢的,那么我们就可能连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来都是那么的不顺手,就会感觉一切都在和自己的心作对,以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甚至我们可能会因为情绪对我们的影响而使得我们的行为冲动,轻者可能只是自己闷着自己,重者则可能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情绪暴躁,不易安静,深深地影响我们的健康,甚至可能会导致犯罪或者抑郁症。
所以我们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每天早起给自己一个淡淡的微笑,让自己在一天有一个好的开始,同时在遇到困难时不慌张不莽撞,小心谨慎并坦然面对,用心去解决事情,接受改变不了的事实,这样我们才能以最好的心态对待生活,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幸福。
其次,在学习了这门课后,我也感到了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重要性,通俗的讲,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现在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人脉” ,人脉的好坏也就是人际关系的好坏几乎可以评价一个人的人格的高与低,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搞好人际关系很重要。
那么怎么样才能搞好呢?这个也要求我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对人要平等,无论对待什么样的人我们都要有一颗平淡的心,对待不同类型的人要有不通的方法,要学会摸索他的内心世界,在交往的开始就要了解他的优点,给对方一个较好的印象,也让对方觉得你这个人值得交往。
这样才能显现出你的素质,才能很好的发展自己的人脉。
另外,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个词就是“压力”了,而且现在的我们正是面对的压力最多真正的聪明和智慧是不论遇到何种情况,都能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任何时候都感受到生活赐予的幸福的。
把握自己的生命,创造幸福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假如你是乐观的人,而且每时每刻都能为值得去做的事而生活着,那么你便是个聪明的人。
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当然能为自己的生活增添光彩。
但如果你无法解决某个特别的问题时,你仍然能够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无怨无悔,那么你同样是个聪明人。
因为你知道怎么尊重自己的生命。
真正的聪明人的精神是不会垮掉的,因为他们能够主宰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们懂得如何在适宜的时候寻找快乐,懂得如何对待生活中出现的任何问题。
你可以根据不同环境所产生的感觉来辨别自己是否真的聪明。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所遇到的困难都大同小异,非常相似。
人生中充满争执,冲突和无奈的妥协,同样,挣钱,快乐,衰老,死亡,天灾和意外事故等等都是每个人要面对的问题。
不过,有的人坦然地对待这些事情。
在它们面前不消沉,不忧郁;而有的人则精神崩溃,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正视已出现的问题,把问题当做人生内容的一部分。
不以问题的多少作为是否幸福的衡量标准。
这样的人才是最难得的也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你也许从小到大都认为自己的情感是无法控制的;愤怒,恐惧,怨恨,爱慕,喜爱,欢乐等情感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个人对它无能为力,不能控制,只能接受;你还可能认为,每当发生悲伤的事情,你就会自然而然感到悲伤,并希望出现一些愉快的事情使你的情绪好起来。
你可能不知道,这就是妨碍你获得快乐的错误的思维方式。
想要主宰自己,需要培养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但应该首先抛弃这种错误的观念。
学会主宰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经过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抛弃许多沿袭已久的习惯的思维方式。
这些思维方式是你在成长过程中,社会,文化以及周围人渐渐灌输给你的,要想改变需要勇气和毅力。
这可能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我们社会中的许多因素都妨碍个人支配自己。
你一定要确信,你每时每刻都能做出情感上的选择。
三、快快乐乐过一生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包含着某种快,第一,现代交往行为要合法。
现代意识是什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法的意识。
第二个要点就是交往以对方为中心。
要是没有这样的意识,有的时候是非常麻烦的。
在人际交往中,白金法则是非常重要的。
它涉及的主要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两个问题:有效的沟通和良性的互动。
互动,主要就是换位思考。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这是我们现代人需要注意的,在我看来,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不难,难就难在你有没有互动的意识。
第二个要点是要有效沟通。
沟通是互动之桥,但生活中确实有些笨人不会沟通,好心好意不得好报,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夸人家跟骂人家似的。
