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进水口跟管锚筋桩及跟管排水孔施工措施1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电站进水口边坡分为冰水堆积体边坡和岩石边坡,边坡采用锚杆、锚筋桩、排水孔及挂网喷混凝土的支护方式。
根据开挖揭露的岩石地质特性,冰水堆积体边坡主要由冰碛砾岩和冲积砂卵砾石层组成,颗分表明巨粒(>60mm)含量在40%以上,属巨粒混合土或混合巨粒土,堆积体松散,部分结构密实,呈强胶结,堆积体内粉细砂或粉土多呈透镜状或“鸡窝”状,胶结致密程度不同,连续性差。
我部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锚筋桩、排水孔及锚杆造孔试验时塌孔严重,造成卡钻、废孔,无法钻至设计深度。
1.2主要工程量电站进水口冰水堆积体边坡跟管锚筋桩及跟管排水孔估算量见表1-1,最终工程量以现场实际发生量计。
电站进水口跟管锚筋桩及跟管排水孔主要工程量表表1-1部位锚筋桩3Φ28,L=9m(根)排水孔φ110,L=9m(m)排水孔φ76,L=3m(m)备注EL.1725~1625.285631202712EL.1625.2以下2580//2施工布置2.1施工道路布置进水口边坡支护施工道路分两部分布置。
第一部分为施工区外道路布置,EL1626m以上边坡主要为7#路(左岸高线公路)以及由7#路引伸的7-1#路和7-2#路,还有EL.1626m中线公路;EL1626m以下边坡主要为EL1626m中线公路和3#路(左岸底线公路)。
第二部分为施工区内道路,施工区内道路主要是在边坡上设置交通安全爬梯,每两层马道之间边坡均设置交通安全爬梯。
通过交通安全爬梯,采用人工运输的方式将施工所需材料及机械设备转运至作业面。
交通安全爬梯宽1m,全部采用φ48钢管搭设。
2.2施工风水电布置(1)施工供风进水口冰水堆积体边坡跟管锚筋桩及跟管排水孔施工供风采用在电站进水口上游侧EL1710.00m平台上布置的一座系统压气站供风,内设4台20m3及1台40m3电动无基础空压机。
供风主干管由压气站起沿进水口边坡中部布置一趟φ159供风主管至各相应施工工作面,再采用φ108供风管接至每个施工马道平台,用胶管接钻机供风。
(2)施工用水进水口冰水堆积体边坡跟管锚筋桩及跟管排水孔施工供水采用在EL1725.00m高位水池引水至高位畜水池(布设在压气站旁,容积为60m3),然后采用φ108钢管沿进水口边坡中部(同供风主管一起)引至进水口各马道高程,再引φ50钢管至各马道两端工作面。
(3)施工用电施工用电接进水口系统电源点,10KV高压线采用架空线路,其线路布置直接横跨EL1725.00m高线公路,架空线路全约500m。
在电站进水口上游EL1710.00m平台开口线安全距离位置设置变压气站。
站内安装1台800KVA/10/0.4KV及1台1000KVA/10/0.4KV变压器,供压气站及进水口开挖工作面施工用电。
施工区照明以投光灯集中照明为主,并对局部区域辅以白炽灯加强照明,制作专用灯塔,每个灯塔上装设2~3个1000W可自由调整照射范围的投光灯。
3施工进度计划根据电站进水口、引水道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在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开挖支护施工进度,保证节点工期顺利实现。
锚筋桩、排水孔施工是进水口边坡支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进水口冰水堆积体边坡和岩石边坡的支护是同步进行的。
因此,进水口冰水堆积体边坡跟管锚筋桩及跟管排水孔施工进度与进水口边坡支护进度同步。
