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维纳米材料
1. 气相生长理论
(1) 气-液-固(VLS)生长
所谓VLS生长,是指气相反应系统中存 在纳米线产物的气相基元(B)(原子、离 子、分子及其团簇)和含量较少的金属 催化剂基元(A),产物气相基元(B)和催化 剂气相基元(A)通过碰撞、集聚形成合 金团簇,达到一定尺寸后形成液相生核 核心(简称液滴)合金液滴的存在使得气 相基元(B)不断溶入其中从图4-2(b)相图 上看,意味着合金液滴成分[不断向右 移动],当熔体达到过饱和状态时(即成 分移到超过c点时),合金液滴中即析出 晶体(B)。析出晶体后的液滴成分又回 到欠饱和状态,通过继续吸收气相基元 (B),可使晶体再析出生长。如此反复, 在液滴的约束下,可形成一维结构的晶 体(B)纳米线。
1. 阳极氧化铝模板法
AAO(anodic aluminum oxide)阳极氧化铝模板是由很多规则的六角形的单 元(cell)所组成的,结构单元间彼此呈六角密排分布,有序孔占据结构单元 的中间位置,是由六角密排高度有序的孔阵列构成的。 孔的轴向与其表 面垂直,孔的底部和铝片之间隔了一层阻挡层(barrier layer) 。阳极氧化铝 模板的孔径一般在5~420nm范围内可调控,孔密度为109~1012个孔/cm2, 膜的厚度可达100m以上。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都很好,且对可见光 透明,便于光学性质的研究以及光电器件的制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板, 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硬模板。
Shyne和Milewski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晶须生长的VLS机理, 并第一次被Wagner和Ellis成功地应用于β-SiC晶须的合成。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M.C.Lieber和伯克利 大学P.D.Yang以及其他的研究者借鉴这种晶须生长的VLS法 来制备一维纳米材料。 现在VLS法已广泛用来制备各种无机材料的纳米线,包括元 素半导体(Si,Ge),III-V族半导体(GaN,GaAs,GaP,InP, InAs),II-VI族半导体(ZnS,ZnSe,CdS,CdSe),以及氧化 物(ZnO,Ga2O3,SiO2)等。下面我们结合图4-2来说明什么是 VLS生长。
4.1. 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制备 4.2. 一维半导体纳米线的物性 4.3. 碳纳米管 4.1.1 气相法制备 4.1.2 液相法制备 4.1.3 模板法制备
4.1.1 气相法制备
1. 气相生长理论 (1) 气-液-固(VLS)生长 (2) 气-固生长(VS) (3) 自催化气-液-固生长(self-catalytic VLS) 2. 纳米线异质结(超晶格)的合成
P. D. Cozzili, A. Korowski, H. Weller, J. Am. Chem. Soc., 2003, 125, 14539-14548.
Bulk Anatase
TiO2 nanorods non-hydrolytic sol-gel ester elimination
J. Joo, et al., J. Phys. Chem. B 2005, 109, 15297-15302.
2. 溶液-液相-固相法 (solution-liquid-solid, SLS)
美国华盛顿大学Buhro等人采用溶液-液相-固相(SLS)法, 在低温下(111℃ ~203℃)合成了III -V族化合物半导体(InP, InAs,GaP,GaAs)纳米线。纳米线一般为多晶或单晶结构, 纳米线的尺寸分布范围较宽,其直径为20~200nm,长度约1 0m。这种低温SLS生长方法的机理非常类似于前面说过的高 温VLS生长机制。 碳氢溶剂+质子型助剂、三叔丁基铟或镓烷 AsH3和PH3等为砷、磷源。 铟、镓等为低熔点金属。
2. 纳米线异质结(超晶格)的合成
Heterostructure, Superlattice
气相合成纳米线异质结和超晶格的基本思路如图4-14所示,即 利用金属催化VLS生长方法,通过交替控制提供气相源材料A和 B来获得单个异质结或周期结构的超晶格。
EDS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能谱
被PVP覆盖的某些晶面其生长速率将会大大减小,如此导致 Ag纳米晶的高度各向异性生长,使纳米Ag颗粒逐渐生长Ag纳 米线。如果PVP的浓度太高,Ag纳米粒子的所有晶面都可能被 PVP覆盖,这样就会丧失各向异性生长,得到的主要产物将是 Ag纳米颗粒,而不是一维Ag纳米线。
Organic-capped Anatase TiO2 nanorods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OCVD
1)激光烧蚀法
2)化学气相沉积法
与物理制备方法(激光烧蚀,热蒸发)不同,化学气相沉积法 的主要特点是源材料直接为气体原料,在高温或等离子条件的 辅助下,利用VLS生长制备一维纳米材料。 硅衬底; 聚-L-赖氨酸; 5\10\20\30nm的 Au纳米团簇; 等离子氧; Ar气流并加热至 440℃,然后通入 10~80sccm的SiH4 气体。