沟通是有规则的。
沟通的规则其实是两句话。
第一句话,看对象讲规矩。
首先你要有规矩的意识,但是一定要明白,讲规矩是要看对象的。
比如,中国人打招呼有个习惯,喜欢问,吃了吗?这句话其实我们都司空见惯,不当回事了,意思就是打招呼。
而老外听不懂,因此要看对象讲规矩。
我们沟通还要讲另外一点,了解人、尊重人,尊重为本。
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不失敬人之意。
但是我们必须强调,尊重的前提是了解他,你不了解他,怎么尊重他呢?尊重的前提在于了解,了解人才有尊重可言。
比如说,你要请人吃饭,你认为要请人吃饭的话那句话才是最重要的呢?没经验的人会说,您爱吃点什么,您想吃点什么?有社交经验的人第一次请外人吃饭时,最礼礼貌最得体的做法是要问他,您不能吃什么?因为有民族禁忌的,有宗教禁忌的,有职业禁忌的,还有纯粹个人禁忌的。
比如,穆斯林不吃动物血液,满族不吃狗肉等。
所以请人吃饭得问对方不能吃什么。
现代人际交往中,白金法则强调两个最重要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摆正位置。
我们现代社会,人与人是有不同位置的。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端正态度。
现代人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你要做多大的事,就要承担多大的压力。
有些同学压力大了不善于自己调节就有问题了。
这样的人一定要善于进行心态平衡。
如何平衡?要做到三不烦。
第一、昨天过去了没有必要再烦。
人生最大的智慧在于理智放弃。
第二、明天没有到来,暂时烦不着。
第三个不烦是最重要的,现在正在过,不能烦。
摆正位置,其实是善待别人;调整心态,主要是善待自己。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怎样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呢?最重要的是“接受别人”或“宽以待人”。
二、礼仪的操作与有效沟通要想进行有效的沟通,就离不开礼仪的具体操作。
所谓“操作性”,即在具体的人际交往里如何“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是交际礼仪的一个基本特征。
了解交往对象是前提在现实生活里,人与人之间具有普遍的、广泛的联系。
强调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讲,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通常是要了解交往对象,要遵守交际的基本规则,即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
当在评论一件具体的事情时,一定要注意周边的环境,同时一定要兼顾别人的感受。
讲究沟通技巧老子曰:“智者不言,言者不智。
”在公共场合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往往和他所说的话得具体数量成反比。
地位越高,见多识广的人,在其说话前往往都会仔细斟酌一番,绝对不会去信口开河。
而有些肤浅的人,则会一直大说特说、滔滔不绝。
甚至在相爱的人之间,沟通也需要艺术。
为什么会“相爱容易,相处太难”?现在很多年轻人个性太强,虽然彼此相爱,但说翻脸就翻脸,说分手就分手,所以应该互相珍惜。
“大事要坚持原则,小事要学会变通”,“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一个人只有全面发展自己,才是硬道理。
在学校搞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道德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社会上与大家搞好关系,是社会公德的一部分。
要成功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个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十分重要。
要做一个有教养、讲礼仪的人,就要讲究沟通技巧。
交往以对方为中心德国哲学家卡西而在其著作《人论》里说:“由于交往范围的有限,有些人往往把自己的小圈子当成了整个的世界,把自己的个人经验当成了判断所有是非的唯一正确标准。
”因此,在当我们和别人进行各种具体的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绝对不能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这也是有效沟通的基本要求。
正确的方法是:我们应该经常的进行换位思考,我们一定要尽可能的夺取考虑自己交往对象的感受。
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解自己的人,才是聪明的人。
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来说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
”一个人与别人打交道,就要首先明确:自己需要什么,对方需要什么?双方互有需要,彼此之间才有合作的可能。
易易中天教授曾经说过:“古今中外做成大事的人,通常都是那些最了解人性的人。
”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者智”。
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了解一个人,才有对对方真正的尊重可言。
要尽量的去了解人性,了解别人是一种智慧,越是有地位有身份的人,经历过的事情就越多,他们对人性的了解就会更加深刻。
有效沟通需要拥有阳光的心态为什么幸福的人总是幸福,倒霉的人总是倒霉?道理就在于:心态决定一切!所谓心态,指的就是平时的心理状态。
在实际工作与生活里,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做好自己的事情。
必须谨记:快乐,是我们送给自己最宝贵的礼物。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开心的做事、愉快的做事,而不能够自找没趣,自己找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