具体施工工期计划如下:2010年05月12日~2010年06月15日,EL1725.00m~EL1705.00m跟管锚筋桩、跟管排水孔施工完成;2010年05月16日~2010年07月20日,EL1705.00m~EL1685.00m跟管锚筋桩、跟管排水孔施工完成;2010年07月05日~2010年09月30日,EL1685.00m~EL1665.00m跟管锚筋桩、跟管排水孔施工完成;2010年09月23日~2010年12月12日,EL1665.00m~EL1645.00m跟管锚筋桩、跟管排水孔施工完成;2010年10月05日~2011年02月03日, EL1626.00m以上跟管锚筋桩、跟管排水孔施工完成;2010年12月03日~2011年03月17日, EL1626.00m~EL1606.00m跟管锚筋桩施工完成;2011年02月05日~2011年04月20日, EL1606.00m~EL1591.00m跟管锚筋桩施工完成;2011年04月10日~2011年06月10日, EL1591.00m~EL1574.4m跟管锚筋桩施工完成。
4施工方法4.1冰水堆积体边坡支护锚筋桩及排水孔型式根据《电站进水口开挖支护图(1/3~3/3)》,以及梨园水电站建设筹备处专题会议纪要《梨园水电站进水口边坡支护专题会议》(第33期总第90期),冰水堆积体边坡支护锚筋桩及排水孔型式如下:锚筋桩:3Φ28,L=9m,采用跟管工艺施工;边坡排水孔:φ76,L=3m,采用跟管工艺施工;马道以上1m处深排水孔:φ110,L=12m,采用跟管工艺施工。
4.2脚手架施工进水口冰水堆积体边坡锚筋桩及排水孔施工采用双排脚手架搭设作业平台进行施工。
脚手架采用Φ48钢管进行搭设。
脚手架搭设应符合相关规程规定,在每层平台上铺设竹马道,用12#铅丝绑扎牢固,在两侧设置20cm高挡脚板。
脚手架搭设完成后需要在各平台间搭设爬梯,便于施工人员上下,同时搭设护栏,铺设竹马道、踢脚板,挂设安全网。
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应派安全员随时检查脚手架的各部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保证脚手架在整个施工期间的安全稳定。
1、搭设顺序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柱→横向扫地杆件→安装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安装第一步横向水平杆→安装第二、三步长短方向联系杆→立杆插筋(锚杆)固定→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绑扎护身栏杆及挡脚板,挂安全防护网→接立杆→循环上述步骤。
2、构造要求①搭设前清理场地,根据需要选择杆件;②高边坡上下立杆采用对接,水平杆可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80cm,至少采用2~3个联接扣件;③立杆与长方向联系杆、长方向联系杆与短方向联系杆要使用直角扣件扣紧,不能隔步设置或遗漏;④长方向联系杆采用搭接、对接时应交错布置,相邻两根联系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内,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cm,如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80cm,应至少设置2~3个扣件扣紧;⑤短方向联系杆紧帖立杆布置,用直角扣件与长方向联系杆扣紧;⑥在每层平台上铺设竹马道,竹马道垂直铺在短杆上,用12#铅丝绑扎牢固,在两侧设置20cm高挡脚板;⑦搭设脚手架要随时校正杆件垂直度,同时适度拧紧扣件,螺栓跟部要放正,用力矩扳手检查应在40~50N.m之间,最大不能超过80N.m;连接长方向联系杆的对接扣件,开口应朝向脚手架内侧,螺栓朝上,以防雨水倒灌;各杆件相交的接头均要大于10cm,防止杆件滑脱;⑧剪刀撑搭设应将斜杆扣在立杆或长方向联系杆上,斜杆两端扣件与立杆接点的距离不大于20cm;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柱的根数应在5~7根之间,剪刀撑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⑨脚手架搭设完成后需要在各平台间搭设爬梯,便于施工人员上下,同时搭设护栏,铺设竹马道、踢脚板,挂设安全网。