长径比? Aspect ratio Web of Science中 以“One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s ”为主题 词检索结果分析(2010.06.24)
Length-to-diameter
主要内容
4.1. 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制备 4.2. 一维半导体纳米线的物性 4.3. 碳纳米管
4.1.2 液相法制备
气相法适合于制备各种无机半导体纳米线( 管) 。 对于金属纳米线,利用气相法却难以合成。液相法可 以合成包括金属纳米线在内的各种无机、有机纳米线 材料,因而是另一种重要的合成一维纳米材料的方法。 液相法包括“毒化”晶面控制生长和溶液-液相-固 相法 (solution-liquid-solid, SLS)。 高度各向异性的晶体:晶体学结构控制生长方法 如六方结构氧化锌等
InP米线SLS生长机制:在低温加热条件下,溶液中的前驱物,(tBu)3M(tri-tert-butylindane,三叔丁基茚) 会热分解产生金属In液滴 (flux droplet),这类In液滴将作为纳米线生长的液态核心。与此同时, 化学反应产物InP会不断溶入In液滴中。当溶至过饱和后,就会析出 固相InP,这样又会导致In液滴欠饱和,再继续溶入反应产物InP又导致 过饱和析出,如此反复,就可在In液滴的约束下,长成一维纳米线。
第四章 一维纳米材料
一维纳米结构单元主要包括纳米管、纳米线、 纳米带、纳米同轴电缆等。
纳米线 纳米管 纳米 带
纳米纤维
纳米电缆 纳米棒
从基础研究的角度 看,一维纳米材料 是研究电子传输行 为和光学、磁学等 物理性质和尺寸、 维度间关系的理想 体系;从应用前景 上看,一维纳米材 料特定的几何形态 将在构筑纳米电子、 光学器件方面充当 重要的角色。
(3) 自催化气-液-固生长(self-cat中一般没有金属催化剂。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尽管有些源材料中并没有使 用金属催化剂,但在一些外 在条件( 如加热等) 作用下, 源材料自身内部可产生内在 反应( 如分解等) ,形成具 有催化作用的低熔点金属 ( 合金) 液核,并以此促进 纳米线以VLS方式生长,我 们将这种通过源材料内在反 Sn液滴 应形核,使纳米线以 VLS生 SnO2 长的现象称为“ 自催化 VLS SnO、O2 生长”(self-catalytic VLS SnO2纳米线 growth).
1. “毒化”晶面控制生长
夏幼南(Xia)研究组利用 多元醇还原法,选择乙 二醇作为溶剂和还原剂 来还原AgNO3,同时选 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作为包络剂(capping reagent),选择性地吸 附在Ag纳米晶的表面, 以控制各个晶面的生长 速度,使纳米Ag颗粒 以一维线型生长方式生 长。
硬模板:具有相对刚性结构的模板,如阳极氧化铝膜、高分子 模板、分子筛、胶态晶体、碳纳米管和限域沉积位的量子阱等。 软模板:无固定的组织结构而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限域能力 的分子体系,如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的胶束模板、聚合物模板、 单分子层模板、液晶模板、囊泡、LB膜以及生物大分子等。 软模板并不能严格控制产物的尺寸和形状,但具有方法简单、 操作方便、成本低等优点,成为制备组装纳米材料的重要手段。 两者都能提供一个有限大小的反应空间,区别在于一个提供的 是静态的孔道,物质只能从开口处进入孔道内部;而另一个提供 的则是处于动态平衡的空腔,物质可透过腔壁扩散进出。 软模板的形态具有多样性,一般都很容易构筑,不需要复杂的 设备。但软模板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因此模板效率通常不够高。 硬模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良好的空间限域作用,能严格地控制 纳米材料的尺寸和形貌。但硬模板结构比较单一,因此用硬模板 制备的纳米材料其形貌变化通常也较少。
In粉和SnO粉,按 90:10的重量比配制,混 研后装入陶瓷舟,放入 管式炉中的石英管腔中。 热蒸发温度设定920℃, 保温20min,在瓷舟顶部 和外壁可以收集到蓬松 的黄绿色产物,经分析, 产物为掺锡氧化铟纳米 线。
In2O3:Sn, Sn: 4-9 atm.%, ITO: Indium Tin Oxide: TCO: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2) 气-固生长(Vapor Solid, VS)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 不同于EDS/EDX
“气 -固” 生长机理是人们研究晶须(whisker) 生长提出的一种生长机理。该生长 机理认为晶须的生长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轴向螺旋位错:晶须的形成是晶核内含 有的螺旋位错延伸的结果,它决定了晶须快速生长的方向;②防止晶须侧面成核: 首先晶须的侧面应该是低能面,这样,从其周围气相中吸附在低能面上的气相原子 其结合能低、解析率高,生长会非常缓慢。此外,晶须侧面附近气相的过饱和度必 须足够低,以防止造成侧面上形成二维晶核,引起径向(横向) 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