⑩将脚手架通过φ22钢筋与边坡上的锚杆、φ22插筋等连接成整体,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防止脚手架整体倾覆。
3、脚手架拆除①脚手架拆除前应先清除脚手架上面的杂物;②脚手架按由上而下顺序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③拆除顺序:安全网拆除→最上步竹马道、踢脚板拆除→短方向联系杆拆除→长方向联系杆拆除→下两层竹马道、联系杆拆除→剪刀撑拆除→立杆拆除。
4、安全保证措施①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合格方可持证上岗;②脚手架施工时架子工应佩带安全用具,系双保险;③搭设过程必须按照设计结构参数和作业程序指导书进行程序作;④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必须由设计、质量、安检、搭设负责人、使用负责人共同验收,签证后方可投入使用;⑤脚手架搭设或拆除时应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派专人看守。
4.3跟管锚筋桩施工跟管锚筋桩采用100B钻机配φ140mm偏心钻头及φ127mm套管造孔,采用“边注(浆)边拔(管)”的无压注浆方式。
锚杆注浆机注浆。
跟管锚筋桩施工工艺流程:搭设脚手架→挂安全网→坡面清理→孔位布置→钻架搭设→上钻→开孔钻进→钻杆、套管加长→继续钻进→造孔完毕、退钻→下锚→架设千斤顶(拔管机)→边注浆边拔管→注浆完毕,拔管机拆出→施工结束4.3.1锚筋桩安装在进行锚筋桩钻孔的同时进行锚筋桩的加工。
锚筋桩加工在我部综合加工厂进行,采用3根Φ28的钢筋焊接成整体,整根锚筋桩采用点焊的方式焊接4~5处成一整体,保证焊接质量。
锚筋桩加工好后采用25t 吊车吊装,15t自卸汽车运输至边坡开口线外施工平台,25t吊车吊卸,然后采用人工运至施工作业面。
锚筋桩安装前,先采用φ48钢管搭设安装架,然后人工将锚筋桩送入跟管孔内;锚筋桩安装完成后,即开始锚筋桩的逐根灌浆作业。
4.3.2锚筋桩注浆(1)注浆器具①注浆设备:胶桶、砂浆制机、锚杆注浆机;千斤顶(拔管机)、液压系统。
②检测设备:台称、砂浆稠度检测仪、LX-10M锚杆质量无损探测仪。
(2)注浆配合比跟管锚筋桩砂浆强度:M25配合比:水泥:砂子:水=1:1:0.5(3)注浆程序验孔(深度)→ 下锚 → 边注浆边拔管 → 物探检测配合比确定→称量→制浆(4)注浆工艺流程“边注浆边拔管”施工工艺流程:A、千斤顶(拔管机)安装;B、套管全程无压注浆,至锚筋桩孔口返浆;C、注浆暂停,第一根套管拔管;D、第二根套管上升至孔口,浆体下沉,再次灌浆至锚筋桩孔口返浆;E、注浆暂停,第二根套管拔管;… …重复以上“灌浆→拔管→灌浆”工序,直至最后一根套管拔出。
F、孔口补注浆,千斤顶(拔管机)拆出。
4.4跟管排水孔施工进水口边坡排水孔分为两种:一种孔径为φ76mm,孔深3m,水平上仰5°,间排距6m;一种孔径为φ110mm,孔深12m,水平上仰5°,分布在马道以上1m左右,间距5m。
所有排水孔内置塑料盲沟管。
为便于施工,保证排水盲沟管安装效率以及钻孔设备通用性,φ76mm、φ110mm 排水孔造孔均采用100B钻机配φ140mm偏心钻头及φ127mm套管。
(1)施工工艺流程搭设脚手架→挂安全网→坡面清理→孔位布置→钻架搭设→上钻→开孔钻进→钻杆、套管加长→继续钻进→造孔完毕、退钻→安装塑料盲沟管→架设千斤顶(拔管机)→拔跟管→孔口固定→施工结束(2)钻孔按照施工详图或监理规定的位置、方向、深度钻进,其平面位置的偏差不大于10cm,孔的倾斜度不大于1%;孔深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孔深偏差值不大于50mm。